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前往日照市东港区张家台村,围绕“智绘乡村新画卷,情讲故园旧时光”的社会实践主题,开展了基于旅游业发展的张家台村空间结构调查与分析活动。
图为实践队队员合影。 牛紫怡 供图
精心筹划启征程,蓄势待发绘蓝图
为了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实践队进行了周密的前期准备。实践队员通过网络资料收集和信息查询,对张家台村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随后,他们制定了详细的任务安排和活动组织方案,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分工。在与张家台村活动交涉过程中,实践队得到了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为实地考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步履不停探真相,眼见为实绘实景
2025年1月10日,实践队正式入驻张家台村,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他们采用“扫楼式”的游览方式,逐户走访,深入了解张家台村的整体布局和民宿分布情况。
在考察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张家台民宿主要沿海一带和主干道路分布,形成了较为集中的民宿集群。村子内部,村民自住房与民宿交错分布,既保留了乡村的原始风貌,又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住宿条件。通过实地考察,队员们还了解到,大部分民宿在淡季时期由村民自住,少数民宿则是由外商租借建成,这种灵活的经营模式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细查微末见真章,卫生建设映民心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是衡量一个乡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张家台村,实践队对村内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他们发现,张家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充电装备、垃圾桶、下水道、摄像头、指示标志、卫生室、冲洗处等设施一应俱全,为游客和村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下水道方面,部分区域存在破损、毁坏之处,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亟需进行修复和完善。
在卫生建设方面,实践队通过村“三务公开”了解到,村内有务工人员定期清理生活、建筑垃圾,保持了村落的整洁美观。在民宿集中分布的地方,环境卫生状况较为优良。然而,在村民自住地,却出现了赶海工具乱放、建筑垃圾堆放杂乱、动物粪便无人清理等现象,卫生状况有待改善。
图为张家台卫生死角。 张钰莹 供图
内外有别巧规划,动静相宜构新图
张家台村的空间结构与布局是此次实践考察的重点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分析,实践队发现张家台村的整体布局呈现出内外有别的分区特点。民宿被巧妙地设置在村庄边缘或入口处,便于进行游客接待和管理。这种布局为游客营造了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环境,使他们能够远离喧嚣,尽享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而居民区则位于村中内部,保持了原有的生活氛围和私密性。这种动静相宜的布局方式既满足了民宿经营的需要,又尽量减少了对村民日常生活的干扰。在民宿与居民区的交界处,实践队还发现了一些公共休闲空间,如小广场、绿地等。这些空间为游客和村民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场所,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此外,实践队还对张家台村的空间结构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建议。他们提出,可以在保持原有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民宿集群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游客的住宿体验。同时,加强村民自住地的环境卫生治理力度,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
图为实践队扫楼小组合影。 牛紫怡 供图
智绘新图展未来,情讲旧梦续华章
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却收获满满。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分析,对张家台村基于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关注张家台村的发展动态,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队员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张家台村一定能够绘制出一幅更加美丽富饶的新画卷,续写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通讯员张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