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三下乡谱写化乌民族情

发布时间:2024-09-23     阅读
三下乡——点燃民族情的火炬
7月10日,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成团26人以“铸民族共同体,促锦绣中华梦”为主题前往黔西化屋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旨在深化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共绘一幅美好和谐共生的社会画卷。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共三天时间,分成了五个部分沐浴阳光之下,奏响排演之歌;乡农助播场,农品e起来;立文化广场,展墨香传承;查民之声音,研民族风韵;青春旋律汇,文化薪火传;奋斗足迹正追寻,希望田野在路上。
短短的三天时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就像大海里的三钵水无声蒸发,但是对于急需成长的青年来说,这三天的意义更像是干涩的苗苗得到了三滴甘露,是一场洗礼与成长,一次与民族的对话。随着“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圆满落幕,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感慨。这不仅仅是一段旅程的结束,更是自我成长与心灵觉醒的新起点。回顾这段经历,它如同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缓缓展开在大家眼前,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汗水与欢笑,记录着每一位伙伴的足迹与成长。
回想第一天踏上旅程,紧张又兴奋——终于背上行囊出发了!大家有些揣揣不安,面对这“鼎鼎大名”三下乡,对接下来的未知感到紧张;第一次分发任务,担忧又期待,担忧分配到不擅长的工作而拖累团队,期待分到自己感兴趣的任务,也期望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第一次出任务,自在又幸福,喜欢志愿服务活动的沟通,享受人与人的碰撞,更喜欢聆听民族融合的故事;第一次舞台走秀,局促却欣喜,赏服饰颜色碰撞,听饰品铃铃作响,观笑容铺盖满面。
忘不了化屋村闯入眼球的重峦叠嶂,也忘不了碧波荡漾的乌江水;忘不了漫山遍野的玉米,也忘不了那随风而动的悠悠芦苇荡;忘不了江边无处不氤氲着的阵阵花香,也忘不了山峦上的“党徽”“仙女”像;忘不了村中游客热情开怀的笑容,也忘不了村里老人们那仁慈爱怜的脸;更忘不了雨中竞跑的小伙伴,相视而笑,相互依赖。而这一切的一切,将被永远的珍藏在青年的似水年华中。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化屋村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实践团成员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也收获了很多:一、珍惜。有缘千里来相会,实践中的伙伴,乡里的居民,相遇的游客都是亮丽的风景线。二、团队意识。来自不同个体的二十七人,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良好的团队意识是一切活动成功的前提。实践团是一个团体,一个集体,一切都应该服从,不论是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大家着想,为团队着想。
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段美好的记忆,更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它教会每个人怎样去爱,怎样去体验,怎样去感恩。生活中的每一分付出,都会换来更多的收获。雄心壮志的青年们带着三下乡的经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开拓更美好的未来。而三下乡实践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青年的任务就此完结。
每个人都要深刻理解和掌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真正把三下乡活动作为一项基本的、长期的任务来抓,真正把三下乡活动作为培养和锻炼自己的一个重要平台,真正把三下乡活动作为服务农民、服务三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入到一场又一场志愿服务活动,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未来,我将维持志愿服务活动的热爱与激情,绝不消褪,继续在磨砺中成长,做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众人共同携手,共同前进,共同为社会、为人民、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朱丹丹 刘娅 王佳瑶    来源:贵州师范学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调研队赴日照市陈疃镇开展"‘莓’乡调研行,机械助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 三下乡谱写化乌民族情
  • 三下乡谱写化乌民族情
  • 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以“铸民族共同体,促锦绣中华梦”为主题前往黔西化屋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旨在深化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 大学社会实践 09-23
  • 东北农业大学“寻乡问锦”——壮族非遗文化探究实践团在行动
  • 铭记历史与文化:烈士陵园与名人故居参观活动圆满成功
  • 【社会实践】赓续红色基因——实践队走进乌鲁木齐市毛泽民故居,八路军办事处,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