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以三个意识一种精神建构优良教风

发布时间:2024-12-23     阅读
胡振龙,男,1963 年生,教授,文学博士。原任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曾获评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师,并荣立个人三等功。2008 年转业来到南京晓庄学院工作,先后被评为优秀教研室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从教三十多年来,胡振龙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甘于奉献,不慕荣华,潜心治学,精心施教。独撰参撰学术专著两种,参与主编国家级教材两种,在权威期刊及其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该同志在工作中致力于用求真务实的素质品德影响学生,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感染学生,在同行和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融入第一课堂教学中的“三个意识”

来晓庄工作十多年来,胡振龙老师先后为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大学语文》《中国文学导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古典文献学》必修课及《道德经精读》《唐诗研究》《古典传记选读》等选修课,年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胡老师自觉将“三个意识”融入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过程中。一是与时俱进、守正出新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既重视传道授业、释疑解惑,更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守正,是在当下名目繁多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对优良教学传统的坚守,这在文史类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传统式教学将抄写记诵经典名篇视为学生的童子功,胡老师授课时也沿用这一方法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如在《道德经精读》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工笔抄录善本《道德经》文本,多数学生既能认真抄录原文,还对句意章旨加以详尽疏解,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胡老师在继承文史教学优良传统的同时更重视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比如通过教学研讨会的模式训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在《唐诗研究》课程教学中引入学术研讨会运作方式,从全部小论文中遴选部分优秀作品,安排作者登台宣讲,并给台下听讲学生布置点评任务,最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又达到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胡老师注重凝炼教学理念,总结教学经验,先后主持南京晓庄学院教学改革一般课题《中国文学导论课程实施策略研究》和重点课题《基于OBE 理念的经典文本解读能力提升对策研究》。二是因班而异、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意识。专业必修课强调打基础,专业选修课则注重开展双向交流的讨论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由于教学课时不同,更因为修读学生专业方向和学习基础不一,同一门课程的讲授原则和学习方法也能做到因专业和班级而异。

胡老师讲授每门课都做到反复打磨,悉心备课,根据教学大纲对课件补充修改,忙到深夜十二点多成为家常便饭。三是培养学生善于发问的问题意识。学问之道,常在“于不疑处有疑”。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在经典作品分析与文本解读过程中注意罗列各种不同的阐释意见,排比从古代到现代以来学者的精典阐释话语,师生共同参与辨析各种说法的优长及不足之处。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和独立思考。比如,李白代表作《蜀道难》一诗的主题思想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争议话题,古人解说纷纭,或以为劝谏之作,或以为即事名篇、别无寓意,当代学者大多倾向于李白以蜀道之难比喻求仕艰难,但这一说法能否成为定论?老师讲析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深度思考,进而作出能自圆其说的自我判断。

贯穿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奉献精神

胡振龙老师爱人患有慢性病,需要人照顾,家庭负担较重但他努力克服困难,尽心尽力服务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及文学院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多次参与南京晓庄学院汉字诗词大赛命题及评委工作。胡老师在指导学生见习、实习及毕业论文写作上克尽职守,认真负责。十多年来,他多次奉命带领学生赴南京上元中学、百家湖中学、百家湖小学、竹山路小学、科学园小学、南外方山分校等校外单位开展教学实习工作,与实习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受到实习单位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实习前认真组织学生试讲,实习期多次到实习单位交流沟通,实习后及时跟进总结经验。因表现优异,2012 年以来先后5 次被评为南京晓庄学院优秀实习指导教师。

在指导学生写作毕业论文时,胡老师既强调遵循论文格式规范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2009 年以来,共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一百多篇,全部合格,部分同学获评学校优秀毕业论文。众所周知,论文指导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能找到与其知识积累及写作能力相匹配的选题,并能如期完成一篇格式规范、论证合理、文从字顺的文章。胡老师通过召集学生面谈交流,首先摸清学生的写作兴趣及选题取向,采取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方针,将自己平时积累的选题素材提供给一时找不到合适选题的学生供其参考。在指导一些写作基础较差同学的论文时常常加班加点,有时周日还到办公室和同学交流,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逐字逐句地推敲修改论文,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最终使学生的论文顺利通过答辩。

在担任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期间,胡老师能尽心尽责、兢兢业业做好教研室管理工作,教研室曾获评先进教研室。工作中注重团结同志,讲大局,识大体,带领教研室全体同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及文学院教学改革措施,积极稳妥地开拓古代文学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根据上级要求及实际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完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及教考分离试题库。适应教学工作的要求,每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室工作计划。定期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学,组织老师互相听课开展教学评议,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收到了较好效果。

胡振龙老师注重开展教学研究,除主持两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外,还参与主编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及十二五国家本科教育重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体字及繁体字版两种),该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受到业内专家和各高校使用师生的好评,已两次修订,重印达20 余次。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这四句诗是胡振龙老师喜欢的诗句,他常以此勉励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大学老师,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奉献精神。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校园人物推荐
  • 以三个意识一种精神建构优良教风
  • 胡振龙,男,1963 年生,教授,文学博士。原任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曾获评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师,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 校园人物 12-23
  •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 从教二十余年,华发已生,谨记以信任学生为基,以拓展学生思维为枝,以养成学生“爱学习,会思考,勤实践,做真人”为果。
  • 校园人物 12-23
  • 掏出心来静待花开
  • 掏出心来静待花开
  • 1990年毕业于南京教育学院(2000年,原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与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合并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南京晓庄学院)
  • 校园人物 12-23
  • 行知路上盛开的一株君子兰
  • 1983年,农村娃金立义抱着转户口、"跳龙门"的想法,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考入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成了普师班学生中的一员。
  • 校园人物 12-22
  • 童漫大王,让天下孩子不再惧怕作文
  • 南京晓庄师范 91 届 " 三二分段 " 大专班校友宋运来,是全国闻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著名班主任,更是孩子们心目中的 " 童漫大王
  • 校园人物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