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曲园学子三下乡:洪范镇非遗煎饼飘香,打出乡村振兴 “新名片”

发布时间:2025-01-21     阅读
曲园学子三下乡:洪范镇非遗煎饼飘香,打出乡村振兴 “新名片”
“刚出锅的煎饼,金黄酥脆,满屋飘香,这不仅仅是一张煎饼,更是我们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平阴县洪范镇的非遗石磨煎饼工坊里,传承人周红苓女士一边熟练地摊着煎饼,一边自豪地说道。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农遗新韵”实践队走进平阴县洪范镇,探寻石磨煎饼如何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劲动力。
非遗技艺传承,带动就业增收
洪范镇的非遗石磨煎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清晨走进工坊,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正撒发着热气的鏊子,传承人正开始一天的劳作。他们手法娴熟地将面糊均匀地摊在鏊子上,随着鏊子的转动,面糊迅速变成一张张薄如蝉翼、香气四溢的煎饼。实践团队成员也动手进行了体验,却远不及传承人们的技艺精湛。
“别看这小小的煎饼,制作起来可有大学问。”周红苓介绍道,“从选料、磨面到摊制,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正是这严谨的制作工艺,让洪范镇的石磨煎饼在周边地区声名远扬。
周红苓的技艺是从老一辈人手中接过的,最初只有她和老家的姐姐两个人打理,随着生意规模的扩大,小小工坊也招聘了十几位女工。周红苓很自豪地对实践队员表示,她不仅成功地把非遗文化传承了下去,还给周边的乡亲们提供了一个就业平台。
如今,非遗煎饼工坊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在这里,女工们不仅可以学习到传统的煎饼制作技艺,还能通过制作和销售煎饼获得可观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到钱,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一位正在工作的妇女笑着说。
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市场销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洪范镇的非遗煎饼也在不断创新。实践团队发现,除了传统的销售方式,工坊还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采访期间,工坊就接到了多次订购电话,负责人表示,石墨煎饼在当地很受欢迎,经常接到源源不断的电话订单。她们也正在尝试拓展电商平台,帮助非遗煎饼远销全国各地,获得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我们的煎饼采用不同的粮食制作,能展示出不同的风味,分为甜、咸两口。”周红苓介绍说,“我们还根据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打算研发出小包装煎饼,作为零食推出,提高石磨煎饼在年轻人中的接受度,让非遗煎饼更具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工坊还计划与开展研学项目,将非遗煎饼制作体验作为研学的一部分。洪范镇泉水本就是一绝,学生们在欣赏洪范镇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同时,可以亲手制作非遗煎饼,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收获人生感悟,进一步扩大了非遗煎饼的影响力。

图为周红苓向实践队员介绍不同种类的煎饼。赵淑涵 供图
文化精神传承,乡村振兴同行
非遗煎饼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实践团队在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学习这项传统技艺。“我从小就看着奶奶摊煎饼长大,现在我也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一位年轻的传承人说道。
非遗煎饼的成功,让大众看到了传统技艺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周红苓与实践队员们都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煎饼,关注传统技艺类非遗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作用。” 
图为非遗工坊负责人填写调查问卷。赵淑涵 供图
在洪范镇,非遗煎饼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着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同行的新篇章。未来,随着更多创新举措的实施,非遗煎饼必将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农遗新韵”实践队此次平阴县洪范镇之行,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技艺类非遗的深入探索,更是一次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未来,实践队员们将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继续秉承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精神,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赵淑涵)
图为实践队员与非遗传承人合影。赵淑涵  供图
 
作者:赵淑涵    来源:实地取材,互联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曲园学子三下乡:洪范镇非遗煎饼飘香,打出乡村振兴 “新名片”
  • 诸城烧肉:坚守非遗传统工艺,打造独特风味美食
  • 地理与旅游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走进路庄葫芦世界,解锁东昌非遗密码
  • 寻觅莒砚之韵,培育文化灵魂
  • 寻觅莒砚之韵,培育文化灵魂
  • 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农遗新韵”实践队踏上了探寻莒砚文化之旅,怀着敬畏之心去观莒砚、访其美、触其神,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祈愿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1
  • 曲园学子三下乡:探访杨柳青木板年画,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 沂蒙煎饼香飘四方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 乡音无改,在传统里找寻文化根脉
  • 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赴云南支教队伍——嘎他暖冬,播种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