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理念,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学生在良好家风的熏陶感染中养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为了更好担负起青年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安徽财经大学社会实践组的非遗传承小分队成员充分利用寒假时间,以“非遗传承,寻脉凤阳”为主题共同前往滁州市凤阳县开展社会实践,探寻凤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命脉,进一步弘扬传承家风家训的中华传统美德。
华月中天一凤过——参观凤阳县博物馆体悟凤画之美
1月7日上午,实践队成员们首站探访凤阳县博物馆,这里聚集了凤阳县大多非遗文化,其中凤画最为显目。凤阳凤画省级非遗传承人唐勤智老师向团队采访人介绍到:龟背有长寿的寓意,“仁”字纹象征着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等。团队成员们深刻了解到绵远悠久的凤阳文化历史,感受到凤画风格之长的鲜明特色,更敬佩于凤阳先民的生活智慧和精神追求。但是如今的凤画却面临着失传的问题,因为了解它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如何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向全中国,让全国人民看到“凤画之美”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唐老师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传承做法。
中天而立之都城——登钟、鼓楼回首故都辉煌
1月7日下午,团队成员一起去了云霁街的火巷子,游览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鼓楼——明中都鼓楼。“中都丰镐遗,宫阙两京陟。千里廓王畿,八屯拱宸极。”追忆了当时明中都的盛况。皇城墙体及建筑构件镶嵌白玉石雕及砖雕,刻工精细,形象优美生动,在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追溯古城文脉记忆,讲好凤阳非遗故事
1月8日上午,实践队成员们首站探访凤阳县博物馆,里面匠心独运的凤阳花鼓和美轮美奂的凤阳剪纸博得了众人的眼球。凤阳花鼓是流传在凤阳县的民间的一种古老文化艺术形式,它以热烈欢快的节奏和婉转悠扬的旋律,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和耳朵。安徽民间剪纸,题材源于生活,内容采自民间。随后,非遗传承老师带领团队成员体验了剪纸艺术课堂,详细教授剪纸的方法与技巧。
晨钟暮鼓警世人,历史沧桑留遗迹。
1月8日下午,团队成员一起前往钟楼广场感受古韵之美。正所谓:钟楼高耸入云端,鼓楼巍峨气势轩。钟楼广场位于凤阳县城的中心,广场四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团队成员们一走进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壮观的钟楼。这座钟楼历经沧桑,见证了凤阳的历史变迁。据当地导游介绍,钟楼最早建于明朝时期,经过多次修缮,至今仍保持着原有的风貌。我们沿着石阶而上,每一级都仿佛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在钟楼广场,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古建筑的魅力,还领略到了当地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广场上热闹非凡,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和手工艺展示。我特别被凤阳花鼓的表演所吸引,那激昂的鼓声、优美的舞姿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这里的繁华与活力。旁边一位老艺人正在专注地制作糖画,他手法熟练,不一会儿就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图案,让人为之惊叹。
家风家训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家风家训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家风家训,对于家庭成员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通过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让家风家训更加丰富多彩,增强家庭成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本次实践活动,队员们进一步完善了对于凤阳历史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凤阳人群体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爱国爱乡的情怀。队员们将以此次调研活动为新的起点,在传承非遗文化和优秀家风的道路上继续谱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