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儿童故事,凝练师范文化,成就育人功业
发布时间:2025-01-07 阅读:
这是一群对“教育”感兴趣的研究者,他们在课堂、项目、著述中言说教育,形成“有意思”的教育故事;更可以说,这是一个对“儿童”之学坚定执着的研究共同体,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日常行动,成为“有意义”的教育故事。
这个研究共同体就是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横跨教育哲学、教育社学会、教育管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公民教育、教师教育等,由于对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儿童”之问感兴趣,形成了紧密而耦合的教育研究共同体,在教师教育课程开发、科研项目引领、师范文化形塑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推进小学教育师范生的持续成长,成就育人功业。
立足课堂,为师范生讲述儿童故事
教育学教研室为师范生们开设了一系列教师教育类的必修课程,教研室的老师们承担着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使命,以多元包容的教学风格,通过讲授、讨论、案例、视频教学、对话、演示、读书、表演等授课形式,帮助师范生习得关于儿童的科学观念,提升教育教学知识能力的,引领和构建师范生的教育情怀,践行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念。
在教研室这个大家庭中,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大儿童”严开宏副教授,在课堂上一旦聊起儿童,就“手舞足蹈”,沉醉得不能自拔,同时,也特别善于引导师范生去深入地了解儿童,以各种经典的儿童阅读视角和历史视野下儿童观念的演进去帮助师范生理解儿童;知性的曹慧英教授,善用真实案例引领师范生学习师生互动的原理与策略;睿智的王本余教授反复提醒师范生,儿童在班级里的生活是一种“公共生活”;理性的江峰教授在课堂上常带给人以逻辑的力量;“四爷”唐小俊副教授,幽默而冷峻,擅长运用案例,在其主张的社会学视角下引导师范生关注儿童(学生)的反学校文化以及当下的教育问题;还有刘霞、孙菁、彭亮、佘林茂、马君谦、魏叶美等博士带来的多元课堂风格与学术冲击,让人耳目一新。
师范生通过“儿童”课程的学习,深刻地了解到未来的教育对象,积淀了热爱儿童、关心学生的教育情怀,夯实了师范生日后从教的教育基础与儿童基础。这也是教研室老师一直以来所追求的。
基于科研,助师范生走向儿童反思
教育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做好课程育人的同时,在各种科研项目、教改教研、横向课题等方面积极拓展,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江苏省社科基金等多个项目。同时,基于科研开展,做好科研的成果转化,特别是引导师范生关注儿童研究与教育反思。
在科研育人上,教研室的老师将其分为两个方面:毕业论文的设计与指导和科研项目。在毕业论文指导方面,每个老师基于自己的学科方向引导学生进行对教育学的探索。在毕业论文初期,经常可以看见学生和老师在办公室里磨合一天,从早上讨论到傍晚,老师细致富含耐心的指导,也使得教师院的学生获得过不少校级乃至省级的优秀毕业生论文。以江峰老师和严开宏老师为典型。
在科研项目中,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选择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创新创业项目和挑战杯项目选题,例如留守儿童支教的问题、师范生身份专业认同的问题等。这一细节体现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责任感。当然,在进行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教研室的老师和同学们遇到了不少的挫折,例如周期的长短,师生时间的协调以及空间资源的利用等。但是,老师和学生们都一一克服了困难,每一个人都奉献了自己。老师和学生一起熬夜,一页一页地修改挑战杯项目书,历时半年完成。不仅老师和学生辛苦付出,教师院也为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支持。挑战杯项目在做调研的时候,全院的领导和教师都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在问卷调研方面,学生和教师的力量有限,学院会帮助推进问卷的发放。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会帮忙发放问卷。整个科研过程,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整个教研室互相感染,相互影响,更多的是团队作战。比如挑战杯项目,作品出来以后,教研室的不少老师会参与指导,给予意见来完善项目书。
正是因为教研室全体老师的辛苦付出和集体努力,科研项目方面才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王本余、曹慧英、刘霞等老师多次指导师范生获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佘林茂老师指导师范生在2019年“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学院多名学生在毕业论文上选择儿童研究方向,在严开宏等老师指导下数次获江苏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如关注学生正义感(2015年)、儿童责任感(2016年)、儿童指责的道德理由(2018年)等。同时,在教育学教研室学术氛围引领下,李文等同学先后赴英美国家读研深造。
在很多人看来,科研育人可能会与课程脱节,但是教研室在科研育人方面与课程育人是协同的、有机的、存在内在联系的。科研项目与学生的课程教学和学院的其他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属于深度育人。深度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科研项目甚至可以结合学生的毕业论文。同时毕业论文也可以在挑战杯和大创项目上继续扩展、深入。所以科研育人是一个有机的,连续的,可持续的过程。
回归初心,促师范生构建儿童文化
儿童研究是教育学的“中心”研究,儿童情怀是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关键部分,文化是一种积累,文化指鲜明的教师教育文化,也指儿童文化。儿童文化是教师教育文化的首要基因。教师院教研室全体教师践行着教师教育学院“博雅、童心、母爱、敬业”的院训精神,以理解儿童、关爱儿童为圆心,以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与项目活动为半径,回归师范本色,遵循高教规律,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教师教育文化,帮助师范生形成“以人为本”的儿童观与学生观,期待和引导师范生未来能够具备一些品格特质从而拥有成为卓越的小学教育教学能手的潜质。
全体教师从“理论”兼顾“实践”,唐小俊等老师在基地学校耐心指导实习生如何观察儿童;从“课内”走向“课外”,在女子学堂等读书活动中,彭亮、佘林茂等老师与师范生真诚分享儿童故事;从“日常教学”走向“竞赛训练”,刘霞等老师指导师范生在江苏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获奖。教研室与学院整体各项活动积极配合,努力协调,一起构建优秀文化的氛围。
育人者,恒育己;育人者,先育己。习近平同志曾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教育学教研室全体教师,首先身体力行地践行这四大理念,以培养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专通融合、行知合一、终身学习的未来卓越小学教师为己任,努力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这就是教师院教研室的日常故事,也是发生在这个时代的教育故事,可能不惊天动地,可能不感人,但是他们以一颗平常心做着日常事,团结一致,只为这个时代培养出卓越的小学教师,他们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这一目标。或许简单,或许平凡,但却真挚热血。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校园人物推荐
- 行知路上的风花雪月
- 一年来,文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
- 校园人物 2025-01-06
- 行循《论语》,知自《大学》
- 积极响应校方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最新举措,上学期起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全体开始转变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 校园人物 2025-01-06
- 守正创新,做学生实践成才的领路人
- 1991年大学经济专业毕业,做过商业管理,当过记者,担任过主编,最后来到晓庄,成为一个从媒体业界转行到大的教书匠
- 校园人物 2025-01-06
- 创新模式,争做学生创业路上的引路人
- 杜健,男,1986.09,中共党员,硕士,山东枣庄人。现任外国语学院实验师一职,主要负责专业英语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 校园人物 2025-01-06
- 做学生的知心姐姐
- 雍晓慧,女,现为商学院综合办主任。
- 校园人物 2025-01-05
- 坚持做学生的朋友
- 徐科技,男,商学院辅导员,能始终秉承服务育人的理念,关注学生日常点滴,注重细节养成,把服务学生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 校园人物 2025-01-05
- 做学生科研创新的引路人
- 陈凯,男,1980年5月生,环境科学学院化学教育教研室副教授。
- 校园人物 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