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旅游管理教研室积极实践“知行合一、产教研融合”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合作、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实施“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综合改革,突出应用型专业特色,将基于 OBE 理念长期关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专业实践实习中,;立足晓庄特色,积极落实学校“立足南京、服务南京”的发展战略,持续开展以“乡村旅游、乡村研学”为核心的社会服务,帮助地方旅游经济发展。
一、加强专业引导,不忘育人初心
旅游管理教研室归属旅社院教师第一党支部,现有博士及副高以上职称7 人,占比 87.5%,老师们对三尺讲台感情深厚,对专业发展充满热情,对学生培养责任意识强,坚持以师德师风为抓手,促进教风、带好学风、形成优良的专业氛围,在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的同时,努力完成学校和学院交给的各项任务。他们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亲切地称老师为“姐姐”、“哥哥”。
多年来,旅游管理教研室坚持政治学习制度,保证每周一次的教学研讨,在学院党总支、党支部的带领下,教研室建立了师生联系制度,在思想上教育,专业上引导,生活上关心关爱学生,刘钦普教长期担任班主任,每届新生入校,他都会分别与每位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和鼓励学生做好学习和人生规划,对班级生活困难同学个人出资相助,被同学评价为“可爱的老师”。
旅游管理专业生源多样,旅游管理教研室全体教师不仅在注重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上的引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了富有专业情怀的教育特色,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更使学生们正确认识自我和未来的自我,特别是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优势,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单招班的学生来自中职学校,他们因没有参加高考进入晓庄学院而产生了自卑感。教研室在采取多重措施使他们增强信心。在日常教学中任课老师以表扬鼓励来帮助他们重拾信心;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以及班主任定期与他们谈心、聊天,了解学生们的需求;在专业技能上,搭建平台,让他们展示出各级一技之长,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激发起他们进一步深造的动力。单招班的学生每年在考研、考编上都有非常大的突破。仅 2020 届就有 5 人已经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常年的潜心育人,尤其对来自藏区的学生进行辅导,形成了有效的育人成果,教研室参与撰写的“以学生为中心”,助力藏族学生成长成才-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做好藏族学生培养工作”被评为 2019 年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
二、勇于担当使命,砥砺奋进前行
旅游管理教研室在师德师风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旅游管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将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渗透于人才培养始终,专业人才培养在教研室所有教师心目中是重中之重。在承担大量的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的同时,每位成员均担任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常规教育。
每个教师还主动承担了专业导师,每位老师负责跟踪指导 14-16 个学生的全程学习,包括对学生的入学教育、专业学习、技能大赛辅导工作、导游证考试辅导、考研、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论文指导、就业工作,以及关心学生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举办专业讲解比赛和旅游线路设计大赛的方式,旅游管理教研室不断探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方式方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旅 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申报科研项目、大创项目、毕业论文“省优”培育项目、学科竞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2019 年,“鼎在盛诺蓝杯”第十一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中,与全国 298 所院校同台竞争,获得团体一等奖,单项赛事中获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专业教师董红艳,被学生学生尊称为“董姐姐”,她承担这旅管专业的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旅游服务)大赛的指导工作,从制定科学的指导方案,学生导游词反复推敲,学生讲解的吐词、语速、技巧、表情,参赛的服装等,她细心细致一一仔细过问。她指导的学生每次都在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南京的旅游业界,有个一被大家乐评的“晓庄现象”:我校每年导游证考试通过率达到 90%以上,远远高于南京平均 20%的通过率。这与教研室全体教师关注平时学生科研训练,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是密不可分的。
三、专业凝心聚力,科研充满动力
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教研室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多生源结构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注重专业建设发展。针对旅游管理生源结构多样,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形成不同类型的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路径。老师们不断探索课程改革的内容,完善课程结构,实施 OBE 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优质课程建设,聚力“金课程”,形成了包括在线课程、国际化课程、校企共建课程、移动课程等多门类课程体系,支撑人才培养。
在课程评定上,改革过去的考核方式:改变过去课程成绩评定和考核方式比较单一的做法,尝试进行多元化的考核办法;采用新的教育技术,将微课、慕课等教学手段逐步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尝试对分课堂和项目化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5 年以来,旅游管理专业打造产教研深度融合的特色项目,依托南京国际慢城、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尔目文化旅游集团深化乡村旅游与社区发展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积极探索项目+研究+教学+顶岗实习+咨询服务的产教研融合发展路径。在对接国际化发展的路径上,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阿联酋迪拜酒店管理学院等境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探索交换学习+实习一体化的融合发展路径。目前,旅游管理教研室半数以上的教师具有境外访学一年的经历。
随着专业不断的发展,教研室成员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已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 2 项;省社科基金 1 项,平均每年每人发表论文 2-3 篇。科研成果的形成,有力的促进了旅游管理专业对接地方发展,同时也对专业自身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旅馆专业获批的 2 项自然科学基金,针对对江苏旅游与大数据研究,推进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线路设计》等课程的教学;省社科基金聚焦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乡村旅游》等课程的教学;教研室联合编写的省级重点教材《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有效的辅助了课程教学。通过全体教师的辛勤付出,共同努力,旅游管理教研室被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评为 2019 年度优秀会员单位。
四、专业融于实践,强化服务意识
教研室全体教师课堂除了教授学生获得知识,还特别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精心指导校雨花台纪念馆义务讲解队,每周义务为参观者讲述雨花台纪念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既弘扬了烈士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专业能力,2019 年讲解队荣获“南京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荣誉。每年暑假,教研室众多教师会指导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前往欠发达地区、乡村地区开展帮扶教育, 传承晓庄精神。2019 年旅社院获得南京市教育局授予的“南京市优秀教师志愿服务组织单位”。
教研室所在的旅社院教师第一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借助专业优势,2018 年以来在溧水区溧水区溧水区石湫街道桑元蒲村长期开展农村社区服务,编撰出版的《40 人说四十年》、《桑元蒲村党员口述农村社会变迁》等文集,被江苏教育报、江宁电视台等省市媒体多次报道。
师爱无言,师爱无私。我们相信,老师们付出的辛勤劳动,一定会让学 生感到温暖。旅游管理教研室用实际行动树立起教师爱岗敬业、可亲可敬的新形象,用伟大的师爱为学生树立起了榜样,老师们用热情和辛勤的汗水奏响和谐、奋进的旋律,用爱和奉献谱写晓庄辉煌明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