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范学院“书写海丝情,共筑中国梦”一带一路十周年实践团实践纪实

作者:江晓芬 吴骏腾 王颖茹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2023年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十周年,“一带一路”踏上新征程。随着高质量共建方案不断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优质合作项目作为我国和沿线各国共同繁荣带来新机遇。“一带一路”带给中国的不仅有商业贸易的红利,更有各国文化兼容并蓄的文化大美。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海洋商贸中心,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商业、文化与历史都在“一带一路”研究中具有极高价值。泉州是中外交汇的枢纽,也是展望未来的窗口。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书写海丝情,共筑中国梦”的探寻海丝文化之旅为主题展开,实践队队员将探访华侨历史博物馆、梧林古村落、梧林侨批馆等地,了解一海丝与带一路发展的关辉历程与美好未来。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多媒体展示,感受海外华侨的家国情怀。参观古老的梧林古村落,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参观传统民居,了解古老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也将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展示,深入了解泉州在国内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实践队加深对海丝文化的认知,了解海丝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增进对其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参观活动将激发团队成员对实现中国梦的热情与动力,共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实践活动开展时间为7月1日至7月14日。本次实践活动,“书写海丝情,共筑中国梦”实践队将以泉州为研究核心,深入探寻海上丝绸之路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展望海丝新征程。团队成员组成多元,他们分别来自于文学与传播学院的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及马来西亚留学生,通过平台直播、学生团课录制、团干教师讲授、留学生分享心得、手工体验等多层次、多角度地遍访泉州海丝文化馆藏及遗迹,学习、了解泉州海丝文明,解读蕴藏的“中国故事”,由此形成“文字+图片+视频”融为一体的各类宣传资料,引导青年学生学习海丝文明的丰富底蕴内涵,秉持“丝路精神”,积极投身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
活动进程:
7月1日,在文学与传播学院组织员洪盈莹老师的指导下,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以及马来西亚留学生等12名同学组建“书写海丝情 共筑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队。
洪盈莹老师在丝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召开了实践队的出征仪式。洪盈莹老师强调: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这一倡议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与升华,为携手打造开启友好合作平台,为各国和平发展提供新动力,是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将通过实地遍访泉州海丝馆藏及文化遗址,结合微课录制形式,深刻体悟“海丝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人,希望大家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担当起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7月3日上午,实践团队成员前往泉州大剧院出席参加“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开幕式,深入学习习总书记提出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7月3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泉州滨江皇冠假日酒店三楼宴会厅参与论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暨太和文明论坛人文交流分论坛及共创、共享、可持续——社会价值影像与丝路精神。在论坛进行中,实践团成员熊舒婷就“中华文化传播如何在官方平台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做好平衡”向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艾娜·唐根提问并得到详细回答。加强对话交流,进一步了解海丝文化精神。
7月3日晚上,实践队成员前往泉州大剧院出席参加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世遗之夜”,现场充满海丝文化和闽南文化特色表演,涵盖南音、闽剧、梨园戏、莆仙戏、木偶戏等极具泉州特色的精彩节目,同时也融入机器人舞蹈、儿童模特秀等现代元素,从不同角度展现文化遗产魅力。优秀传统和现代科技的交流融合,彰显了独特的泉州文化特色让实践团成员进一步了解海丝文化的开放包容,弘扬海丝精神。
7月4日,实践队员们参与思政课录制。以“思政课堂+社会实践”的融合模式,拓宽思政课育人实践路径,马克思学院老师为实践团成员打造思考者和践行者的思政课,立足于习总书记青年经历,解释吃苦精神,聚焦新时代“一带一路”新发展,将红色基因和海丝文明融入思政课堂,将青年之小我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进一步阐明青年的时代责任,让实践队员们受益匪浅。
7月5日,实践团成员抵达泉州惠安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实践成员依托抖音平台采取直播技术与海丝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形式,让更多青年群众朋友了解海丝文化,同时大力宣传海丝活动精神,号召更多人民群众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实践队员钱鹏宇担任主播,采用“主播介绍 助播问答”结合的方式依次介绍水镜广场、帆影、东亚雕像群、东南亚雕像群、“放眼世界”等景点,增强与直播观众的互动性,同时也加深队员们对于海丝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本次艺术公园的“云浏览”为海丝文化传播增势赋能,点赞次数高达3.2万。
7月5日,实践团成员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林吉成,又进一步担任助播向观众朋友们讲述家乡的岛屿文化、海岛风情,并用马来西亚语向大家问好,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让直播间妙趣横生。此次的参观活动让实践队成员在回顾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繁盛文明的同时让更多观众朋友了解到海丝的历史进程,进一步深刻感悟习总书记包容共享的时代思想,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强音。
7月11日上午,实践队成员们走访泉州市西街开元寺,实践队成员李佳桐以开元寺的历史渊源为切入点,为实践团成员们讲解了开元寺背后蕴含的文化韵味并参观开元寺的宏大的建筑形制和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彰显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非凡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价值。
随后实践队成员一起来到南外宗正司遗址陈列馆。实践队成员韩幸妤介绍南外宗正司遗址是一处掌管宋代外居宗室事务的官署和南宋皇族居住遗址。在讲解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不仅了解到了南外宗正司文物来源,更明白了南外宗正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代研究意义。
7月11日下午,实践队成员们共同前往市舶司遗址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中实践队的成员们了解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交往以及相关的管理政策,这对于实践队成员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加深队员们对海上丝绸贸易的思考与理解有着重大意义。
紧接着实践队成员们一同前往泉州海外交通史馆进行学习。实践队成员王颖茹聚焦海丝文明,阐释出泉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态度,提出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共同发展的青年倡议。实践队员们还在参观过程中体味到了泉州文化融合交汇,感受海丝文明源远流长,在海丝文明的符号——帆船介绍里,实践队成员掌握了帆船建构等知识,学习了帆船的历史,体会中外交融对话的魅力。
7月11日下午,实践队成员们一同抵达石狮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实践队成员们在专业的讲解中,通过数字多媒体技术进行可视化学习。在文化与艺术的碰撞,古老与现代科技的交汇中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一起体验丝绸之路的独特魅力。来自马来西亚的实践队员林成吉和刘容娸体验了“考古寻宝”的文化手工艺术实践,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亲自体验文化历史的趣味。
7月12日上午,实践队成员前往华侨历史博物馆感受海丝中的侨文化熏陶。实践队成员施子玲开展关于侨文化微课的录制,让更多人了解到华侨华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去,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归来的历史故事,提高了实践队成员投身于海丝建设的意识。呼吁更多广大青年群众参与其中,争做海丝文化的倡导者和拥护者。
7月12日下午,实践队成员们来到了梧林古村落进行参观学习。实践队员们参观独特的楼房建造以及了解一砖一瓦背后华侨爱国的故事,激起了实践队员心中的爱国热情以及将海丝文化中包容开放的优良品质传承下去的决心。
实践队员们还来到梧林侨批馆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侨文化。侨批馆中陈列的历史文物让实践队员看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脉络,更是体会到一代又一代的南洋侨乡们的家国情怀和海纳百川的心胸,传统与开放的对话塑造了侨胞们荡气回肠的情怀,更让实践队员们坚定了海上丝绸之路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其中建设的决心。
7月13日上午,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天后宫。实践队员陈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天后宫的历史文化,宋元时期泉州的繁荣富强,妈祖信仰作为文化载体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对于海丝沿海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妈祖文化仍然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中,有着连接纽带的作用。进一步详细的了解特色文化有助于实践队员们深刻的体会海上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内涵。
7月13日下午,实践队员们来到府文庙进行参观学习。府文庙的历史岁月让实践队员们感受到宋元时期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以及多元社会结构。
7月14日上午,实践队员们抵达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进行参观学习。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泉州独具风韵的文化背后,“海丝”沿线各国文化不可或缺的影响作用。实践队员熊舒婷开展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介绍的微课录制,将一带一路倡议走向新阶段中泉州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遗产带给更多国家得 非凡文化体验。
7月14日下午,实践队成员们来到闽台缘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实践队成员柯舒鋆开展闽台缘历史文化与海丝文化走出去的微课录制,详细的介绍让更多国家认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这一亮眼的名片。同时实践队成员也认识到要以高度的历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新生活力。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31 关注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在老人院做新任务!
  • 实业筑根基 经济振民生
  •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高度的城市化。在这期间,小型企业对于合肥这座新一线的创新之城的发展贡献
  • 社会实践总结 08-31
  • 石榴花开,“三下乡”助乡村振兴
  • 塔里木大学农学院2023暑期三下乡“石榴花开”推普支教小分队前往新疆阿克苏托喀依乡亚克苏村进行为期15天的推广普通话,支教,为农户推
  • 社会实践总结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