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希望的2024年盛夏,广州新华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的向“阳”而生实践队,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对乡村振兴的热忱,踏上了探索阳江的旅程。自7月13日起至7月23日,从漆艺的传承到红色精神的领悟,再到现代农业的体验,实践队的足迹遍布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通讯员 吴思颖 官汝翔)
活动首日,晨曦微露,实践队满怀憧憬地迈入阳江漆艺博物馆。这里是阳江漆器艺术的殿堂,每一件展品都散发着历史的韵味与匠人的智慧光芒。在讲解员的细致引导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阳江漆器从选材、设计到制作的每一个精妙环节,并亲身参与了漆器的制作过程。尤为荣幸的是,实践队有幸采访到阳江漆艺界的泰斗黎汝汉先生。老先生以饱经沧桑却依旧满怀激情的话语,向队员们讲述了阳江漆器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他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热爱,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将这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阳江漆器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黎汝汉先生 魏志翔供图
次日清晨,实践队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之情,步入边海红色展馆。这里是革命精神的熔炉,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先烈的热血与汗水。在展馆内,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生动的实物展品以及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解说,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深刻感受到了“战天斗地、党群同心、勇于进取、永葆本色”的边海红旗精神。特别是那些矗立的雕像,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默默讲述着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此次红色教育,使实践队的每一位成员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贡献力量的信念。
图为实践队队员观看红色展馆文字 张金普供图
在随后的日子里,实践队的活动愈发丰富多彩。队员们漫步于阳江独特的骑楼街区,感受着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魅力。骑楼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让队员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穿越时空的梦幻世界。而对养殖长廊的参观,则让队员们亲眼目睹了现代养殖技术的神奇与高效。在这里,他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水产养殖的知识,还深入了解了当地渔民和农民的经营模式和生活状况。这次探索之旅,不仅拓宽了队员们的视野,也让他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实践队将调研成果凝练为丰硕的果实,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带入小学课堂进行宣讲,让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在活动中,他们精心设计并组织了“陶缘匠心”“五谷粮食梦”和“万纸千鸢”梦想起航等体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漆器制作的艰辛,深刻认识到丝苗米的价值,更使学生们内心的梦想蓝图变得更加清晰。
图为实践队和儒洞镇中心小学学生共同进行“万纸千鸢”梦想起航活动 张金普供图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阳江的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实践队还前往阳西县丝苗米助农加工基地。在这里,他们亲眼见证了现代农业机器的强大力量,感受到了现代农耕技术的巨大进步。队员们亲自参与晒谷这一传统农耕工艺的体验,尽管过程简单质朴,但却让他们深刻领悟到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农民的辛勤付出。同时,实践队积极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资源,为阳西丝苗米的宣传和推广献计献策,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易志强先生的合影 张金普供图
此次阳江调研活动,不仅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探寻,更是一次对红色精神的深刻体悟和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践行。在实践过程中,向“阳”而生实践队的每一位队员都得到了锻炼和成长。队员们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继续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弘扬边海红色精神以及推动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