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传承中华文化”专项|古博实践研古韵,学子寻根续华章

发布时间:2024-09-07     阅读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思想,西北大学安莱学院“青春献礼,古博千秋”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22日至30日期间赴河南省洛阳市古墓博物馆开展了为期8天的西北大学2024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主要通过实地参观调研、问卷调查、深度采访等形式开展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结合时代特点探索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陈新方式。

1.古墓探秘,古代文明的回声
为揭秘千年古墓,探寻博物馆展陈新形式,7月23日至24日,团队前往洛阳古墓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团队主要参观了博物馆分设的古代墓葬文化展、洛阳典型墓葬陈列、河南古墓壁画大观、洛阳北魏帝王陵等四个展厅。
 
队员对馆内陈列形式进行记录
古人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洛阳古墓博物馆便坐落于洛阳北邙山附近,其历代古墓葬星罗棋布,类型及数量之多均属世界首位。古博全方位还原的墓道供游客进入是其别具一格的展陈方式,对各个类型的墓道的独特壁画,随葬品陈列或砖石搭建方式进行统一展示和保护。同时,通过结合图文展板、实体文物、夯土模型和墓道实景复原多种展示媒介,纵向比较了古代墓葬制度中的墓室位置及布局和随葬品类型、数量等,并从侧面反映了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发展和演变。
 
此外,壁画与雕砖展馆之中,展示了当时中原地区的世俗生活,反映了古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互动情景“洛阳·古墓奇妙游”剧本杀推理游戏,让队员们在思考中感悟,于实景表演中体悟历史,其还原程度似乎让人穿越千年,颇有震撼之感。
洛阳古墓博物馆开辟了古墓墓道展陈的新路径,亦是展现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文化和超然心境,正如庄子所言:“生者寄也,死者归也,万物一也”。

2.对话历史守护着,文化遗产与文明互鉴
7月25日,团队有幸采访到了洛阳古墓博物馆杨蔚青主任,深入了解古墓博物馆展陈列设计的初心与发展。作为中国最大的古墓专题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历代墓葬实物,系统地反映了古代墓葬的发展变化,是古墓葬文化传承发展的先锋力量。
杨主任特别提到了博物馆的历史背景与建筑特色,他强调,原址保护和创新发展是博物馆的核心使命,洛阳古墓博物馆选址于古墓葬聚集区邙山,在原址上建设、改造博物馆作不仅让博物馆成为展示古代墓葬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历史城市景观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杨主任也表达了对博物馆未来建设方向的展望,包括推动数字化展览、开展更多面向公众的教育活动等。杨蔚青主任的话语让队员们更好理解了墓葬文化在当代社会仍需传承的目标使命,杨主任对队员的的寄语也激励实践队在专业领域深耕不辍,赓续奋发,让越来越多的民众能够一窥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壮丽图景。
 
3.探索壁画修复艺术,揭开历史与艺术的面纱
为实地深入了解壁画保护与修复的实践操作方法和环境,7月27日,团队前往洛阳古墓博物馆壁画保护中心进行参观。在观察与交流中中,队员发现不少待修复的壁画存在画层脱落、酥碱、裂缝和表面污染等病害,工作人员正快马加鞭地进行抢救保护工作,可见文物保护的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修复工作者们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壁画修复的各个环节,包括对受损壁画的初步评估和记录、科学分析材料成分、选择适当的修复材料,以及最终的修复执行。工作人员强调壁画修复材料和方法需要遵守“可逆原则”和“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地忠于原作,修旧如旧。实际操作的过程则需要更多耐心,清理表面灰尘和泥土便需要不同的工具,大量工程集中在后续的加固、临摹、补色和保存环境的控制。不少的壁画地仗层呈现曲面,加固的材料也应当符合其弧度,以保证文物的原貌。对于地仗层开裂的壁画,一般需要使用原始地仗材料进行修补。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每一幅壁画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通过参观学习壁画修复实验室,队员们感受到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我国墓室壁画的修复制度流程正逐渐规范化和体系化。在实际保护中,人们常常更加重视壁画的出土原貌,尊重历史,尽量避免后期修复中的人为重描、重绘。

4.游者心声筑基石,沉浸展陈绘新篇
怀揣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与对创新探索的无限憧憬,聚焦提升博物馆沉浸式参观体验与宣传效果,7月29-30日,实践队展开了问卷调查和游客采访活动。深入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反馈,为博物馆展陈设计和个性化的文化体验注入新活力。
本次采访以倾听与学习为主,收集游客及志愿者对博物馆展览内容、导览服务、互动体验、社教活动等方面的参观感受。问卷调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便于不同年龄段及习惯偏好的游客参与。
博物馆并不是将文物束之高阁的场所,而是让游客能够与展出文物建立情感联系,而馆内志愿者的存在无疑是帮助游客与文物联结的桥梁。游客在参观后的体验与反馈对博物馆建设而言弥足轻重,志愿者的服务则弥补了文物无法言说的短板。通过本次采访,队员们明晰了游客角度的博物馆全貌,也见证了志愿者在馆中的默默奉献,展陈路线的优化设计离不开的正是观众的反馈与志愿服务的支持。
 
结语
洛阳古墓博物馆之行让队员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古代墓葬文化,在这里,时间似乎变得触手可及,因为每一件文物都是时间的见证者,他们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永恒发展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
而今,墓室壁画乃至所有文物遗址的保护修复正不断地系统化、科学化,这不仅便于施工和管理,也能使其的历史价值被最大程度地传播下去,对传承我国文物保护和考古事业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新时代文物工作的青年力量,应当潜心深耕于本专业领域,致力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民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以及传递人类智慧和创造力。
 
作者:西北大学安莱学院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传递革命薪火 传承红色基因
  • 传递革命薪火 传承红色基因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少年们向党组织靠拢,学习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2024 年 7 月 11 日,塔里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暑期
  • 大学社会实践 09-07
  • 赓续红色血脉 走上新征程
  • 赓续红色血脉 走上新征程
  • 建党节当天,化学化工学院“践行胡杨精神,讲好老兵故事”红色文化志愿服务宣讲团于7.1日上午十点受邀参加阿拉尔花园社区参加暑假七彩
  • 大学社会实践 09-07
  • 商洛碧水情|扮靓秦岭山水乡村,一泓清水永续北上⑧:城水共生,绘生态画卷
  • 党建主航标|扮靓秦岭山水乡村,一泓清水永续北上④:激活生态振兴的红色“引擎”
  • 生态新发展|扮靓秦岭山水乡村,一泓清水永续北上③:闵家河端起“生态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