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地理与旅游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走进路庄葫芦世界,解锁东昌非遗密码

发布时间:2025-01-21     阅读
地理与旅游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走进路庄葫芦世界,解锁东昌非遗密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为深入了解东昌葫芦雕刻非遗文化,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农遗新韵实践队于1月11日来到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开启东昌葫芦之旅。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积极与非遗守护人进行访谈并亲自体验制作过程,近距离领略葫芦雕刻这一非遗技艺的风采。
溯源岁月,探寻葫芦根脉
东昌葫芦雕刻作为一种民间技艺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葫芦与“福禄”谐音,在其表面雕刻上寓意吉祥的图案和纹样,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东昌葫芦雕刻技艺的传承严格按照师带徒的方式进行,代代相沿不绝。在访谈中,非遗传承人提到,葫芦雕刻传承历史悠久,也迫切需要青年一代的加入助力发展。实践队员在学习记录的同时,在博物馆和周围区域进行调查问卷发放和访谈,以便更好地了解大众对非遗文化的熟知程度并为进一步宣传非遗做准备。
广纳声音,访谈各界人物
1月12日,实践队员前往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拜访东昌葫芦雕刻传承人。刚一踏入工艺坊,实践队员立即被陈列的众多葫芦雕刻作品深深吸引,工坊内每个葫芦上的图案与纹样皆细腻入微,承载着独特的寓意与故事。传承人给实践队员介绍葫芦雕刻的独特技法,“片花”,即用特殊的工具片刀将染红的葫芦壁起掉,与葫芦底形成对比,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需要很扎实的基础功底。
随后,在实践队员的见证下,葫芦雕刻技艺的传承人亲自演示雕刻过程,她表示,葫芦雕刻是一门需要极高精细度的手艺,力度掌握至关重要,既不能过猛以防破坏材质,也不可太弱影响雕刻效果。为了创作出更加精致完美的作品,传承人始终保持着创新精神,不断搜集各式各样的图案设计,并通过反复雕刻与精心打磨,持续提升技艺水平。

图为工作者制作葫芦雕刻过程。张艺娜 供图
在介绍完葫芦雕刻之后,实践队员拿起电烙笔和片刀,准备体验这一传统非遗技术。在动手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成为一名真正的葫芦雕刻传承人离不开日积月累的磨练与坚持。传承人表示,非遗传承之路并非一人之责,而是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并进、共同努力的壮阔征程。从默默耕耘的葫芦种植户,到技艺超群的雕刻大师,再到积极推动葫芦雕刻文化传播的商家,每一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东昌葫芦雕刻技艺的薪火相传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被吸引着进入企业工作,追求现代化的职业道路,往往在不经意间忽略了对传统技艺的珍视、传承与发展,这无疑给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挑战。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非遗工坊。张艺娜 供图
珍视价值,展望传承未来
访谈结束后,实践队依据问卷反馈与访谈精髓,规划后续的实践行动方案。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势颇为严峻,呈现出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后继乏人、公众关注度缺失、参与度低迷以及宣传力度不足等多重困境。在快节奏与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往往难以倾注多年时光去精研一门需岁月沉淀的技艺,这一现象已超越个案范畴,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文化难题。
在未来,要加强非遗技艺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相关视频和图文内容,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积极探索将非遗项目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路径,通过发展非遗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真正实现“传承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通讯员 张艺娜)

图为实践队合影。赵淑涵 供图
作者:张艺娜    来源:实地取材,互联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诸城烧肉:坚守非遗传统工艺,打造独特风味美食
  • 地理与旅游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走进路庄葫芦世界,解锁东昌非遗密码
  • 乡音无改,在传统里找寻文化根脉
  • 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赴云南支教队伍——嘎他暖冬,播种新知
  • 传承楷木文化,讲好家乡故事
  • 春至期垤,筑梦起航
  • 春至期垤,筑梦起航
  • 1月20日,山东大学“红耀滇南”支教队在云南红河县期垤村开展第二天支教活动,通过趣味英语、化学小实验、文人轶事课和趣味运动,向孩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