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青春向党·寻迹厦门——探寻特区发展密码,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发布时间:2025-03-02     阅读
  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缘莱是理·一鹭前行”实践团赴福建厦门开展社会实践。
  【为什么去?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为深入理解厦门“经济特区”与“红色热土”的双重基因,“缘莱是理·一鹭前行”实践团踏上为期五天的调研征程。通过走访红色地标与发展前沿,解码厦门从革命烽火到开放潮头的跨越之路,探寻新时代青年如何以红色精神赋能家乡建设,以特区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准备:谋定后动,厚积薄发】
  1.理论学习筑基:系统研读《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史》《闽南红色记忆》等文献,梳理厦门“侨乡文化”“海洋经济”“特区创新”三大发展脉络。
  2.行程精准规划:筛选10处代表性场馆,涵盖“红色革命精神”(如破狱斗争旧址)、“特区发展历程”(如规划展览馆)、“华侨爱国情怀”(如华侨博物馆)三大主题。
  3.调研工具筹备:设计“厦门红色精神传承现状”问卷,制定访谈提纲。
  【实践过程:步履不停,知行合一】
  第一天:以诚毅铸魂,以奋斗立根
  陈嘉庚纪念馆:从“倾资兴学”的壮举中感悟“教育报国”的赤子之心;
  厦门海堤纪念馆:透过“万人筑堤”的史诗,读懂“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的精神密码。

 
  第二天:观历史脉络,探未来蓝图
  厦门市博物馆:从“海丝重镇”到“国际都市”,触摸千年文化积淀;
  厦门规划展览馆:在数字沙盘与VR影像中,展望“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2035愿景。

 
  第三天:特区精神薪火传,工运初心永不忘
  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从“第一个外资企业”到“自贸试验区”,重温“敢闯敢试”的改革魄力;
  厦门总工会旧址:在罢工斗争史料中,感悟工人阶级“为权益而战”的团结力量。

 
  第四天:信仰淬火,热血长存
  破狱斗争旧址:10分钟营救奇迹,诠释“智勇双全”的斗争艺术;
  烈士陵园:千名英烈长眠处,“先烈雄风永镇海疆”的誓言震撼人心。

 
  第五天:华侨丹心照古今,炮台铁血护山河
  华侨博物馆:从陈嘉庚到当代侨胞,见证“爱国爱乡”的华侨精神代际传承;
  胡里山炮台:百年克虏伯大炮无声诉说“守土卫疆”的坚定信念。
  【调研成果:红色文化传承的现状与青年声音】
  通过面向市民、学生及游客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实践团深入了解了厦门红色文化的传播现状与公众期待,为红色精神传承提供数据支撑与行动方向:
  1.红色文化价值:青年心中的精神灯塔
  高度认同感:92%受访者认为厦门红色文化核心价值在于“弘扬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与“增强社会责任感”,印证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城市精神血脉。
  教育意义凸显:88%受访者认可红色文化对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尤其体现在“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76%)、“感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核”(82%)、“以榜样力量激励奋斗”(68%)等方面。
  2.传播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认知渠道多元但深度不足:
  了解红色文化的主要途径为“学校教育”(65%)、“家人朋友讲述”(48%)、“新媒体宣传”(42%),但仅32%受访者认为当前传播效果“深入人心”。
  痛点分析:部分场馆展陈形式传统、互动性弱,年轻群体参与度偏低;新媒体内容同质化,缺乏“青年话语”转化。
  3.破局之道:青年期待的传承创新
  传播形式升级:
  沉浸式体验:81%受访者建议“开发红色剧本杀、VR实景课堂等互动项目”;
  新媒体赋能:76%支持“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平台打造‘红色IP’”;
  实践化传承:68%呼吁“增加红色徒步、志愿讲解等体验活动”。
  协同育人体系:
  89%受访者认为学校应“将红色教育融入思政课与实践研学”;
  72%建议“联动家庭、社区打造红色文化共育圈”。
  【青年行动倡议】
  基于调研结果,实践团提出“三维赋能”传承策略:
  内容破圈:提炼“嘉庚精神”“破狱智慧”等厦门红色IP,创作动漫、短剧等青年化产品;
  渠道融合:搭建“线上云展馆+线下体验馆”矩阵,推出“红色打卡地图”小程序;
  实践育人:推动红色资源与研学旅行、志愿服务深度融合,让青年从“旁观者”变为“传承者”。
  【总结:精神滋养,青春作答】
  1.理论学习深化认知,红色精神凝聚信仰
  历史与理论的交织:通过五天实地学习,从陈嘉庚“教育救国”的实践到破狱斗争的“信仰突围”,从特区“敢为人先”的探索到华侨“爱国爱乡”的情怀,书本中的抽象理论化为可触可感的鲜活故事。
  精神谱系的构建:厦门精神以“忠公诚毅”为根基,以“敢闯敢试”为动力,以“智勇无畏”为胆魄,形成“爱国、奋斗、创新、团结”的完整体系,为青年成长提供丰厚滋养。
  2.红色精神感悟: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家国情怀的升华:在烈士陵园,团员们从“红色家书”中读懂“舍生取义”的抉择;在华侨博物馆,从侨胞“捐资报国”的史料中体悟“根在中华”的赤诚。
  斗争智慧的启示:破狱斗争旧址的战术手稿、总工会旧址的罢工宣言,让青年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灵活应变”是红色精神的方法论。
  3.青春共鸣:从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团员感悟:
  (参访陈嘉庚纪念馆):“‘钱财如肥料,散播才有用’——嘉庚先生的格局让我明白,个人价值在于奉献而非索取。”
  (调研特区纪念馆):“‘改革没有观众席’这句话刻在我心里,青年不应做时代的旁观者,而要做破局的行动者。”
  理论升华:结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团队形成《红色精神“破圈”传播路径研究》理论成果,提出“沉浸式教育”“青年话语转化”等创新传承策略。
  【结语】
  五日寻迹,一生烙印。厦门红色精神的火炬,照亮了青年理论学习的深度,也点燃了赓续血脉的使命。实践团将带着“忠公诚毅”的品格、“敢为人先”的锐气、“智勇无畏”的担当,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以理论之光指引前行之路!
作者:“缘莱是理·一鹭前行”实践团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向党·寻迹厦门——探寻特区发展密码,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 探寻冰城脉络 感悟未来规划
  • 探寻冰城脉络 感悟未来规划
  • 身为土木与交通学院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李宇宸满怀着对家乡发展的好奇,踏入哈尔滨规划展览馆,开启实践之旅。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3-02
  • 洞察冰城交通 擘画出行新篇
  • 洞察冰城交通 擘画出行新篇
  • 在交通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了解公众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与看法,对行业进步意义重大。土木与交通学院二年级交通运输专业的李宇宸,利用课
  • 大学社会实践 2025-03-02
  • 寻迹农村互助养老,书写温暖“夕阳志”——漫步黄泥坝智慧养老社区
  • 寻迹农村互助,书写温暖“夕阳志”——解读恩施市民政局的互助养老新模式
  • 学子返乡践志愿,为家乡文化添彩
  • 红马甲闪耀高铁站,青春为春运添暖
  • 山东大学法学院学子赴六省十单位开展法学专业岗位实习调研
  • 广西师大调研:聚焦乡村教育,倾听教师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