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的生活家园。社区服务联系着民生、关系着民心。为积极响应国家三孩政策,从社区角度切入,探索社区服务建设对家庭分工方式造成的影响,探究其中减轻育儿家庭的负担的积极因素,进而缓和中国人口生育率持续走低与育儿成本逐渐升高的矛盾,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暖冬社区行,‘工’心向未来”实践队于寒假期间起赴清辛庄村展开社区实践活动欲破坚冰,政策先行。各地新出台的生育支持政策聚焦育儿成本,呈现补贴力度大、涵盖范围广等特征,通过完善生育政策来支持青年家庭实现“敢生敢养”。
“对于男性,法律规定事业单位都有陪产假,从事其他职业的男性也可让妻子去申请生育补贴。而女性则可根据社保的社保基数来获取一定的补贴。”清辛庄村郭阿姨表明。
据前期调查显示,造成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低迷的原因具有多面性、复杂性,且与生育意愿下降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提及近两年社区内新生儿诞生的数量,几处被采访者皆表示并不多,甚至存在逐年下降的情况。调查团在采访郭阿姨时,她进一步解释了这个问题。“这个下降不是单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新婚夫妇数量下降,新生儿的数量下降,多孩家庭的数量下降。”
定州市在保障性政策方面是取得一定成效的,相较于前几年社区二孩家庭还是更多了。据郭阿姨所说,导致生育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负担太重了,育儿的压力太大。生育负担主要可分为时间成本与物质成本。在郭阿姨为调查团成员详细介绍有关情况后,调查团成员对此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早年存在‘育儿是女性的本职工作’这种说法,现在已经逐渐淡化了。养家、养小孩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当然是父母外出工作。但是有的时候就是养小孩花的钱还没有赚得快。”“在“母职惩罚”的影响下,许多已婚妇女不愿将家庭照料取代事业发展,至少本小区的新婚夫妇他们的生育意愿并不高。”郭阿姨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她的理解:无法很好的权衡工作与家庭,导致最终因无人照料孩子而生育意愿下降,最终选择放弃生育。2月1日至14日,调查团成员分别实地走访了多地,发现二孩家庭主要以祖辈接送孩子上下学以及照料孩子三餐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生育意愿与祖辈带娃存在关联,进一步证实了有老人协助照料孩子的家庭生育意愿水平较高于没有老人协助照料孩子的家庭这一前期推论。据调查团前期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家庭认为幼儿时期是育儿压力最大的时期,也是付出时间成本最多的时期。而我国目前0-3岁的幼托服务主要由家庭承担,社会化、市场化的幼托仍存在较大的空白。针对这一情况,清辛庄村的居民顾阿姨表示,目前对新建小区都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已建造可托育三四岁未入学儿童机构的陈道门社区,那里还有志愿者和社工专门照顾这些孩子。此外,清辛庄村郭阿姨表示,小区附近有公益的托儿机构,专门给小学1到3年级周末辅导作业节省了很多时间。调查团通过居民的表述可知,社区在主动回应需求,适应育儿家庭生活需要这部分基本得到了新建小区居民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育儿家庭的时间成本,总体上减少了生育负担。通过调查团长达一个礼拜的采访调查,大部分群众认为实现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不断调整生育政策,增强在教育、福利等方面的支持,尽早实现政府—社会—社区三线的紧密连接,为家庭育儿压力减负。因此,调查团在此呼吁加强全社会对家庭、儿童以及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支持,为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家庭和育儿氛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