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其中,幸福地做孩子喜欢的好老师
发布时间:2024-12-13 阅读:
当一名人民教师,是查静少年时期的理想。当夙愿成真时,她怀揣着火一般的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她从一名青涩的师范生、教育新人,成长为教育骨干、全国模范教师。"做乐在其中的教育人"是查静不变的教育追求:从教25年,担任班主任20年,送走9届毕业班,她仍乐此不疲地扎根在教育一线、当一名幸福的语文老师。目前在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担任语文老师的查静,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有燃烧不尽的动力,即使年过不惑,仍精力充沛、活力十足地工作。她的时间表里,只有朝七没有晚五。因为乐在其中,所以幸福着幸福的每一天!
难忘实验班:实践出真知教学做合一
1991年9月,怀揣着儿时教师梦的查静如愿进入晓庄师范学校(南京晓庄学院的前身)学习。入学的第二天,她就被告知:自己重新被安排到年级的实验班917班学习,这个实验班的全称是"二一分段双元制改革实验班"。初时懵懵懂懂,只知道实验班的课程、实践的安排与普通班不同。后来她才慢慢知道:实验班为师范生创造了许多学习新空间,量身定制了很多学习新课程,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心灵。
在校期间,查静参加了乒乓社团,成了钢琴高手,一手简笔画惟妙惟肖,担任了集体舞领舞,还被挖掘出了小品演员的潜力。走上工作岗位后,这些爱好都成了她的特长,拿过学校青年女子组乒乓球比赛冠军,班级板报常被评为一等奖,班级排个文艺节目轻松高效。实验班还为师范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实践时间,课程的设计更贴合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实际需要。查静还记得,三年级上学期,整个学期班级的同学都在各实验小学顶岗实习。这让初为人师的查静和同学们既感到兴奋,也着实收获了很多。实习指导老师们普遍反映实验班的实习老师们不怵课堂,与学生相处融洽,教学实践能力也确有进步。这既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也是陶行知校长"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印证。
难忘恩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回忆起晓师中师三年加大专两年的时光,多位老师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若论起对查静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这两位授业恩师。
中师三年实验班的班主任郑晓老师,是查静最最感恩的"老班"。查静还记得实验班成立的第一天早操列队的时候,走到她身边的郑老师的模样:五十多岁,个子不高,打扮得却挺时髦。"她拍了一下我的胳膊,笑着说:‘查静同学,请你做我们917班的班长吧!’"30年过去了,今天回想起当时的这一幕,仍然清晰无比。当时的查静心中闪过诧异、惊喜,也有一丝犹疑:不知道郑老师为何在几乎是见面的瞬间,就选中了自己?接下来三年的学习时光,这位如慈母般的郑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细心、耐心和爱心,让她的学生牢记了几十年。
大专班的古代汉语课是由德高望重的江苏省特级教师曹恩尧先生执教的。查静记得:曹先生一头银发,精神矍铄,是同学们格外敬重的老师。在曹老师的课堂上,所有学生都会认真记笔记。"不是因为曹老师要求严格,而是我们被他严谨治学的态度真心折服。"那工整美观的粉笔正楷板书,一直留在查静的记忆中,"哪怕一个笔画写得不够规范,曹老师都会认真地擦去重写。讲古代诗歌时,曹老师经常以诗句注解诗句,与叶嘉莹教授的教学很相似。"查静的古代汉语笔记本一记就是三本厚厚的笔记,笔记上的字迹也是娟秀工整的。
"当时我和同学们曾经打过一个赌,看谁能在与曹老师相遇的时候,抢在曹老师之前先打招呼。可惜的是,我们没有一个人赢过。因为曹老师与学生相遇时,他总是先向学生微笑问好,谁也没有比他更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曹先生对学生的尊重,赢得了学生对他更多的敬仰。在曹老师的鼓励下,查静在晓庄校刊上陆续发表了三篇小说。每一篇都经过曹老师的精批精改,那密密匝匝的蝇头楷书,刻进了查静的心里:做老师,就应该做曹先生这样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老师。
乐于钻研,精益求精,幸福于自我完善的每一天
工作后的查静热爱语文教学,醉心于语文教学研究。她严苛地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努力提升教学技艺,乐在其中。她在语文教学中潜心探寻师生同乐的教学方法,力求将语文课教得朴实、充实、扎实的同时,更兼容乐趣、情趣、理趣于一体。
她在课堂上积极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她的语文课闪耀着学生思辨的智慧之光。她曾获南京市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比赛评比一等奖,江苏省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赛课特等奖,江苏省杏坛杯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她执教的《水》《石头书》《地球的两顶"白帽子"》于2014、2018、2019年分别被评为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优课。
她代表江苏省以一节远程网络同步学习的《清平乐》实现了优质资源的远程互动,让南京城区、溧水乡小的城乡学生同步在线学习交流,在全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大赛夺得课例组一等奖。2020年经江苏省教研室推荐,参加全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优质课比赛获得优质课奖。她让习作教学与网络亲密接触,创造性地运用网络资源和作文平台辅助习作教学,开发的课例获国家级二等奖。她开设的国家级、省、市、区级公开课和讲座达上百节次。近年来她撰写的论文二十多篇发表在语文核心期刊和省级教学杂志上。
乐于护苗,润物无声,幸福于学生成长的每一天
尽管当了20年的班主任,但熟悉她的退休教师和已毕业的学生们,见了面总会对说:"查老师,这么些年,你一点没变!"不是时光优待她,是查静对教育事业的爱、那颗未泯的童心,让她始终有着带着自我烙印的独特气质与神采。
因为贴近儿童,所以她与孩子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因为了解儿童,所以她将丰富的主题活动贯穿德育、教学,层出不穷的游戏式竞赛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她坚持育人育心,因材施教。调皮的学生变成她的"小粉丝";叛逆的学生乐意与她交朋友。她是学校里的"救火队员",她总能扭转乾坤,带出一个个"文明班级"。她把师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自掏腰包为学生买书买奖品,用爱的教育收获了累累硕果,所带班级多个被评为市区级优秀中队,多名学生被评为省、市优秀少先队员。她也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班主任、优秀中队辅导员。
2020年的春天延迟开学期间,她作为金陵微课小学语文录课第一位老师,从大年初五接受任务起,备课、录课。她的《学习读心术,写好心理活动》微课在全南京市播出;她还在秦淮区E学堂录制了三节微课。为配合区E学堂网课学习,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她为班级学生撰写"宅家语文学习攻略",多少个深夜,她钻研教材、琢磨学情,14篇课文加4篇习作共计28个课时的学习攻略总在隔天上午发送给学生,累计近10万字。这些成果她都无私地和学校全年级青年教师们共享。
乐于创新,不懈探求,幸福于自我超越的每一天
她深知教育不仅要有爱,还要有智慧。谈起如何避免职业倦怠?查静认为首先要走出自我舒适区。她不愿日复一日的自我重复,坚持用创新之火照亮育人之路。
她鼓励学生以设计强手棋的方式深读《鲁滨逊漂流记》,引导学生制作"小小书"分享阅读收获,让语文学习任务项目化,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力的提升。她提议并开展了作业书写"晋级",让"书写达人"等称号成为学生自我挑战的目标,作业书写质量大幅提高。她开展的"亲子作文"活动,不仅让家长与孩子的心贴得更近,也让家长坚决地成为她的教育同盟。她创立的"纸上微信",让学生爱上每天写日记,乐于写作与分享,这个金点子还被《中国教育报》刊载。她带领学生们开展甜甜的课外阅读活动,"我扮书中主人公""阅读行为艺术展""阅读挑战400万字"……点燃了照亮童年阅读之旅的灯盏。她与学生在寒暑假进行朗读、阅读日记的"马拉松"打卡,大大调动了学生读写的积极性,提高了阅读与写作能力,因而她所带的班级语文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轻负担、高效益是她语文教学创新探索最好的注解。
乐于分享,携手互助,幸福于共享智慧的每一天
工作中,她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与智慧和同事们分享。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引领的作用。她将自己的带头作用放大,团结了一群好学上进、乐于钻研的年轻人,一起开展语文课程改革,一起研究慕课、微课;一起开发学材,钻研数字化信息技术,打造语文智慧课堂,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探寻新路。她们积极开发多学科融合课例,破除课堂上学科之间的樊篱,探索无边界课程,让学生成长踏上快车道。她的徒弟们在专业上硕果累累,多人获得省市级赛课一等奖。
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查静说其实就是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首先要懂儿童。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要珍惜见习、实习的机会,走进儿童世界,亲近学生。不仅要蹲下身子听儿童说,也要仰起头向儿童学习。当然,多读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也能提前获得打开儿童心门的钥匙。孩子心中的好老师,还应该是兴趣广泛的达人,是热爱生活的多面手。心中有阳光,才能让身边人感受到光和热。积极向上的心态,会让教师乐观面对教学中的困难,更会影响自己的学生自信乐观地成长。"孩子心中的好老师,还要勇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师道的尊严不靠权威维护,一个能够承认自己错误的老师,恰恰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虽然已经成长为全国模范教师,但查静还是谦虚地说:"我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迹,只是扎根在一线,在教书育人岗位上踏踏实实,有所创新、在指导青年教师、在课程改革作出了一点点成绩罢了。很幸运,我得到了这个殊荣,但我跟像张桂梅老师那种感人事迹的模范教师是不能比的。"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校园人物推荐
- 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 "哪些同学最愿意做老师?想把教师作为终身职业的举手?"上世纪90年代初,南京晓庄师范一堂文学课上,两位同学坚定地举起了右手。
- 校园人物 12-13
- 结果是努力前行的奖励
- 即便到了广东,没有太多人了解远在江苏的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南京晓庄学院前身)
- 校园人物 12-13
- 向着阳光歌唱
- 2016年9月10日教师节当天,杨晴收到一个来自毕业学生的礼物——一首小诗:"您,看见阳光就微笑,笑意沿着光线,一朵、两朵、三朵,开
- 校园人物 12-13
- 让每朵樱花绽放
-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觉醒时代》,把张健一下子和那个时代拉近了,也将他拉回到了母校晓庄读书时谢方泽老师的《现当代文学史》课堂上。
- 校园人物 12-12
- 解构新时代背景下的明道文化
- 受陶行知先生"一日四问"思想影响,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南京晓庄学院的前身)91届校友、现南京市考棚小学校长袁塞也常常问自己:今天我
- 校园人物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