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2年正值香港回归25周年、澳门回归23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第五个年头。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协同发展粤港澳,迸发活力大湾区”实践团队以大湾区发展为契机,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发展成就、大国工程,前往广州、珠海进行社会实践,访谈湾区青年、杰出校友、大国工匠等多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者,切身体验粤港澳大湾区多年以来的飞速发展,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切实增强当代港澳与内地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感。
一、以青年视野,观湾区发展为深刻了解粤港澳地区繁荣发展内在规律,以当代青年的视角感悟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成就,倾听粤港澳大湾区当代青年的声音,7月24日,实践团队有幸邀请香港大学青年学者申子靖博士,对其进行了线上采访。
申子靖,香港大学人文地理专业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是众多在港杰出内地青年学者之一。
访谈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就香港的学习生活、人文环境、香港回归以及大湾区的发展等方面的各类问题同申博士进行了交流。
申博士谈到,香港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城市,对内地的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学生都有着很好的亲和力,通过香港的平台,内地和世界许多先进的科研成果实现了交流和促进,中国许多先进的知识文化在这里走向了世界,世界文化也在这里融入中国文化的宽广胸膛。
经过此次访谈,团队成员通过以申子靖博士为代表的青年视角,深刻认识到香港永远是祖国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香港的发展离不开内地人民和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同时团队将利用此次实践的机会,促进港陆两地青年的相互了解,切身体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切实增强当代港澳与内地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育爱国青年,夯治港基石回顾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历程,香港取得发展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爱国者治港”原则得以全面、稳固落实。
为探索学习“爱国者治港”的深刻含义,7月25日,实践团队有幸联系到香港著名爱国教师穆家骏先生,并对其进行了线上采访。
穆家骏先生任教于香港培侨中学,是一名历史和通识课教师,同时担任全国青联委员、香港教联会副主席、香港青年民建联副主席、民建联干事等职责。
访谈中,穆家骏先生就香港新生代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香港与内地之间的交流扶持与合作、香港回归后的发展历程等方面,与实践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
穆先生谈到,历史教育是非常好的一个爱国教育渠道。同时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份子,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
穆先生向实践小组分享了香港近年的砥砺发展,强调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性,呼吁加强对香港青少年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教育。“我觉得非常可惜的就是,回归以来,我们没有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所以很多的年轻人没有清楚认识到,在整个社会或者整个世界的发展当中,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怎样去看待香港未来的发展,怎样去看待国家的发展。香港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更是,怎样去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以前我们是培养了很多人才,但是那些人才他们都不觉得自己是中国人。那些人不是为了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付出自己力量的人才。”
访谈最后,穆先生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表达了自己的愿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两地之间的青年人才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香港未来的发展,需要背靠祖国,面向世界。不要让过去的风波影响了两地之间的关系。只有团结青年的力量,才可以让整个香港更好地融入湾区的发展。
三、以河海视野,助湾区发展随着粤港澳三地的交流发展,不断有港澳籍青年选择在内地扎根求学或创业。河海大学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学府,也收获了许多港澳籍学子的青睐。河海大学法学院2021级学生叶纯希,就是河海大学众多港籍学生之一。
今年暑期,叶纯希加入了“协同发展粤港澳,迸发活力大湾区”实践团队,借此契机,实践团队对其进行了一次采访。
作为一名在内地读书的香港青年,叶纯希谈到了在河海就读的体验感受。
“到河海大学读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内地学生的学习态度很积极,这样浓厚的读书氛围在香港比较少有。除了为自己预备多一个升学途径外,更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多新事物和建立人脉。”
通过参加此次社会实践,叶纯希将自身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机结合,作为一名河海大学的港籍学子,她希望能结合河海精神,依托大湾区,积极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中去。
四、走近大国工程,访谈河海校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各类工程取得了重大突破,造就了许多世界闻名的“大国工程”。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不断发展,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是最令世人称道的伟大的发展成就之一。
为探索并深入了解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7月26日,实践团队前往广州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实践。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杰出校友、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科技部副总经理、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应宗权先生代表公司热情接待。
与实践团队会面后,应总结合个人生涯发展和参与设
计的大国工程实例介绍,向实践团队简单分享了个人河海“本硕博”阶段刻苦求学经历和中交“十年磨一剑”专心科研的宝贵经验。应总着重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相关技术难题,并针对自己参与的项目,也是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重难点——人工岛间海底沉管隧道的建造、安装与埋接技术进行了详细且生动的讲解。
随后,在中交四航研究院范志宏主任、赵娟博士等科研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中交四航研究院的各类重点实验室——混凝土耐久室、混凝土材料显微分析室、化学分析室等。通过研究人员的介绍,实践团队对四航院负责领域内的相关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大国工程”背后科研人员研究工作的繁忙与不易。
(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及成果进行讲解介绍)
参观完毕,应总与团队成员前往会议室进行深入亲切交流,耐心地逐一解答了实践团队对专业和生涯发展的其他问题,并提出个人看法。
此次参观中交四航院,实践团队深入行业企业一线,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学习技术引领,以大国工匠之视角,观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就背后的努力与艰辛,深度认识大国工程,聆听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宏伟声音,致力成材,以展示青年之责,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五、组织参观港珠澳大桥,切身感受大湾区发展为切身感悟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下所创造的伟大发展成就,7月30日下午,实践团队组织广东河海学子一同参观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
在口岸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先于口岸展厅进行参观学习,随后跟随工作人员引导参观珠港旅检楼,近距离体验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带来的高效便利。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实践团队带领广东河海学子深刻学习和了解港珠澳大桥体会到数据与实例背后的技术原理以及建设历程,同时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研制造上的强大实力。
六、粤澳深度合作区,湾区发展新格局7月31日,团队来到本次实践的最后一站: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展示厅参观学习,领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十三年来的发展成就。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和讲解下,团队成员亲眼目睹了从2009年以来横琴经济、文化、民生各方面的每一步发展和多个粤澳合作发展成就。
通过此次实地参观学习,实践团队加深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发展成就。相信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会加快起笔着墨,继续书写恢弘篇章。
结语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参观港珠澳大桥、粤澳深度合作区,与湾区青年、大国工匠等人深入交流探讨,深刻地认识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离不开三地人民的共同努力。相信,随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各类合作不断深入,大湾区建设必将迸发出更大的活力;同时,港澳同胞将与祖国人民一道共担民族复兴大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伟大荣光。
文字:阮星博 图片:赵乾皓 叶纯希 阮星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