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我们马上就要进行三下乡支教活动了,学院为我们安排了三场关于教育教学的讲座,讲座内容充实、指导真切,对面临考验的我们来说非常实用。
王丹蕾老师的讲座以“我有一个语文教育梦”为主题,讲她追梦路上的力量来源,分享他自己的职业成长路上的故事。王老师分享“信仰力”是追梦路上的根本源动力,“阅读力”是追梦路上的坚固支撑力,实践力是追梦路上的永恒生命力。在讲述这几个力量的同时,王老师的分享中还有着满满的干货,她给我们分享了进行专业阅读的方法,如何去“啃读”专业书籍,如何去进行主题性阅读等等。在王老师的分享中感受到了她“永远随语文教学的星辰滚动而前行,从风中松绑而去,为语文,为语文教育,为生命,为远方。”这是一位充满着教育情怀,对语文教学怀揣着赤诚之心的教师,她一直在强调“长期主义者”,一直在用行动践行着这个观念。我也要像她一样做“致力于专业成长的长期主义者”。
吴彩霞老师的讲座是关于她二十七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分享。第一个环节,吴老师围绕新时代新形势下怎样做合格、幸福的班主任这个问题展开分享。她秉持着“四有”——有大爱:持有有温度的教育;有大美:践行有广度的教育;有大梦:追求有高度的教育;有大乐:打造有深度的教育。在对这四个理念进行阐述时,她用了许多例子,深入浅出,告诉我们该如何践行这些理念。在自由提问环节,大家争相向吴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幽默风趣的回答,有乐趣,又收获了很多干货。
图为吴彩霞老师正在阐述育人理念。大学生云报通讯员张欢供图
相比于前两场讲座,谭嘉慧老师的这场讲座有些不同,它更加具体,具体地教我们怎么去备一堂课和上好一堂课。首先,谭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语文示范课——“从”“宛”中品《蒹葭》。这堂示范课相当精彩,非常不同于我在中学时期上过的语文课。这堂课让我印象深刻的点有很多。第一就是谭老师的课程框架和课程立意。框架清晰,设计有新意,立意创新,拔高自然。“从”是本节课的线索,“宛”是本堂课的抵达。第二是语文味。这是一个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比如对“从”的小篆字形的解读,“宛”字结构的拆分解读,四次朗读诗歌,且次次要求不同,层层递进,通过朗读感受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在讲座的第二个环节,谭老师就“语文教学的聚焦与沉潜”这个主题,向我们讲述如何去备好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谭老师特别强调了,对于语文课文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要贴着文本走。聚集与沉潜的最终走向是“人课合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听完这三次讲座我有许多的感悟,下面我想从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职业道德两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收获。
首先是教师专业成长。借用王丹蕾老师的话就是“做致力于专业成长的长期主义者”。那么怎么做呢?我认为首先是大量输入,然后大胆实践。大量输入是指进行广博而又精深的阅读。大量输入知识是上好一堂充实的好课的前提,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停地涉猎相关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书籍,做到阅读面的广博。怎么样精深呢,就要进行专业书的啃读,进行主题性阅读,围绕一个名师或者一本书展开阅读。比如王丹蕾老师对肖培东老师的课堂语言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学习,从而提升了她自己的课堂语言。对于大胆实践这个方面,王丹蕾老师和谭嘉慧老师都提到了公开课和赛课。她们的一些看法和分享打破了我对公开课和赛课的认识,让我也开始正视公开课和赛课:它们是挑战,更是机遇。我想到了去年十月份我参加了学校的“未来教育家”大赛,在这次大赛的促使下,我被迫去学习了教学相关的知识,涉猎了一些有关试讲篇目的文献,加上还向往届优秀的学长学姐请教以及专业老师的指导,通过这次大赛,我成长了许多。这是一次实践促进专业成长的切身体会。另外,我个人感觉自己现在最薄弱的点在于专业书籍的摄入太少太少,上课的专业度太低。同时,我的课堂感染力也不够,在语言表达上和教姿教态上还有很大问题。在专业成长这件事情上我才刚刚起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次是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发展。上一部分提到的专业成长,主要是关注教学方面的,但教师这个职业不仅需要教学,还需要教育。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正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所要求的“为人师表”。教师的为人处世,言行举止,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影响是更加深远持久的。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健全的人。在第二场讲座中,吴彩霞老师就谈到了“四有”,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有大爱”。同样在王丹蕾老师的分享中也提到了“爱”这个字眼。当一个好老师,做好的教育,首先要有一份“爱”在其中。做到爱学生、爱职业、爱语文、爱教育、爱身边的同事……有“爱”,我们原本对于教育事业的那份美好的初心就不会被磨灭,就永远还有“我本善良”的一份纯真在。在此刻希望自己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始终保持“爱”心,坚守初心,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真真切切做到教书育人。
听完这三场讲座,我醍醐灌顶,收获甚丰。这不仅是三场三下乡支教前救急的及时雨,更是我们今后职业发展的指明灯,三位老师都将他们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十分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我们,我会在即将到来的三下乡支教中践行从讲座中的所学,也将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一直践行当下所学,做一个热衷提升自我的长期主义者,做一个有大爱、大美、大梦、大乐的教师,始终练就扎实本领,坚持有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