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绿色行——暑期低碳环保课堂走进社区中小学实践活动纪实

作者:徐梦瑶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双碳”政策的提出为我国发展提出了绿色低碳的战略领导,电气行业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各领域都处在研究与革新的最前列,但针对于中小学生群体,可能对于“双碳”政策,仅停留在环保绿色的理解阶段,并未对国家发展层面的宏观前景以及双碳背后的科学内涵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东南大学电气学院的学生组建“电气绿色先锋队”围绕社会实践要求以及专业特色前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东南社区开展为期7天共计16课时的课程教学,其中包含5次爱绿课程、1次变废为宝大作战、1次DEI残障平等主题关怀活动、1次生态文明大讲堂。为结合电气专业特色与“双碳”“绿色中国”等政策,爱绿课程主题设计有“垃圾分类科普”、“城市交通”、“碳宝宝的一生”、“安全用电,节能减排”、“走进电世界”。本项目同时也加入西门子“爱绿”计划以及大学生“知行”计划。
图1 团队合照
在变废为宝大作战中,队员们通过带领孩子们开展一场手工大作战加深同学们对于绿色环保的认识并提升其动手能力。小老师们首先带领同学们制作了口罩花,然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将一个个废弃的纸箱子剪成了手和脚的形状,并用这些卡片玩起了“手忙脚乱”的趣味小游戏。
图2 进行手工制作
 
在开设的残障平等活动中,队员通过视障体验、残障平等知识科普、手语教学等方式帮助低年级同学了解残障平等社会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尊重和包容多元群体的意识,从而加强对残障人士的关注和理解。
图3 视障体验
 
       在绿色环保的爱绿课堂中,志愿者们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播了节能减排、环保和关爱残障人士的信息。他们利用自身电气专业的知识,让孩子们了解电的重要性,认识电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保护环境和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掌握低碳生活方式。
 
在课程中,小队成员不“为了普及而普及,为了讲解而讲解”,力求课堂内容能在生活中得到一一对应,在知识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之间寻找适合被授课对象的平衡点。小队注重将做游戏、做实验与授课内容相结合,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孩童用轻松的实践方式理解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包括生态文明大讲堂中播放的短片《尘》,“爱绿”课堂的电气灯泡小实验、太阳能智能车、手工绘画、垃圾分类卡片互动等等。在这里,上课孩童不仅能知道什么是“双碳”,还能知道生活里哪里有“双碳”,更能带动身边的朋友乃至身后的家庭一起行动起来,促进“双碳”。
图4 静电小实验
 
图5 绘画未来交通工具

本次活动通过媒体报道和口碑传播,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共有96人受益于我们的课程教学,传播影响2746人。此次活动不仅对当地的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对居民和老师产生了正面作用。学生们通过参与我们的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居民们对我们的活动表示赞赏,并积极参与其中。社区员工对我们的课程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们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帮助社区解决暑期托育困难的问题。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多种趣味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到低碳绿色生活的重要性,努力为他们建立起低碳绿色的理念。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不仅传授了双碳相关的知识,更是播下了一颗颗绿色的种子。这些种子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在日后的生活中继续发展壮大。感谢各位老师、队员以及西门子老师们的辛苦参与,我们也会将绿色低碳的道路越走越远,将青年学子的力量取于社会用于社会。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9-14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安理学子三下乡实践报告:探寻红色足迹,传承时代
  • 行之愈笃 “鲁地寻红,法治同行”调研团第一阶段
  • 法学院“鲁地寻红”调研团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开展社
  • 电气绿色行——暑期低碳环保课堂走进社区中小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