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安徽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探寻红色足迹,传承时代精神
团队名称:安徽理工大学“探寻红色精神”暑假实践团
实践时间:2023年8月1日至2023年8月2日
作者:汪泽
摘要:为深入了解党史文化精神在枞阳县的普及程度,深入了解红色基因在枞阳县的传承情况,八月一日至八月二日安徽理工大学“探寻红色精神”暑假实践团来到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探索这里的红色足迹,开展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深入调查,来到纪念馆,烈士陵园,以及乡村村委会等地,探寻红色足迹、调查党史文化的传承,同时在对小学生普及党史爱国文化教育的同时,提升个人思想觉悟和责任担当,切实发挥青年力量。此次实践让团队成员受益匪浅,切身体会到了党史文化教育以及爱国基因传承的重要性,并将通过自身努力,继续助力红色精神的传承。
一、 实践背景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年来能够永葆红色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得益于红色基因的发展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调研时多次瞻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铭记光辉历史、发扬红色传统,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而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强化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确保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二、 实践目的此次实践,实践队员都怀揣着满腔热情,积极投身于红色足迹的探索和学习,在实践中传承红色精神,在实干中彰显时代责任。实践队实地调查铜陵市枞阳县红色遗迹和传承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从实地考察中不断提升个人思想素养,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党史文化的传承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讨论中提出了个人建议,积极建言献策,并培养了团员们个人的时代责任感。
三、 实践内容(一) 调查历史背景,追寻前人足迹。枞阳县位于中国安徽省东南部,地处皖江上游,毗邻安庆市和黄山市。全县总面积约为2314平方公里,辖12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下辖206个行政村。枞阳县地势起伏,山区较多,境内有沱江、皖江等多条河流贯穿而过。
枞阳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县境内有许多历史文化名胜,如横埠古镇、秋林古寺、旗山烈士陵园等。这些景点展示了枞阳县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早在1921年,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工商业的初步发展,枞阳地区就拥有工人阶级队伍四、五百人。到1923年,史逸、章伯钧、房师亮在德国留学期间,经朱德、孙炳文介绍加入共产党,成为枞阳最早的中共党员。1926年,大批枞阳青年在进入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安徽省党务干部学校、武汉无线电训练班学习。这批青年经革命熏陶,为后来在枞阳建党作了组织准备。1929年,中共安徽省临委委员、巡视员王步文到桐城召开会议,成立中共桐城县临时工作委员会,章逐明任县临委书记。这是枞阳县第一个县级中共党组织。1940年7月新四军三支队参谋长林维先率三支队五团三营到达桐东,与县委领导的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特务大队合编为新四军三支队挺进团,开辟桐东抗日根据地。此后枞阳县人民和本地抗日武装同仇敌忾,纵然遭受打击,但是任然持续坚持抗争到底。1945年9月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驻枞阳日军在汤沟镇、枞阳镇两地向枞阳人民投降。新四军七师和地方武装为了国内和平民主,从枞阳地区撤出。1947年12月随刘邓大军南下的一批干部到达县境,成立中共桐庐县委、桐庐县民主政府。1951年2月因与浙江省桐庐县同名,经中央政务院批准,县名更改为湖东县。是年,枞阳县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1956年12月全面实现农业生产高级形式的合作化,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5月1日国务院批准湖东县改名枞阳县,7月1日正式更名。1958年9月26日至28日中共枞阳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02人,代表全县5024名党员。1960年2月17日至20日中共枞阳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17人,代表全县5311名党员。1970年2月6日
至9日中共枞阳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813人,代表全县10425名党员。中共枞阳县委在经过几年动荡后得以恢复。1987年6月11日至13日中共枞阳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50人,代表全县2.2万名党员。1988年9月县委组织在全县深入开展生产力标准的讨论,以进一步清除“左”的积习,破除僵化观念,澄清对社会主义模糊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来,以达到坚持改革、发展经济的目的。1989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枞阳县为对外开放县。是年,枞阳县实现农业、工业、乡镇企业、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五个超历史”。1993年11月18日至21日中共枞阳县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00名,代表全县2.4万名党员。大会强调继续坚持“一稳定三加快一突破”的经济发展战略(一突破:以发展工业为突破口)。2011年6月10日至12日中共枞阳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十一届县委作题为《坚持科学发展,加速争先崛起,为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枞阳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2012年3月国务院扶贫办公室调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枞阳县被调出,摘除了贫困帽。2013年5月县委、县政府制定《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洁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力争到2020年全县所有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2021年6月25日至27日中共枞阳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杨如松代表十三届县委作了题为《聚力高质量发展,扬帆“十四五”征程,奋力书写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枞阳崭新篇章》的报告。大会提出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审议通过十三届县委报告和县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县委、县纪委和出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图为队员们在枞阳县红色基地里在实践活动开始前对各自掌握的资料信息进行交换学习)
(二) 线下实地学习,追忆先辈往昔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地党史文化教育的普及和领悟先辈革命精神,我们实践团线下来到了枞阳县旗山烈士陵园和枞阳县渡江战役纪念馆。枞阳县旗山烈士陵园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境内。该陵园是为纪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其他革命斗争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牺牲的烈士而建立的。陵园占地面积较大,环境幽静肃穆,是人们缅怀英雄烈士、表达敬意和追思的重要场所。
陵园内建有一座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上面刻有烈士的名字和事迹,象征着对英雄烈士的崇敬和怀念。园内还有一条宽敞的纪念大道,两旁种植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整个陵园显得更加庄重肃穆。在纪念大道两侧,设有烈士墓地,每个墓地上都有烈士的姓名和生平事迹,供人们祭奠和瞻仰。
陵园内还设有纪念馆,陈列着烈士的遗物、照片和文献资料,展示着他们的英勇事迹和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纪念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向人们展示了烈士们的奋斗历程和牺牲精神,激励人们坚守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爱国情怀。
参观烈士陵园是一次令人肃穆而庄严的体验。站在烈士陵园面前,我深深感受到了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甚至献出生命的英雄们的伟大和牺牲精神。他们是无数个普通人中的一员,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被铭记。在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前,我默默地凝视着那些刻着英雄名字的墓碑。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一个家庭的骄傲和无尽的思念。
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为国家民族奉献的先烈们,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幸福,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斗争中。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的正是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他们的牺牲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参观烈士陵园也让我思考起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继承先烈的遗志,努力奋斗,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要铭记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坚守信仰和理想,永远不忘初心,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枞阳县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中国安徽省枞阳县,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渡江战役而建立的。该纪念馆以展示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战役过程以及参战人员的英勇事迹为主题,旨在向人们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
枞阳县渡江战役纪念馆建筑庄重大气,整体设计简洁而不失庄重。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照片和实物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模型重建、声光电效果等手段,生动地再现了渡江战役的历史场景和战斗情景。
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经历。这个纪念馆以生动的展览和丰富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了渡江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渡江战役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纪念馆中,我通过展览和多媒体展示了解了渡江战役的战略意义、军事行动和参战人员的英勇事迹。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令人敬佩。
其次,渡江战役纪念馆通过展示历史文物、照片和实物,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战斗场景和生活环境。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个艰苦的时代和战争的残酷。这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也更加尊崇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
最后,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还让我思考了历史对于现实和未来的意义。通过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我明白了历史的重要性和我们每个人对于历史的责任。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传承先烈们的精神,为实现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旗山烈士陵园和渡江战役纪念馆实地学习)
(三) 实地走访调研,切身体会实情为了更好的了解党史文化在枞阳县的普及情况和了解群众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热情。我们实践团线下对群众进行了走访调研。在走访中,我们体会到了群众对于我们调研工作的热情与支持。
实地调研和与村民交流后,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收获。首先,通过与村民交流,我了解到党史文化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和影响。许多村民对于党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党的历史和成就,并对党的领导十分信任和支持。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党史文化对于塑造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也体会到了党史教育对于村民们的思想觉醒和自豪感的影响。
其次,通过与村民交流,我也意识到党史文化普及程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些村民对于党史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具体细节不够清楚。这让我认识到在党史文化普及过程中,仍然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党史文化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
最重要的是,通过与村民交流,我深刻体会到党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党史文化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通过学习和传承党史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党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斗动力。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对于党史的热爱和敬仰,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党史文化的决心。
总的来说,实地调研党史文化普及程度并与村民交流后,我获得了对于党史文化的更深入了解和认识。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视党史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传承党史,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党史文化普及仍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持续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党史文化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实地调研,与村民交流。)
(四) 在教学中传承,弘扬党史文化教学相长,为了更好的对党史文化进行宣传和继承,我们调查团的成员们来到枞阳县横埠镇横山村,枞阳县横埠镇横山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境内。该村地处山区,自然环境优美,四季分明。村内人口较少,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农民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蔬菜等农作物。村内的农田利用率较高,农民们在农业生产中采用了一些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村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幼儿园、小学和卫生院等公共设施,为村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善,横山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村民们的收入也有所增加。同时,村级组织也加强了村民的文化教育和社会服务,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和福利。总体来说,横山村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农村社区,村民们过着相对稳定和幸福的生活。
在章方胜村主任的热情帮助下,在横山村的村委会会堂里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党史教育课,该课主要分为3个主题,分别是《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不忘党史》,《枞阳县的红色党史》,《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三个主题,分别由何锦辉,田中华,汪泽队员来向乡村里的孩子与陪同家长们讲解,从党的百年发展岁月讲起,在发展到县内党史,最后,向在场的孩子们宣传红色精神的重要性,树立起他们对时代责任的初步认识。
总的来说党史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学习党史,他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以及党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中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这有助于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在场孩子们的求知若渴的眼睛,和一张张严肃的小脸,我知道这节党史教育课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通过了解党的历史和成就,孩子们能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这将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珍惜,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给孩子和陪同家长上党史教育课,以及听课现场)
四、实践成果(一)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在实践过程中,团员们主义采集精彩瞬间,用照片、视频等形式来展现调研过程。同时,实践队将调研学习的内容形成新闻稿以及公众号推送,向学校官网、地方政府官网、《中青校园》等官方网站以及“集大青年”等微信公众号进行投稿,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时效性、传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让更多的人了解枞阳县本地的红色底蕴和党史文化的传承情况。
(二)激昂青春,实践中奏响时代乐章实践团深入了解党史文化在枞阳县的普及情况和了解群众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热情,探寻红色足迹,同时,实践团与当地群众和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并通过剪辑宣传视频等方式宣传当地情况,扩大影响力,助力乡村振兴,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调查团成员与章方胜村主任合影留恋。)
五、实践意义此次三下乡党史教育活动的实践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通过线下实地参观,团员们亲身感受和见证党史中的重要历史地点和文物古迹,增强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实际感知,使党史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其次,实地调研走访可以让团员们深入了解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实践,通过与基层党员和群众的面对面交流,团员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党史教育在基层中的进行成果。这次三下乡党史教育活动提供了线下教学的机会,让团员们在实地参观和调研中学习党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和党的发展历程的理解。这种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方式能够激发团员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此外,这次三下乡党史教育活动还能够培养团员的爱国情怀和思想道德素养。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团员们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通过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英雄事迹,团员们能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习、工作和奉献的热情。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三下乡党史教育活动,团员们亲身感受党史中的重要历史地点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实践,培养了团员们的爱国情怀和思想道德素养,使党史教育更加生动有力,更好地服务于团员们的成长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