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毒无声,防治刻不容缓”!“重”治成澄调研团作为山东大学(威海)的社会实践团队,致力于深入调研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探索切实可行解决方案,推动废水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助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为深入调研重金属废水治理现状,助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山东大学(威海)“重”治成澄调研团于1月19日至23日赴山东省济南市,通过实地走访与线上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聚焦当地重金属污水处理技术与治理成效。
科技赋能治污智慧水务显成效
1月20日,调研团走访了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章丘分厂,了解到企业通过污水处理综合技术,结合智慧化管理模式,实现污水处理高效运行。据工作人员介绍,污水处理技术涵盖物理法(沉淀、过滤)、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及化学法(混凝处理、消毒处理)。例如,部分厂区依托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提升处理能力;工艺升级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高标准排放要求。企业技术革新为区域污水处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图:光大水务污水处理设备)
民生治水双推进河湖焕新见真章
1月22日,团队前往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调研。调研发现,近年来济南市通过政策引导与工程推进,重金属污水治理成效显著。以章丘区为例,自纳入济南市辖区后,政府强化污水处理监管,推动多项治理工程落地。曾受污染的河流重现清澈,村民日常用水安全得到保障。此外,济南市持续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面完成,河湖生态修复工程稳步实施,多条河流入选省级美丽幸福河湖示范项目,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图:团队成员实地走访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通过线上访谈章丘区官庄村村民,团队成员获悉,多数村民对近年来的治污成效表示满意,生活用水质量显著改善。然而,村民对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及危害认知较为有限,科普宣传仍有提升空间。如何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环保知识,成为下一步深化治理的重要课题。
(图:实地走访过程中遇见的河流)
展望未来:守护碧水,步履不停
济南市在重金属污水治理领域的探索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济南计划进一步扩大农村污水治理覆盖范围,因地制宜推广集中处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模式,并持续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工程。
“重”治成澄调研团将以此次调研为基础,继续深入国内其他省市,总结先进经验,为重金属废水治理技术优化与政策完善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