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三下乡:探访杨柳青木板年画,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为深入感受杨柳青木板年画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探索传统技艺类非遗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生,并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2024年1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农遗新韵”实践队,踏上了前往天津市杨柳青镇的旅程,进行一次深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采访活动。
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天津的文化代表,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年画以其生动有趣的题材、优美真实的形象以及富于装饰趣味的构图和艳丽的色彩,深受人们喜爱。其内容突显民族传统,把农耕社会的文明审美观和生存体验表达得淋漓尽致,寄托着人们的希望和向往。实践队一行抵达杨柳青镇后,首先对杨柳青民俗文化馆进行参观。在年画张的画店里,队员们看到大量珍贵的年画作品,每一件都透露出浓郁的历史气息和艺术价值。工作人员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队员们通过讲解,了解到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从选纸、刻板、印刷到上色,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同时,队员们还切身体验年画的制作过程,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图为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杨柳青木版年画。 孙颖供图
此外,实践队还深入杨柳青镇的田间地头,与当地农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他们了解到,杨柳青木版年画与当地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年画不仅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的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与乡村居民进行交流。 孙颖供图
在实地探访中,实践队发现,杨柳青木版年画不仅深蕴丰富的文化底蕴,更蕴藏着广阔的市场蓝海。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地推进,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在驱动乡村文化产业振兴和促进农民经济增收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将这一传统艺术转化为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杨柳青木版年画正有力地推动着乡村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焕发新生。
在杨柳青镇,实践队伍切身感受到年画艺术与当地建设间的紧密结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有效维护乡村的历史韵味和文化特色,还显著提升了乡村的整体环境品质,增强乡村社区的内在凝聚力。这一系列举措更是吸引众多外界目光,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此定居和工作,共同见证和参与杨柳青镇的繁荣发展。这一成功案例,无疑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农遗新韵”实践队的成员们在亲历此次深入走访调研后,纷纷表达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产业振兴中所起关键作用的深刻认识。他们亲眼见证杨柳青木版年画等传统技艺如何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同时又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农遗新韵”实践队的成员表示将持续关注杨柳青木版年画等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动态,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多种形式的研究、宣传和推广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共同书写乡村文化振兴的新篇章。(通讯员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