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程 立足实践 心系普法
发布时间:2024-12-02 阅读:11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的所有教师都满腔热情地投入教书育人工作,积极拓展思维,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实践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投身普法工作,进行普法宣传。教研室的每一位教师都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为晓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拓展思维 推动课程育人
教研室的教师们一直在探索课程教学的创新,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理论教学方面的创新,进行了“混合式”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讲授法律部分的内容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创了系列案例----刘冬冬和章甜甜的世界。所有案例都是围绕着刘冬冬和章甜甜的故事展开。这些案例具有生活化、情节性、趣味性,在刘冬冬和章甜甜的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婚姻继承法、民法和刑法等知识。二是实践教学方面的创新。这些年教研室的教师们一直在探索实践教学如何更具实效性。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提出了不同的实践方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利用专业特长开展实践活动,把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深化对专业的认同。比如日语专业的学生到中小学开展中日文化的对比,由此对中小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深入到社区开展电脑培训等。这些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实践教学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这过程收获了许多,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危机处理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
对于一些学生不重视思修这门课的情况,教研室的教师们开足脑筋,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他们一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良好的课堂形象、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对学生的关爱等这些都能深深吸引学生。二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每位老师都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多视角、多维度进行知识讲解,引导学生辨别、思考,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参与。比如每节课课前都有5分钟的学生的分组讨论,在讲授人性善恶时,有课堂辩论等。同时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利用学习通就某一问题在学习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等,这些都凸显和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教学,摆脱学生被动听动的状况。
尽职尽责 注重实践育人
在教学中,老师们以德育为主,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教研室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组织了开展了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分两大类:一是集中实践; 二是分散实践。集中实践,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每年一次。曾经带领过学生参观过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发源地安徽小岗村、淮海战役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江阴华西村、中共一大会址等。这些活动,融教学于实践中,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而且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分散实践通过划分小组的形式进行,每6人自由组合。围绕服务社会这一主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专业和特长,深入到到医疗机构、农村、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相关机构从事爱心志愿服务,或参加某种公益活动,或参加志愿者活动,或做一次义工,进行一次社会服务活动。
一次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也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四有”新人。教研室的徐青英老师介绍道:在组织实践过程中,我常常被学生们感动着。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和别人的不解,但他们战胜了一个个困难,最终圆满地完成社会实践。太多太多的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说一组学生去清凉山公园采访环卫工人,从初访到再访,从凌晨给环卫工人送爱心早餐到凌晨街道相约清扫马路,这组学生一共去了4次,他们不是把实践当作任务来完成,而是真心去关注身边人。再比如一组学生去鼓楼医院当志愿者,他们也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而是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我记得他们说过这样的几句话:有一个不是很快乐的地方,叫医院; 有一种紧张,叫“请问药房在哪里?”;有一种挫折,叫“你不是志愿者吗?怎么问你都不知道?”;有一种抱歉,叫“请到咨询台问一下。”但是,还有…… 还有一种成就,叫“谢谢你”。还有一种肯定,叫“小伙子,你真棒”。还有一群人,他们叫志愿者。
乐于奉献 心系普法育人
教研室的所有老师积极投身于普法工作,心系普法,乐于奉献,全方位多角度地利用一切可能进行普法宣传活动。关于普法宣传,他们一直在行动。教研室教师长期担任大学生法律服务中心的指导老师,多年来坚持每周到学校工会设立的“法律、政策咨询办公室”值班,为师生作法律和政策解读。
除了平时的法律服务外,从2013年起在每年12月4日法制宣传日前后,教研室都会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大型的法治宣传活动。2013年组织了江宁区人民法院来校开展庭审观摩活动。2014年组织了道德与法治情景剧大赛,2015年组织了模拟法庭大赛。2017、2018年组织了行知杯大学生法治知识大赛。在这过程中,老师们付出心血。从大赛主题的确定到各多种形式的宣传报名,从对参赛学生的辅导培训到主持人的选拔,从现场的布置、奖品的采购到音响设备的租借等无不渗透着老师们的辛勤劳动。老师们牺牲了无数个人休息的时间,毫无怨言、默默付出。以一个教研室的力量组织全校性的大型的活动,他们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最早组织活动时没有经费,老师们就到处克服重重困难,四处联络学校各部门,筹措活动经费。组织学生报名时,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老师们也是费尽心思。发动各二级学院的辅导员组织各班学生报名,通过海报、展板、微信、QQ群等形式广泛发动学生。组织活动虽然累,但这些活动的举办对激发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强化大学生知法守法意识,推动法治宣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校园人物推荐
- 创新课程 立足实践 心系普法
-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的所有教师都满腔热情地投入教书育人工作,积极拓展思维,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实践育人,开
- 校园人物 12-02
- 多元教学 “三本”理念
-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坚持“教学为本、创新为本、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探索多元化教学形式
- 校园人物 12-02
- 教学求专精 育人重德才
- 外国语学院翻译教学团队共7人,其中女教师5人,承担着翻译专业的核心教学任务。
- 校园人物 12-02
-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 电子工程学院通信教研室主要负责通信工程专业及学院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升教科研水平及人才培养质
- 校园人物 12-01
- 为舟舸,乘风破浪
- 有这样一个年轻的群体,以“引领学生思想,服务学生成长,做好良师益友”为职业追求,以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
- 校园人物 12-01
- 德育为先 以生为本
- 环境科学学院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学生
- 校园人物 12-01
- 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 学院目前有教职工100人,其中党员教师57人。有5个本科专业,7个科研平台(包括2个省级科研平台),7个实践平台,目前在校生人数2418人,
- 校园人物 12-01
- 让乐器奏出最动听的旋律
- 音乐学院器乐教研室共有11位教师,器乐教研室自成立以来,教研室的老师们就采取了一系列常规化的管理措施,逐步将器乐教研室的一切教学
- 校园人物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