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砖桥古韵乘千载,非遗芳华映今朝

发布时间:2024-07-17     阅读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如炬晨曦,皖守童行”团队三下乡踏寻历史遗产纪实
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潮中,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弘扬新时代青年责任与担当,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如炬晨曦,皖守童行”志愿服务队前往了富有历史底蕴的广德市砖桥社区,旨在通过实地踏寻历史遗产,领悟砖桥的光辉历史,践行青年使命。
在当地社区第一书记黄德顺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团队成员们满怀激情与敬意,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走遍砖桥县的每一个角落,寻觅每一处历史遗迹。

志愿者们与非遗传承人合影(钟启豪 摄)
 
龙腾盛世映砖桥,非遗传承展风华
抵达砖桥社区后,志愿者们感受到了这里独特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上午在涂书记带领下观看了当地传统的舞龙灯团队请龙仪式。后面在黄德顺第一书记的组织下,大家有幸参与到了舞龙灯活动中。志愿者与龙灯表演队伍手里的龙灯在阵阵鼓声中翻腾起舞,此次表演不仅展现了龙灯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传递了砖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亲身体验让志愿者们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与活力。

志愿者们参与舞龙灯(钟启豪 摄)
 
银杏树前话千年,绿意盎然见沧桑
随后,志愿者们又将目光投向了那棵屹立不倒、枝繁叶茂的千年银杏树。这棵树不仅是砖桥县的一张名片,更是砖桥县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在专业讲解员的解说下,志愿者们了解到这棵银杏树的生长历程、传奇故事以及它在当地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他们围绕着银杏树,或拍照留念,或低头沉思,仿佛能听到岁月的低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志愿者在杏树下拍照留念(钟启豪 摄)
 
制香一缕传古韵,匠心独运续文脉
团队还在砖桥的深处,拜访了一家已传承百年的制香工坊。志愿者们在这里了解到了制香的原料采集、加工工艺以及香品的制作过程,每一步都体现了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在参观中,制香师傅李翠云也分享了自己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传承心得——依托中华民族深厚的香文化,在充分尊重传统古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传统香品的现代化熏香方式,让传统技艺更加便利的融入到普通大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中。这项承载着古人智慧的技艺,弥漫在岁月的长河之中,经久不息。

制香师傅点香(岑最 摄)
 
酒香四溢醉人心,古法酿造续传奇
最后,志愿者们移步至砖桥县知名酒厂。在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内,现代化的酿酒设备与传统的酿酒工艺相得益彰,共同演绎着一段段关于酒的故事。在品酒环节,志愿者们在专业酿酒师傅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正确品鉴一款酒。他们仔细观察酒色、轻嗅酒香、细品酒味,充分体验了酒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品酒活动不仅让参与者们领略了不同年份、不同风味酒品的独特风味,更增进了他们对酒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酒坊师傅倒酒让志愿者们品尝(钟启豪 摄)
 
 
文化传承,责任在肩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志愿者们感受到了砖桥县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调研的所见所闻所学所得带回校园,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砖桥、爱上砖桥,从而谱写新的文化篇章。

志愿者与黄书记以及制香师傅等文化传承人合影(钟启豪 摄)

 
作者:任雨轩 岑最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如炬晨曦,皖守”童“行志愿服务队
责编:今日大学生网 周云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防城港地域文化探秘记:广西大学生青年团的足迹
  • 耕耘沃土绘愿景,产业蓝图展新程
  • 耕耘沃土绘愿景,产业蓝图展新程
  • 桂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那良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大米加工中心、谷物烘干中心以及食品加工厂进行实地调研和学习。实践团成员深入
  • 大学社会实践 07-18
  • 军民智慧映辉煌 红军文物颂荣光
  • 点亮红色记忆 共触历史脉搏
  • 点亮红色记忆 共触历史脉搏
  • 2024年7月15日,来自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青年学子组成“以藏讲史”星火微光小分队,踏上了探寻新中国诞生历程的征途,他们通过一件
  • 大学社会实践 07-18
  • 深入基层接地气,桂工学子“三下乡”问民生、暖民心
  •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丨登乌山巅,忆革命魂
  • 感受“竹之韵”:浙农林竹研院实践团开展“咏竹画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