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教学 “三本”理念
发布时间:2024-12-02 阅读: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坚持“教学为本、创新为本、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探索多元化教学形式,教学成效显著,多位教师先后在教育部、省、市、校各级教学竞赛中屡获大奖。教研室坚持“两手抓”,不断提高科研工作实效,先后获得教育部、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各一项,其他各类型项目若干。教研室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关心学生成长成才,坚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位教师先后荣获校“我最喜爱的教师”荣誉称号。
教学为本,科研助行
作为教学单位,本职工作是教学,教研室坚持扎实开展常规教学工作,推动日常教学常规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同时狠抓教学质量和教师综合素质,努力寻求教学实效。教研室严格按照学校教务处和学院的工作要求,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认真做好课程集体备课工作、期初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制定、期中教学检查和“三课”评课、期末试卷制定和评阅等教学常规工作,保证教学常规工作有序、高效,提升学生的满意度,积极参与“三课”、“精彩一课”、“优质课堂评选”、省微课教学竞赛等赛课活动,在竞赛的氛围中提升业务能力。教研室教师先后在教育部、省、市、校等各级教学竞赛中屡获大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先后获得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考试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校教改项目重大一项,一般若干。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和考察,增加感性经验,提升业务素养。
教学工作要更加切实有效,就必须借力科研。教研室既依托科研,积极开发以高质量教材为核心载体的综合教学资源,同时借势科研,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助力。近年来,教研室整体的科研能力提升很快。6位教师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三项,省厅级科研项目近10项,校级科研项目若干。先后发表了10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中王祥老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的一篇论文,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该一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零的突破,余守萍老师获得的江苏省思政优秀成果二等奖,也实现了我校在此奖项上的突破。教研室秉承教书育人的宗旨,积极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曾先后指导4项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一项优秀毕业论文培育项目。
创新为本,提高实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有待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也不例外。为此,教研室坚持追求创新的理念,开展课程教学创新的探索。不断继续探索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一直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先后获得学校考试改革项目立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立项。采取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国史国情了解的同时,帮助大家明确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这一创新的教学模式经过几轮实践下来,深受学生喜爱,大家普遍反映课堂不再是教师满堂灌了,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能够谈自己的观点,也能够带着问题参与社会调研,知识和能力得到共同提升。
服务为本,注重实践
服务教师是前提。只有服务好教师,为其专业发展和业务能力提高提供保障,教研室建设才会更有活力,凝聚力也才会得到保障。为贯彻服务教师的理念,教研室在排课、教研活动等教学任务布置方面,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特殊情况;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定期展开学术交流,营造教研室浓厚的科研氛围;围绕课程教学改革,加强集体项目申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服务学生是落脚点。作为教学型单位,教研室建设和活动开展必须服务教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为贯彻服务学生的理念,教研室重视期中学生座谈会的开展,充分听取学生对课程、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之反馈到每一位教师手上;同时,通过加强教研活动,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本课程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用、毕生难忘”。
服务社会是延伸。在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基础上,活动的影响必将辐射到社会层面,提高教研室的影响力。教研室在思考课程整体设置时,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落实,引导学生深入爱国主义教研基地,针对基地建设、收费问题、受众问题、教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问题展开调研,撰写调查报告,并与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持沟通,深得好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目前有6位教师,其中兼职教师1名,承担全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工作,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都非常饱和,基本一周16节,有的老师一周20节课。虽然很很辛苦,但人人都能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大家互相支持、互相关心,整体氛围和谐,凝聚力强。蒋超群老师身体不太好,其他老师就主动多承担点教学任务,减轻蒋老师的工作量;余萍守老师、甘培强老师家里孩子上学需要接送,大家不约而同默认将莫愁的教学任务交给他们,方便其接送孩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就是这样一个团结的团队,奋进的团队。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校园人物推荐
- 多元教学 “三本”理念
-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坚持“教学为本、创新为本、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探索多元化教学形式
- 校园人物 12-02
- 教学求专精 育人重德才
- 外国语学院翻译教学团队共7人,其中女教师5人,承担着翻译专业的核心教学任务。
- 校园人物 12-02
-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 电子工程学院通信教研室主要负责通信工程专业及学院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升教科研水平及人才培养质
- 校园人物 12-01
- 为舟舸,乘风破浪
- 有这样一个年轻的群体,以“引领学生思想,服务学生成长,做好良师益友”为职业追求,以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
- 校园人物 12-01
- 德育为先 以生为本
- 环境科学学院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学生
- 校园人物 12-01
- 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 学院目前有教职工100人,其中党员教师57人。有5个本科专业,7个科研平台(包括2个省级科研平台),7个实践平台,目前在校生人数2418人,
- 校园人物 12-01
- 让乐器奏出最动听的旋律
- 音乐学院器乐教研室共有11位教师,器乐教研室自成立以来,教研室的老师们就采取了一系列常规化的管理措施,逐步将器乐教研室的一切教学
- 校园人物 11-30
- 舞动青春,未来可期
- 校啦啦操队于2012年正式成立。负责此项目的胡欣老师,是体育学院的啦啦操教师,技巧世界冠军,两个项目(技巧运动、健美操运动)的国际
- 校园人物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