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支部共建促进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特组建“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与学院“红石榴”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室,于2023年7月9日——15日赴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入当地考察挖掘,保护苗族文化、助农惠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实践团先后去了汉葭街道、大树村、蚩尤九黎城、鞍子苗寨等多个地方,尽最大努力宣传苗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合照高于川供图)
苗乡文化知多少
实践团第一站来到了彭水县汉葭街道文化广场。为更好的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团队成员在广场上进行了随机采访和调查。共发放问卷80余份,调查的对象涵盖了青少年、中年及老年等群体,较为全面的呈现了各个年龄层对于苗族文化的了解状况。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采访董春伶高于川供图)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当地居民对于传统的苗族文化了解不深,但对于苗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还是充满期待,希望苗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通过现代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发扬光大,真正走向世界,实现“世界苗乡”的美好夙愿。
走进大树,了解大树
实践团第二站来到了大树村。师生20余人一行刚一抵达大树村,便受到了大树村第一书记赵书记和支部书记甯书记的热烈欢迎。随后,赵书记、甯书记和全体师生进行了会议座谈,赵书记首先肯定了学生第三党支部和大树村党支部共建的重要意义和工作开展情况,对本次实践团的到来给予了充分的期待,随后甯书记对大树村的基本情况做
了详尽的介绍,为实践团开展接下来的助农工作提供了详尽的素材。
(实践团和当地书记合照高于川供图)
(见面会余美琳供图)
助农增收,“桃”你欢心
实践团成员在甯书记和赵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鹰嘴蜜桃种植基地,种植面积约1000余亩,是大树村的特色产业,该产业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已成为大树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张名片。
(书记带领实践团参观种植基地高于川供图)
随后,实践团对鹰嘴蜜桃的引进人和种植大户杨仕兵进行了交流。交流中杨老板讲述了自己在创业道路上的艰辛与不易,好在有政府的扶持和帮助,才达到了现在的种植规模和经济效益,并顺利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增产。
(实践团对鹰嘴蜜桃的引进人和种植大户杨仕兵进行了采访董春伶供图)
在参观种植基地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拍摄了大量图片和影像资料,希望通过抖音、微信等网络平台对当地鹰嘴蜜桃等农副产品进行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和推广,向全国人民发出来自大树村的热情邀请,共同助力乡村振兴产
(团队成员对鹰嘴蜜桃进行了宣传董春伶供图)
九黎之城一步一历
实践团第三站来到了蚩尤九黎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们先后观看了气势宏伟的开门仪式、穿越“九黎秘境”,聆听苗族的族源和蚩尤九黎的故事、参观了九黎城内的苗族建筑,深入了解了苗族的五大迁徙、苗族服饰、苗银配饰等历史故事。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九黎宫高于川供图)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采访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庹俊鹖老师,并有幸近距离观摩了苗银的制作过程。在交流互动中深入了解了苗银的历史底蕴和锻制工艺。
(图为实践团成员同非遗传承人庹俊鹖进行交流高于川供图)
实践团成员身着苗族特色服饰,以舞蹈、讲述、演绎等形式,和传统文化近距离“对话”,感悟苗族文化之美,讲述苗族特色故事,并亲自体验了苗族特色婚嫁仪式。并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自媒体形式,传播和宣传苗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针一线绣苗史
实践团第四站来到了苗绣馆。成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认真参观了苗绣馆精美的服饰制品,从一件件精美的手工制品中了解到,苗绣被称为穿在身上的“无字史诗”、中国服饰史上的“活标本”,它就像裹着神秘面纱的女子,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又像是时光里的生命之花,让我们透过苗绣看到华夏文明的传统美、时尚美。随后,实践团对苗绣非遗传承人李绍玉老师进行了采访,并在李老师的指导
下,团队成员亲自体验了苗绣工艺。
(实践团成员参观苗绣馆李霞供图)
(非遗传承人讲解传统苗族服饰李霞供图)
(实践团成员体验苗绣李霞供图)
领略苗族风情
实践团第五站来到了鞍子苗寨。寨子里的建筑和风格都体现着苗族独特的文化特点,墙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屋顶上雕刻着精美的木雕,从木结构的建筑到色彩斑斓的壁画,每一个细节都展示着苗族人民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寨子里的村民淳朴热情,在他们的热心指导下,实践团成员通过表演舞蹈和演唱民歌的方式,和当地村民们一起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
(实践团成员前往鞍子苗寨高于川供图)
(团队成员和村民合影高于川供图)
重人科志愿者们凝聚青春力量,大力宣传苗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期7天的志愿服务活动圆满结束,实践团成员在实际行动中磨练意志品格,用时间积聚青春力量,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做到深入乡村振兴第一线,用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
供稿:李俊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