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来致富”——探索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郭伟超;黄慧平 来源:豆来致富团队
    “夏吃毛豆胜似肉,既可美容又养生”,小小的毛豆,蕴藏着大大的秘密。近年来多地兴起的毛豆种植浪潮席卷了中国南北,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毛豆纷纷在农田里“安营扎寨”,“落地生根”,成了农户们增收致富的“宝贝”。可是毛豆好吃,栽培和投入却很高,因此廉江市成立了“大豆高效生产示范基地”,旨在推广大豆的高产种植技术。
       为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深入调研廉江豆业发展情况,助力廉江豆业往“高效、节能、绿色、环保”方面发展,推广廉江大豆,打造特色毛豆产品,2023年7月7日,广东海洋大学“豆来致富”实践团队前往廉江市吉水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豆来致富”团队出征团队合照
      7月7日下午,实践团队“豆来致富”队来到吉水镇那楼寨村村委会开展调研交流工作。吉水镇团委书记、那楼寨村村委书记等人热情地招待了实践团。在调研会上,书记等人向实践团介绍了生产基地的设立背景、“复耕复种”政策执行、现有毛豆的“轮作模式”、现有的种植技术和当前遇到的发展瓶颈和未来的工作部署,为实践团的工作计划指明了方向。

图为“豆来致富”队与村委会开展调研交流工作
      8号上午,实践团来到那楼寨村进行务农调查和百亩大豆生产示范基地参观工作。经实践团与村中农户们的交流后得知,村中务农人员不断减少、农产品收购价不稳定、农产品“看天吃饭,缺乏有效技术指导”、村中主种的水稻和毛豆缺乏特色产品价值、缺乏设备支援等等使得这里的农业得不到长效的发展动力。
      经过此番调查了解,实践团决定对那楼寨村的农业展开技术帮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基于实践团的农学专业优势以及依托的实验室设备支持,团队决定生产基地环境进行检测,对轮作过后的大豆种植环境进行检测和采样工作,并在7月10号至7月14号在实验室精准测量土壤的肥力变化、隐藏的病虫害、残留的农药等一系列会影响下一轮作物的环境因素,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图为队员在采集样本。

 图为队员在实验室使用解剖镜检查病虫害
       为解决生产基地大豆需要大量施肥、多次施肥、肥料投入成本高、利用率低的情况,“豆来致富”团队查阅相关文献,跟进前沿化学肥料研究,决定投入到一种使用作物废弃部分作为缓释基合成前体的“SAP缓释肥材料”,团队利用稻豆种植模式中剩余的秸秆与玉米淀粉混合糊化后,加入到SAP的合成途径中去。这种生物基缓释化肥将可作为土壤中的微型蓄肥蓄水库,有显著的保水保肥能力。目前团队正在进行着生物基缓释化肥的研究与初步试验中。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9-15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豆来致富”——探索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 安理学子三下乡实践报告:探寻红色足迹,传承时代
  • 行之愈笃 “鲁地寻红,法治同行”调研团第一阶段
  • 法学院“鲁地寻红”调研团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开展社
  • 电气绿色行——暑期低碳环保课堂走进社区中小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