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楚水巴山后,万木又逢春

发布时间:2025-03-15     阅读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宛如沉浸在历史长河中的画卷,写满了诗人刘禹锡的辛酸史,饱含着诗人对于人生的哲思。他那透过时光的深邃哲理至今为我们所慨叹。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结束和州刺史任期,踏上归往洛阳的路途,与同样从苏州返回洛阳的白居易在扬州不期而遇。筵席之上,白居易以诗相赠,刘禹锡则挥笔回赠此篇,成就了一段诗坛佳话。
开篇一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将诗人多年来的心酸苦楚直接倾斜而出,穿越时空的凄凉感溢出句外。“巴山楚水”,多么遥远的距离,单单四个字勾勒出地理上诗人被贬之地的偏远与荒芜,同时巴楚之地自古以来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同样在唐朝来说属于偏远地区,野蛮和神秘交织,更加让诗人内心凄苦。“凄凉地” 直白袒露内心悲苦,“二十三年” 则以精确的时间跨度,丈量出诗人被放逐岁月的漫长与艰辛。在这漫长时光里,诗人虽历经磨难,却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坚守,此句为全诗奠定了悲愤而深沉的情感基调。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诗人巧用典故,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向秀途经亡友嵇康、吕安旧居,闻邻人吹笛,勾起往昔回忆,将复杂情感委婉道来。“闻笛赋” 借用典故诉说内心的孤独无人可以倾诉,同时借以怀念志同道合的有人,或许这里还有对于白居易的赞赏吧。“空吟” 二字,更添几分对岁月无情、人事已非的无奈。“烂柯人” 典出晋人王质的传奇故事,王质入山砍柴,观仙人对弈,一局终了,斧柄已烂,归乡后发现人间已过百年,同辈皆逝。诗人以王质自比,深刻表达出被贬归来,面对物是人非的沧桑巨变时,那种恍若隔世的怅惘与迷茫。
诗至颈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扫之前的苦闷孤寂之感,展现出豁然开朗的壮阔气象。“沉舟” 与 “病树”,是诗人自喻身处困境,就好像那被时代浪潮打翻的船只与枯萎衰朽的树木,本已经是奄奄一息但是却又在绝境后诞生出新的希望。刘禹锡以敏锐笔触捕捉到沉舟之侧千帆竞发的蓬勃生机,病树前头万木争春的盎然绿意。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更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哲理,揭示了新陈代谢、新旧更替的自然与社会规律。在困境中,诗人以乐观豁达之姿,展现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格调由低沉转向高昂,给人以振聋发聩的鼓舞力量。
尾联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人回应白居易赠诗,以酒为媒,借友人关怀慰藉,振作精神。在这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饮中,诗人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对未来的信心,此句既为全诗情感收束,又与开篇的愤懑形成鲜明对比,尽显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纵观全诗,结构严谨精妙,从对往昔贬谪经历的回顾,到对世事沧桑的深沉感慨,再到对未来的积极展望,情感脉络清晰可辨。诗人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宏大人生哲理紧密融合,在抒发自身悲愤不平的同时,展现出超脱困境的豁达胸怀。语言上,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典故运用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成为激励后人在困境中奋勇前行的不朽箴言。刘禹锡以其独特的艺术匠心与深邃思想内涵,为后世留下这篇不朽华章,让后人在品味诗歌魅力的同时,亦能从中汲取直面生活困境的勇气与智慧。
 
作者:许吴卿    来源:原创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优美散文推荐
  • 古镇龙风
  • 出汉阴县城向北行走,其实是在秦岭南坡爬山。汉阴位于汉江以北的月河北岸,赏罢月河川道延绵百里金光灿灿的油菜花海
  • 优美散文 2025-03-15
  • 爱是没有理由的心疼
  • 爱是一份伴随着付出的关切,我们往往最爱我们倾注了最多心血的对象。
  • 优美散文 2025-03-15
  • 双城记
  • 那一年冬天我在大连,每天照例睡得很晚。
  • 优美散文 2025-03-15
  • 远方的呼唤
  • 其实我一直不太清楚“乡愁”究为何物,虽然我经常会觉得自己在品味着它。
  • 优美散文 2025-03-15
  • 公园
  • 公园就要拆去,别拆去记忆——金海心《把耳朵叫醒》
  • 优美散文 2025-03-15
  • 稻香园西里
  • 人民大学西门对面的三角区,面积不大,却因为有一点闲置的地方,成了一个小公园。
  • 优美散文 2025-03-13
  • 春天的青海湖
  • 因为深居内陆,青海湖的春天来得晚。因为海拔高、缺氧,青海湖的春天气温低。
  • 优美散文 2025-03-13
  • 敦煌痛
  • 如沙漠深处捞起的一个梦,绝美,连读音都绝美,却到处都痛。
  • 优美散文 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