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桑梓振兴,阡陌日新”实践团赴广西省南宁市进行走访调研

发布时间:2025-02-26     阅读
    在当今社会,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随意排放,以及农田水土流失等,都在悄无声息地破坏着生态环境。为了调研并改善这一状况,2月25日,“桑梓振兴,阡陌日新”实践团赴广西省南宁市进行走访调研。
    南宁市地处喀斯特山区,耕地复种指数达2.5(一年种植2.5季作物),农药年均使用量超全区平均水平40%。长期过量施肥导致土壤pH值降至4.8,重金属镉超标2.3倍。村支书黄文强带领村民实施三大举措。首先,与广西农科院合作,对全村1200亩耕地进行网格化采样,定制“氮磷钾+中微量元素”配比方案。2022年化肥用量下降15%,甘蔗糖分含量反升0.8%;购置3台植保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识别病虫害。对比传统人工喷药,农药用量减少30%,防治效率提升5倍;安装太阳能杀虫灯52盏,每亩悬挂黄蓝板30张。蚜虫、蓟马等害虫密度降低60%,每亩节约农药成本80元。  
    针对农药包装回收难题,村里推出“积分制”:每交回100个农药瓶可兑换1袋洗衣粉或20元购物券。2023年回收率从不足10%提升至85%,河道漂浮农药包装减少90%。此外,合作社集中采购缓释肥,较市场价低15%,并通过“统防统治”服务降低散户成本。
   “老一代农民习惯‘一炮轰’施肥,新技术推广难。”黄支书坦言,全村60岁以上种植户占比45%,许多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查看土壤数据。为此,村里开设“田间夜校”,邀请农技员用壮语方言讲解技术,并组织示范户评选,对达标者奖励有机肥。他呼吁:“省级财政应设立专项基金,对新型肥料每吨补贴500元,并通过‘以旧换新’回收传统农药。”
    农业污染治理是一场持久战,该村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守护好绿水青山,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作者:“桑梓振兴,阡陌日新”实践团    来源:“桑梓振兴,阡陌日新”实践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桑梓振兴,阡陌日新”实践团赴河南省安阳市进行走访调研
  • “桑梓振兴,阡陌日新”实践团赴山东省济宁市进行走访调研
  • “桑梓振兴,阡陌日新”实践团赴四川省攀枝花市进行走访调研
  • “桑梓振兴,阡陌日新”实践团赴云南省大理市进行走访调研
  • “桑梓振兴,阡陌日新”实践团赴广西省南宁市进行走访调研
  • 西安工程大学低空实践团:逐梦低空经济,智研无人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