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精准资助 育人为本 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发布时间:2024-11-29     阅读
“资助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我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着力精准资助,精心做好资助育人,将资助和育人相结合,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和相关文件精神,在完成上级资助部门各项任务前提下,努力开创本校资助特色,形成了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全过程全方位资助模式以及“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成效明显。

精准资助,兢业工作免晓庄学子经济之忧

学生工作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本着“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要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有同样受教育的机会和人生出彩的机会”的工作宗旨,团结各二级学院,开展精准资助,进行资助宣传,指导助学贷款,发放助学金,保证晓庄学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耽误学业。

开展精准资助,确保“应助尽助”到位。每年招生之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网络、宣传册、资助热线等媒介对国家高校资助政策、晓庄的资助政策进行宣传介绍,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资助管理中心每年完成全校32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校级建档立卡工作。每年九月初开通“绿色通道”,助力500多名新生顺利入学。利用假期开展家庭经济困难生慰问工作,每学年组织各学院完成寒衣补助等近300人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每年认真指导1200多名学生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贷款回执并按时录入国开行系统,每年11月份确保完成近千万元助学贷款到账工作。每年开展残疾学生减免学费、家庭经济困难生学费减免和困难大学生医保减免等申报审核工作,每年完成审核300多名省级扶贫建档立卡学生学费减免、20名左右残疾学生学费减免和100多名困难学生医保减免,严格对照标准,确保精准减免无误。

把握评选要求,确保奖助激励功效。根据省教育厅下达的指标和要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认真组织做好国家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在宣传到位、个人申报、学院初审公示、学校审核、省教育资助中心复核等环节下,每年圆满完成20名国家奖学金、560名国家励志奖学金和3000名左右国家助学金的评选工作,组织发放国家奖助学金1300余万元。并积极做好对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优秀典型事迹材料的征集和宣传工作。在江苏省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的指导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还负责做好对200名资助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及时做好个人学期审核和学校年度资助审核工作,确保被资助学生能圆满完成学业。根据政策,每年完成50余名大学生入伍补偿和退役复学的数据上报工作。针对部分没有获得国家助学金的经济困难学生,做好校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

积极开拓助学渠道,筹集社会助学资金。在现有的资助体系之外,学校积极与社会团体、基金会联系,为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争取更多的资助项目,目前我校已设立九项社会助学项目:伯藜助学金、海旅助学金、圣玛丽国际教育奖学金、老园丁助学金、橙红助学金、雁南助学金、“清华”、“玉婷”助学金、春晖奖学金、励志阳光助学金等。

育人为本,丰富活动助晓庄学子成长成才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重视“育人”工作,在帮助学生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重视学生思想的引导,做到以人为本,因人而异,有针对性、有样本性,帮助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开展岗位助学、诚信教育、志愿服务等多项活动,促使学生通过管理实现成效,通过锤炼锻造人格,通过教育得到成长。

根据相关制度要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积极协调各学院和部门创设勤工助学岗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校内成长助学岗位,完成了部门、学院设岗的近千名勤工助学学生的上岗审核及工资发放,使学生在劳动中磨砺成长。为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懂感恩、讲诚信的风气,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各二级学院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专题活动,不断深化学生对诚信的认识,促进学生自觉养成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和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坚持活动育人,组织举办学生资助作品评选活动、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等,普及国家资助政策,培养学生感恩之情、回报之心,传递校园正能量。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一直在资助育人的道路上奔忙:寒假期间,他们联合各二级学院一起,奔赴宿迁、淮安、高淳等地走访慰问学校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这些学生送去冬日里的丝丝温暖;新学期伊始,团队成员们利用周末时间赴泰州等地看望部分正在家乡参加顶岗实习的家庭经济困难的乡村定向师范生,鼓励受助学生化困难为动力,不断成就自己,报答父母,回馈社会。

师生携手,斐然成绩传晓庄声音愈发响亮

根据上级通知精神,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资助类申报工作,近年来每年获得资助工作省级评审良好等级,推送的2012届思政专业毕业生王景光被评为2018年“江苏励志成才之星”,选送的幼儿师范学院吴文君同学的征文《回忆再向前看》获得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第五届“助学·筑梦·铸人”参赛作品征文类三等奖,每年都有1-2名同学获评江苏省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伯藜之星”荣誉,每年有多名学生被基金会选送前往新加坡参加“新加坡城市大学”开设的乡村创业课程培训。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江苏省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一起,积极组织受伯藜助学金资助的陶学子,开展各类学习和帮扶活动,促进受助学生的成长。近年来,陶学子组建的“晓伯藜”支教团赴贫困地区志愿支教,在锻炼中成长,在支教中学会感恩社会。2018年“晓伯藜”支教团来到溧水石湫开展支教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赞誉,荣获2018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和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19年南京晓庄学院支教团的师生再赴溧水石湫,为当地小学100余名学生带来为期十五天的夏令营活动。支教团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老师的指导下,秉承着“教学做合一”的校训,开展多元活动,启迪孩子们的心智,陪伴乡村儿童成长,他们的爱与奉献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和当地家长、老师的一致好评。此外,近年来,伯藜学社的学生每年均有多人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多人创业成功。

学生工作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始终坚持将精准作为基本要求贯穿资助工作全过程,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政策宣传、完善资助体系、创新资助方法,推动资助由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始终把牢育人方向,促进学生成长。在长期的工作中,师生携手,不忘初心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在推动资助育人方面发出更加响亮的晓庄声音。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校园人物推荐
  • 精准资助 育人为本 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 “资助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我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着力精准资助,精心做好资助育
  • 校园人物 11-29
  • 寒暑不忘初心 风雨不止前行
  • 招生与就业工作处(校友会办公室)下设招办、就业办、创业办、校友会四个科室。现在工作人员11人,其中1人长期借调、1人兼职从事行知园
  • 校园人物 11-29
  • 围绕目标任务 夯实人才软实力
  • 根据“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目标任务”“硕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申报标准”“学校事业发展需求”,由人事处和发规处组成的机关党委第六支部
  • 校园人物 11-29
  • 筑牢教育安全生命线
  • 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部门行政工作中的引领作用,领导班子注重将党支部建设列为各项工作的核心
  • 校园人物 11-29
  • 攻坚克难搞建设 凝心聚力促发展
  • 基本建设处是按照学校总体规划,组织实施计划性单体工程项目的业务部门。现有在职工作人员10人,柔性引进人员2人、临时工1人
  • 校园人物 11-29
  • 文化育人打造校园靓丽人文风景线
  • 近几年来,机关党委第十七支部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宗旨,着力落实以学校“教学、科研”为中心,做好文献资源
  • 校园人物 11-28
  • 用包容播种爱与责任
  • 用包容播种爱与责任
  • 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小学语文教育方向负责人,近年内负责“普通话语教师口语”、“口才与演讲”
  • 校园人物 11-28
  • 专业、敬业、乐业,在课程实践中育人
  • 立足专业重实践 凸显特色促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