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践行砖桥访香艺,古韵龙灯焕新生

发布时间:2024-07-17     阅读
——安徽理工大学志愿团队三下乡非遗文化传承采访纪实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024年7月15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的如炬晨曦,皖守“童”行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乡村,开展了一系列以“礼敬乡土特色”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及相关采访活动。

志愿者们在社区工作社前合影(钟启豪 摄)

青春杨帆襄盛举,龙灯飞舞显神韵
青年志愿者们有幸遇见十年一次的舞龙灯活动,并在涂书记带领下观看了舞龙队请龙仪式。之后在非遗传承人的同意下,有幸参与到了龙灯的表演之中。身着红黄相衬的传统服饰,手执龙灯,随着鼓乐的节奏,龙灯在志愿者们手中翻飞起舞。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体验,更是一次青春的飞扬。龙灯的每一次舞动,都仿佛在讲述着砖桥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青年大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为新杭砖桥社区的文化繁荣注入新活力。

舞龙灯团队表演(岑最 摄)

学子笔耕新杭土,龙灯非遗话传承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龙灯的制作与表演技艺,志愿者们采访了砖桥龙灯的非遗传承人赵中成爷爷。传承人详细地介绍了龙灯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表演技巧,让志愿者了解到龙灯表演形式多样,既有传统的舞龙、舞狮,又有融入现代元素的创意表演。最后,还表示了这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承载这中华优秀传统精神的观念,使得志愿者们对这一古老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志愿者采访传承人赵中成(钟启豪 摄)

香韵悠长映心田,工坊深入访制香
在砖桥的深处,有一家传承了百年的制香工坊。志愿者们在这里了解了制香的原料采集、加工工艺以及香品的制作过程,每一步都体现了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在参观中,制香师傅李翠云也分享了自己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传承心得——依托中华民族深厚的香文化,在充分尊重传统古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传统香品的现代化熏香方式,让传统技艺更加便利的融入到普通大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中。这项承载着古人智慧的技艺,弥漫在岁月的长河之中,经久不息。

制香师傅在制香(岑最 摄)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大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砖桥龙灯与制香工艺,更让他们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珍贵,激发了他们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通过实地体验和交流,志愿者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志愿者们与非遗传承人们合影(钟启豪 摄)
 
作者:任雨轩 岑最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如炬晨曦,皖守”童“行志愿服务队
责编:今日大学生网 周云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防城港地域文化探秘记:广西大学生青年团的足迹
  • 耕耘沃土绘愿景,产业蓝图展新程
  • 耕耘沃土绘愿景,产业蓝图展新程
  • 桂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那良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大米加工中心、谷物烘干中心以及食品加工厂进行实地调研和学习。实践团成员深入
  • 大学社会实践 07-18
  • 军民智慧映辉煌 红军文物颂荣光
  • 点亮红色记忆 共触历史脉搏
  • 点亮红色记忆 共触历史脉搏
  • 2024年7月15日,来自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青年学子组成“以藏讲史”星火微光小分队,踏上了探寻新中国诞生历程的征途,他们通过一件
  • 大学社会实践 07-18
  • 深入基层接地气,桂工学子“三下乡”问民生、暖民心
  •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丨登乌山巅,忆革命魂
  • 感受“竹之韵”:浙农林竹研院实践团开展“咏竹画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