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6月,抗美援朝战场的硝烟还在弥漫,党中央、毛主席突然电令志愿军代总司令陈赓回国述职。北京怀仁堂,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和彭德怀集体召见陈赓,听他汇报朝鲜战场前线情况。刚一见面,毛主席就直奔主题,“我们要建立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培养技术军官。这次调你回来,就是要你来当这个院长兼政委。”陈赓当时没有一丁点准备,连忙推辞,直言自己行伍出身是个外行,恐怕办不好。毛主席鼓励他:“你办不好谁能办好?有困难找总理给你解决,而且还有苏联专家辅助,凭你陈赓的才智,一定能办好!”周总理也在一旁补充:“你是黄埔毕业的,办过红军步兵学校,还带过红军干部团。你干不了,别人更干不了。”
于是陈赓不再推辞,欣然受命。实际上,早在朝鲜战场上,当亲眼看着自己的战士们用手榴弹打榴弹炮,用燃烧弹打坦克车,常常一门炮坏了个螺丝,三个连队都找不到一个会修的人时,建设现代化军队的想法早就在陈赓心中落地生根。
根据周恩来关于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要求,陈赓院长提出了边建、边教、边学的“三边”建校方针,率领创建者们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在党和人民的支持帮助下,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这块土地上建立起了我国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技术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颇负盛名的哈军工。
陈赓受命,是哈军工建设的起点,群雕《受命》,再现这一重要历史瞬间。每每经过这座群雕,我的心中总会有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奋斗许岁月以不朽的荣光。过去,哈军工人用数项“共和国第一”证明了什么是对国家、对国防事业的绝对忠诚,他们用青春生命构筑起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如今,我们哈工程的青年学子也定将不负总书记行程万里的殷殷嘱托,传承哈军工优良传统,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