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离不开语言相通。学好普通话是人们扩大对外交流的有力途径,也是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普通话的推广,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这是基本的认识。但青年,绝不能只坐而论道,夸夸其谈,当怀丹心,立启新程,于是我们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四只耳朵”青年推普团来到了云南甘庄,尽我们所有,倾我们所能,为国家推普事业添一份力。
在教学课上,为了帮助孩子们规范使用普通话、增强共同体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我们编排了丰富的课程,通过作品化的方式如:绕口令、学唱《卖报歌》和《二十四节气歌》、朗诵《中国话》等提高孩子们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读唱写水平全面提高的同时,开展书法、绘画、手工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课后,我们带着推普海报深入街头巷陌和果园,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实际情况,切实推广宣传普通话。
活动线上线下并举,我们大力开展妈妈普通话小课堂,在微信群里每天学习打卡,分享学习心得。解决了妈妈们的发音问题,也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群众心中播下推普的种子,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基于甘庄当地多产芒果等产业情况,在当地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的帮助下,我们直播介绍甘庄特色,以求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以孤军奋战的无助,交换戮力同心的磅礴。
实际上,短短三段话概括不了七天,这之中我们遇见了许多困难。酷热的天气,蚊虫的叮咬,课程进行等等,包括和小朋友们的磨合,从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到比我还高的男生 ,吵的时候脑子嗡嗡响,几个高年级的学生也不太信服我们,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给予我们重击,但是跋涉不变,以真诚获取真心,最后主动帮忙擦黑板,照顾低年级的弟弟妹妹,其中的成就感,若是仅仅靠学校的知识学习,根本体会不到。除此之外,印象深刻还属我们刚开始做问卷调查,大家刚听见我们要提供基本信息就都摆摆手表示拒绝,表示这边东南亚华侨诈骗犯很多,不愿意冒险 。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加之当地政府的宣传支持,村民们逐渐敞开心扉。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怒放的蔷薇。
团结一心、群策群力,让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不再可惧,让每一滴微弱的涓滴细流实现碧波荡漾。永远记得这一段历程,很庆幸,我们踏出了第一步,足履实地,投身实践,我们才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在实践中淬炼青春,我们左肩承载着历史,右肩承载着未来,实践我们在,推普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