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8日,六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高级中学的大连理工大学学生,重返母校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母校行”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招生宣传,通过派发校园文创产品、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在校生们展示大连理工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同时深入了解学弟学妹们的志愿填报心态,为他们解答疑惑,点燃理想之光。
- 分发校园文创产品,传播校园文化
实践团的成员们向参与的学生们分发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这些形象可爱,造型亲民的夹子和钥匙扣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传播和延伸。通过这种形式,我们成功引起了在场学生群体的浓厚兴趣,他们对这些充满创意和学校精神象征的物品表示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望,目光中流露出对校园文化的向往和对知识探索的热情。这一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于大工文化的了解,也促进了学校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同时激发了学生们对于了解学校的兴趣。分发的文创周边产品不仅拉近了与在校生的距离,更让大工的校园文化在附中校园里流动开来。
(2)开展校园介绍宣讲,分享校园生活
在这场内容丰富的讲座中,几位来自多个学科领域、不同校区的优秀成员各自携带着独特的大学经历,满怀热情地为在场的学弟学妹们介绍了在大连理工大学找到自己人生方向和实现梦想的有趣故事。
实践团的成员们不仅分享了他们在大工的成长故事,更是耐心细致地向新来的学子们介绍了学校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先进的科研平台。从图书馆的珍贵藏书到实验室的高端设备,从学术讲座到创新项目,从特色的美食到绵长的雪季。他们详尽地解读了校园文化的独到之处,让每一位学弟学妹都能感受到大学生活的魅力以及高等教育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毫不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学业上的宝贵心得,包括如何高效学习、如何平衡课业与兴趣发展等。他们讲述了自己参与社会实践的所见所闻,科研竞赛中的点点滴滴,学生工作的经验教训,以及在社团活动中培养的各项技能。这些真实且饱含情感的经历,为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高中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迪。
通过他们的话语,在场的同学们对大连理工大学三个校区和不同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无论是都使得在座的学弟学妹们产生好奇和憧憬之情,而这正是开展宣讲的意义所在。
(3)采访校园师生,理解真实顾虑
采访环节也是这次活动的一大亮点。首先,成员们在校园路上随机采访了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了解不同分数段的学生对大连理工大学的了解以及填报意向,并询问他们呢选择填报志愿时优先会考虑的因素,从而为学校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继续活动的采访环节,实践团成员们将关注点转向了一个重要的群体——高中老师们。他们向老师们提出了问题,深入了解他们对大连理工大学的认知和印象。这些教师作为学生教育生涯中的引路人,对高校的了解程度以及所持观点,无疑对学生们的志愿选择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与老师们的对话中,实践团成员们聆听了他们对于大连理工大学的评价,包括对学校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观感。同时,成员们也探讨了老师们对大工提供的学生发展机会和校园文化氛围的看法。通过这种交流,实践团希望建立起高中与大学之间更直接的沟通渠道,帮助老师们获得更丰富、更立体的大工信息,进而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准确和有价值的指导。
- 拍摄校园实景,记录活动过程
为了更生动地展示大连理工大学的校园环境和活动氛围,实践团成员们着手进行了校园实景的拍摄工作。他们携带摄影设备,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历史悠久的教学楼到现代化的实验室,从绿树成荫的小道到宽敞的运动场地,精心记录下了大工的学术与文化地标。
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们还记录了此次行动的相关活动过程。他们用摄像机和相机捕捉了每一场讲座的精彩瞬间、每一次采访的深入交流、每一次互动环节中的笑脸和掌声。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不仅为未来的宣传和回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未能亲临现场的师生们提供了感受活动氛围的机会。
这次“母校行”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架起了大学与高中之间的桥梁,更将大工的精神和温度传递给了下一代。种子已经播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高中生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时,他们会想起今天这个激励他们前行的冬日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