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院学子:赴滁州市红色文化

作者:江清翔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传承红色文化,践行滁州之旅
为了深入探索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了解滁州本地的红色文化传承,滁州学院的“追寻红色之魂”实践小分队于2022年7月4日至10日选择滁州博物馆、藕塘烈士陵园以及半塔烈士陵园,以线下实地调研学习为主的组队模式开展红色实践。
一、线下调研
为了更好的感受红色文化,同时也为了响应国家防疫的政策,实践小队的各个成员在7月4日至10日期间,主要以组内划分两小队的形式开展实地实践调研。
7月4日上午,实践小分队成员在队内QQ群组里积极讨论有关如何实践的方法,并探讨问卷的设计方法。下午进行问卷调研,并统计数据,做出相关的图表。
 
 
通过问卷的数据采集,实践小分队导出了易于观察的圆形图和柱形图,结果显示滁院的大多数人对滁州本地的红色文化了解程度一般,但愿意去积极参加红色文化活动,宣传红色文化。这些数据,从某种角度上也可以说明,现在很多年轻人依然十分看重红色文化,希望红色文化得到很好的发扬和传承!
7月5日至7月10日期间,实践小分队主要去滁州博物馆、藕塘烈士陵园以及半塔烈士陵园进行实地考察。
在去滁州博物馆参观调研过程中,由于路程较近,实践小分队全体成员都参与其中。
滁州博物馆陈列布展于2015年正式启动;于2017年5月18日上午,滁州市举办滁州博物馆开馆仪式。 滁州博物馆展出文物藏品达1500件以上,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15件,三级文物243件。
来到滁州博物馆,他们在一楼见证了跌宕起伏、风云激荡的滁州百年党史。激发党员干部、各界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图为博物馆一楼 姜孟南、江清翔摄
 
 
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在二楼参观了历史展厅的抗战部分,深刻了解了滁州的革命历史。
图为博物馆二楼 江清翔摄
 
这次参观滁州博物馆的活动把红色文化带进了小分队成员的心灵,它使我们对引领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更加的迫切。
 
由于疫情的影响,距离较远的半塔烈士陵园和藕塘烈士陵园,实践小分队采取划分为两小队的形式,分布开展实地调研。
三名实践小分队成员前往半塔烈士陵园开展调研。他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来到了半塔烈士陵园。半塔烈士陵园与2009 年 10 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皖东烈士陵园,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更名后的皖东烈士陵园,包括半塔保卫战旧址、皖东革命纪念馆、刘少奇纪念馆、新四军二师纪念馆和碑林等景点。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三名实践小分队成员进入陵园内了解到了来安县的红色故事以及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图为皖东烈士陵园大门 姜其文摄
 
 
陵园内部纪念馆内存放有革命时期不同先烈的有关物品;进入陵园内部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陵园中心的纪念塔,高10米,为四棱台体,塔顶屹立着一位新四军战士雕像,塔的正面刻有“革命战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塔附近的党徽背后记载有入党誓词“”,习近平主席强调过,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守不移,终生不渝。
图为纪念碑、纪念塔 姜其文、姜孟南摄
 
参观完内部纪念馆和纪念碑后,顺着旁边的小道,他们来到陵园内的烈士墓地,并为其扫墓,小队成员在工作人员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完成了本次调研活动。
图为烈士墓碑 江清翔摄
 
 
革命故事说不完,革命烈士的感受后辈们难以体会,而今天的后生们只能踏着他们保卫下的山河来铭记他们,故事不能重演,但是当代的青少年们能用着独特的方式将他们爱国的精神一直传递下去……
 
另外三名队员来到了藕塘烈士陵园进行调研,1939年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因此藕塘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之一。具有重要的抗日历史意义。
图为藕塘烈士陵园 江清翔摄
 
陵园内分为革命纪念馆和纪念广场两大部分,首先小分队成员来到的是纪念广场。在这里看到了纪念碑和烈士墓群,上面镌刻着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在这耸立,小分队成员为表达对烈士的敬意向他们深深致礼,为烈士们送上鲜花以此缅怀先烈。
图为纪念塔、烈士墓群 季启明、江清翔摄
 
随后小分队成员来到了纪念馆内进行参观。馆内用红色和昏暗的色调进行渲染出很浓烈的革命气息。作为新时代的领袖人的语录也在馆内表明,旧时代的革命领袖雕像树立此处。还有先烈们的遗物,所有与日军抗衡的武器,破旧的军装,当时的抗日报导,先烈们在当时的战争中所荣获的勋章。
图为纪念馆内部 江清翔摄
 
看着他们的故事激昂着我们少年的热血,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定当珍惜。努力活在美好当下。
通过此次的线下实践活动,实践小组的各个成员了解革命先辈的艰辛,红色基因是青少年的根,是青少年学习的魂。时代进步的方向应是朝着光明,这是毋庸置疑的。希望当代青少年能够在前人所留下的“红色文明”中得到“新的启迪、新的奋斗方向、新的革命目标”。通过回顾伟人们的红色文化场景,舞台在现,进一步得到“灵魂”,跨越60年的又一次洗礼,如今世界物质文明的强盛,让很多青年人已再见不到艰苦朴素的作风、再见不到任劳任怨的高尚情操。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西方的价值观念不可避免的涌入和蛊惑,金钱利益的驱使,人们对物欲的热切追求,逐渐消逝着中 期历难中形成的民族凝事 优心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族文化精神的某种缺失。
而红色文化它们强烈反映出共产主义的向往和坚定信念,积极的展现了中国人民反压迫、求生存、求解放、求幸福的伟大斗争和建设历史,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英勇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表现了中华儿女为了建立理想社会制度而敢于牺牲的崇高品质。在中国人跨越世纪的时候,对历史的怀旧,对历史的回顾正视和反思,那是一段永远道不尽的历史语境。今天,当代青少年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一定要满怀敬意地将其高高举起,将红色基因传承、弘扬。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19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物流通南北,老村焕新生
  • 为深入了解柿槟村物流园区,学习乡村振兴战略实例,7月3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深入农村看振兴,走进一线看发展”实践队成员牛亚
  • 社会实践报告 08-19
  • 对于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的相关采访
  • 7月23日,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18级学长徐振梁圆满结束。
    本次采访对于徐学长提出了关于专业认识,就业前景,以及学习方式等方
  • 社会实践报告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