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青山古迹,追寻革命之源,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合肥工业大学国旗护卫度暑假实践团队赴新县主题系列活动
合肥工业大学国旗护卫队暑期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前往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旨在挖掘新县的红色文化底蕴,塑造文化自信,同时促进当地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7月8日,实践团队提前抵达新县,开启了对吴焕先故居、列宁小学旧址及“红田”惨案旧址的探访之旅。在吴焕先故居,队员们深入了解了这位革命先驱的生平事迹,感受到他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随后,队员们来到列宁小学旧址,这所由吴焕先先生亲手改造的学堂,不仅培养了大量农民运动骨干,也为红军和地方赤卫队输送了新鲜血液,其教书育人的使命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吴焕先故居 邱钰婷/摄
在“红田”惨案旧址,队员们被革命先烈们坚守信仰、视死如归的英勇事迹深深震撼。不到30平方米的稻田上,矗立的革命先烈雕塑仿佛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每一尊雕像都生动再现了先烈们的光辉形象,让队员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洗礼。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红田纪念碑 赵仕宇/摄
7月10日,实践团队抵达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博物馆建于1984年,由原国家主席、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冠名,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一级博物馆。大别山作为革命山,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和人民军队的发源地,孕育了大别山精神。通过参观,队员们进一步了解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历史,感受到贯穿始终的爱国情怀及报国热忱。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前合照 张非凡/摄
队员们了解了大别山28年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鄂豫皖苏区不仅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还涌现出吴焕先、潘忠汝等众多英雄烈士,让队员们在感叹革命烈士的伟大之余,更认识到这片红色热土是革命胜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为大别山红旗不倒雕像图 赵仕宇/摄
大别山作为革命根据地,也见证了红军纪律的严明。党代表吴焕先率部队在饥饿中坚守纪律,红薯地里埋银元,赢得百姓的赞誉。正是红军严明的纪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为红军革命的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人民为中国革命贡献了无数英雄儿女,为人民军队的壮大不断输送新鲜血液。这是大别山走出的4支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示意图。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了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伟大转折,对于改变战争局势,起到决定性作用。

图为博物馆第四单元展区—千里跃进大别山 王莉萱/摄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来此考察,驻足观看革命文物,追忆峥嵘岁月,他对大别山的红色历史非常熟悉,指出“我们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始终铭记缅怀革命先烈”。革命先烈是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通过参观学习,队员们深入了解革命事迹和红色精神,激励了队员坚定理想信念,传承革命精神的决心。

图为《武装保障秋收第一次大胜利》捷报图 邱钰婷/摄
在实践期间,队员们与新乡工程学院的几位实践成员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了新县的红色革命史与传承的现状,两队成员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讲好革命故事,推动更多的人深入了解鄂豫皖苏区首府——新县的故事。

图为实践队成员和新乡学院实践成员合照 赵仕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