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漫欲寻“红”去,柳“绿”实践正当时 —沂源县分水新村生态治理与红色文化调研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提笔漫欲寻“红”去,柳“绿”实践正当时

                                                    —沂源县分水新村生态治理与红色文化调研

一、调研背景
淄博市石桥镇分水新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石桥镇驻地南5公里处,由原分水官庄、珩崖、红岭子3个村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组建,石香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分水新村与黑崖村、大泉村、松峪村、石龙官庄村、石桥村等村相邻。村民主要收入来自村集体共建的桃,鲁源小枣,栗子,花椒等作物的种植基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今年分水新村成功获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该项目已进入招标阶段。同时,该村及周边地区拥有深厚的红色资源,当地也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但是,外界对于分水新村的保护及开发情况的了解并不多。在生命与医药学院的积极组织号召实践调研团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之时,“Yar”实践团以探索村庄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状况为中心,前往淄博市石桥镇分水新村进行实地调研。希望结合专业知识,对分水新村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及绿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的意见,也希望为当地管理部门对分水新村的管理及发展方向的选择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将我们对分水新村文化产业价值的调研成果对外宣传,增加公众的关注度;实践团充分发挥理论素养以及自媒体优势,组织对分水新村红色文化和绿色经济的宣传工作,通过媒体投稿、校内外宣传等方式呼吁人们关注新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并积极同社会关注人士互动,以带动更多非专业人士对此次调研活动的关注。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
二、调研成果
  一、七彩志愿
(一)实地考察分水新村
在实践前期,实践团派出了两位同学前往分水新村进行了实地考察。7月1日,实践团全体成员前往分水新村进行了初步考察。

分水新村风景优美,家家户户墙上都有壁画村委会前还有一个百姓大舞台供村民娱乐使用。在与村中的老人交流时,我们了解到,分水新村于前些年刚进行过领导班子的调整,我们向村民们详细的询问了具体情况,这对我们之后调研报告的完善有了很大的帮助。


 (二)发展课外特长,助力乡村振兴
7月2日,实践团成员走进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石桥镇分水新村村委会,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发展状况。帮助孩子们发展一项特长或者找到一项爱好,丰富孩子们课余时间,助力乡镇活力,同时帮助孩子们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给树立自信,克服困难,提高做事能力。

此时正值周末,实践团成员提前准备好粘土等益智玩具,在村委会会议室等待孩子们到来。八点五十左右家长们陆续将孩子们送到村委会会议室。孩子们自带了绘画本和画笔,实践团成员分发超轻粘土,分别指导孩子们制作粘土玩具,保证所有孩子都能更好学习。孩子们经过学习,制作了各样的成品,有小花、人偶、卡通人物等,并开心地将制作成品展示出来。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交流非常顺利,与孩子们相处融洽。

下午孩子们带来了绘画工具和作业本,实践团成员教孩子们绘画并给他们辅导作业。活动至下午五点,孩子们由家长接回。 

分别时刻,孩子们与实践团成员合照并互留联系方式。孩子们送给实践团成员自己制作的独特人偶,一些孩子还为她们喜欢的成员写了小纸条,欢迎成员下次再来。时间虽短,与石桥镇分水新村孩子们的相处也是实践团成员记忆深刻的经历。

实践团以教育特长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切身实践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尤其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理念。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富了脑袋才能富了口袋”。

二、绿色发展
(一)美丽乡村示范,生态治理样本
实践成员走进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石桥镇,探访美丽村庄生态建设。

新型农村的新风貌,让大家惊叹于美丽乡村的巨大能量。在村里沿干净的街道,有村民们精心布置的红色文化区、党史文化长廊等,据村支书杨书记介绍,村里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等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员、巡查员、监督员作用,帮助农户开展垃圾分类、环境卫生治理等工作;同时在村里建立起了农村网格化党组织,在固定活动日对河道进行巡查、除草、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对全村所有河道、池浜“清障、清淤、清垃圾”,对河道、内塘“护岸、护绿、护生态”。

实践团成员看到,在这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各户庭院整洁卫生,房前屋后也收拾得很干净,家家户户建起篱笆型绿色蔬菜园,村中党员干部定期组织卫生宣传工作,建立了卫生评分表,对住户的环境卫生进行评分。在实地考察时,实践成员仔细观看宣传栏上的的家风家训、标兵先进表彰等内容,感受到向善向美的农村新风尚。在市桥镇政府的支持下,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宏图正徐徐展开。 (二)生态建设优先,统筹保护发展7月5日,实践团在经过几天对分水新村的熟悉与准备后,开始对村民进行走访,进行生态问卷调察[3],并向村民普及生态知识。

团队依据分水新村实际情况,制订了调察问卷与调察着重关注的问题,并规划了几条关键路线,准备好后分组对村民进行走访,普及生态知识。

沂源县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其中分水新村也被评为山东省卫生村、淄博市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我们分为三组按照村里主要三条线对村民不同年龄层进行了调研,并且制作了网上调查问卷进行了较大基数的调察,村民很淳朴,且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

考虑到调查人群的不同,我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差异化处理,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问卷调查方式,并对调查问题进行区分,以贴合村中青少年及中老年受众群体。

其中线上问卷主要针对青少年群体(问卷详情请见附件),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调查村民对党群干群的认同程度和整体评价,另一方面调查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带来的影响以及村民对乡村生态发展的看法[4]。

线上调查共收集到36位村民的回馈信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线上调查人群绝大多数为18—30岁年龄段的人员,其中人民群众9人、共青团员25人、中共党员2人。这部分人群对网络接触较多,了解时政新闻的途径较为广泛,短视频网站、新闻门户网站和电视广播为主要接触途径,其中短视频平台的使用频率高达88.89 %,而仅有33.33 %的人群偶尔通过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了解时政新闻。

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美丽乡村建设普遍持乐观态度,88.89%的人认为乡村建设利大于弊。但依然有不少人群表示乡村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谨慎规划。

在美丽乡村建设应优先发展什么的问题上,经济建设以69.44 %的投票率位于首位,而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特色产业等问题的投票率也在50 %以上,可见人们对未来生活期望的多样性。而在另一项统计中91.67 %的人群对乡村建设的期望是可以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但要综合考虑,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充分满足群众需求,把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放在首位。

通过整体的线上调查发现人们对美丽乡村建设普遍看好,对基层干部较为满意,对未来充满期望,希望依靠国家的发展大势,来提高自身生活水平。但乡村中广泛存在的收入低、就医难、就业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质量,希望能依据村庄自身情况逐步改善。

线下调查主要采取问答形式,走访的群体多为村中的中老年人。在问及疫情对村中造成了什么困难时,大部分老人说吃喝都是自己种的,没有造成什么困难,但当问及一家餐馆老板时,她表示疫情导致营业额减少,并希望疫情快快好转。在问及美丽乡村建设时,有部分老人不甚了解,但当询问村里近十年的变化时,老人们又都侃侃而谈,有老人说现在有了乡村大舞台,晚上还有电影放映;有老人说河里的水比以前干净多了;还有老人说街道干净了,墙上多了好看的画。总的来说,美丽乡村建设落实到了实处,切实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当问及当地政府的成就时,老人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对领导班子的成就赞不绝口。

但村子的问题也依然存在,大部分村民反应外出务工人员多,自己年龄较大,下地干活不方便,加之由于近年干旱,村里的庄稼和水果收成不好导致收入低,并表示外出务工人员一般不选择回乡,这导致村中年轻人越来越少,由于腿脚越来越不方便,对生活的影响也比较大。当我们走访询问时村里的老人都很热情,还把自己家种的水果塞给我们,拉着团队成员的手一起唠家常话生活。

生态工作“视之为'国之大者”,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在分水新村这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里,我们真真正正得看到了村民、村支部以及国家对生态的重视。

三、红色传承
(一)瞻仰烈士之碑,承续先烈之志

7月3日,实践团来到了红色革命圣地“万祥山“,在村中老人的介绍下了解当地红色基因。

万祥山原名虎山,在1944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时任连长的何万祥牺牲于此,沂源县抗日民主政府呈报上级批准,将其牺牲地老虎山改名为“万祥山”。自更名以来,作为石桥镇当地较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万祥山的建设和何万祥同志精神的传承得到了镇政府的高度重视。 

走在如今的万祥山上,山顶的“何万祥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当年炮楼围墙的遗迹依稀可辨,山腰纪念广场的主体工程已经施工完成。走在山路上,周围苍松翠柏林立,仿佛在对当年的英雄事迹肃立致敬,山顶风声簌簌,如听当年枪林弹雨。从山顶俯瞰,山下村庄林立,草木郁葱,依稀可见稚子背着书包走向学堂,青年挎着行囊迈向远方……愿先烈见此欣欣向荣之景心生欢喜,在天英灵,为此安息。革命先辈们孜孜追求,苦苦探索,用自我的生命和鲜血开拓出属于中华人民的道路就是为了共和国的明天,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作为青年人的我们,更应传承英烈精神,壮我民族之魂,兴我泱泱华夏。 (二)走访老党员,探寻红色基因7月6日,队员们集合完毕,带好行装前往分水新村,即使出发时天上下着雨,但并未阻挡队员们对当地红色文化探索的热情。

到达地点后,队员们分成三组去往村民家中(征得村民同意后)进行走访调查[5]。

队员们在村里不仅采访到了已退休的村干部,还采访到了许多了解当地红色文化的爷爷奶奶们。色渐晚的时候,队员们也收获颇丰,通过爷爷奶奶们的口中了解到了当地的红色文化,丰富了自己的红色知识储备。其中一位时任村委会支部委员的老爷爷告诉我们,村支部正以生态建设为抓手、以基础建设为保障、以经济发展为重点,全面构建幸福分水新村民生综合体;响应镇政府号召依托万祥山红色教育基地,着力建设“万山红遍,泉韵水乡”红色文旅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三)深入村民集体,村落发展分析线上调查报告显示人们对村中党群干群关系的总体评价较好,但仍有19.44%的人群对党群干群的关系不是特别满意。通过对当地问题的调查了解到,人们对收入低和房价高的反应较为强烈,结合线下走访可推测,这是可能是造成村庄人口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增多的主要原因。

三、总结
作为沂源县革命斗争最为波澜壮阔的地区之一,石桥镇有着太多的红色记忆。如今,红色文化已经成为石桥镇又一个“产业引擎”,将为石桥镇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作为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分水新村当地村民利用已有资源发展绿色经济,在村党支部引领下,组织成立了以宜丰宝果蔬专业合作社和喵喵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此外,分水新村围绕“为人民养老”这一民生福祉,积极打造“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结合“一网三联”乡村治理模式,加强组织领导,发动村民参与自治,凝聚强大合力。日前,石桥镇依托何万祥纪念馆、退役军人事迹展厅,开展“党员能力素质大提升”活动。这为我们调研绿色资源应如何好好利用,红色精神应如何更好的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Yar”实践团在淄博市沂源县石桥镇分水新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在校团委的统一领导和学院辅导员陈颖洁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探寻石桥镇的红色文化资源及绿色经济发展。在这几天的社会实践中,“Yar”实践团队以绿色经济和红色资源为主线,充分调研学习“以绿色资源和红色精神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的问题。通过村中走访调查、采访相关人员的方法,结合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同步进行,深入调研石桥镇大泉村和分水新村的红色文化、绿色经济及新型农村建设,对红色文化产业进行探索及整理,以更好的对红色精神进行传承;对绿色经济展开深入调研,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知识,更好地为村庄的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实践团在参观了解了当地在生态治理方面举措与建设的途中,进行了支教,帮助孩子们发展特长;对村民以及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地红色基因以及革命故事,考察村子周边生态建设,以及生态建设为基础发展的自然经济;最后根据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宣讲,并做好问题反馈。在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探寻了分水新村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之路,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激发村民心中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走访老党员,记录红色故事,传承革命先烈精神,延续红色文化。

1、发展课外特长,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以教育特长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切身实践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尤其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和特长爱好,开展培养学生的课外特长发展实践活动,致力青少年在课堂之外,以“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教育。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富了脑袋才能富了口袋”。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注重“红色文化”传承,深化“绿色发展”意识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就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石桥镇已意识到红色文化特别是红色资源,在新时代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发挥红色文化的纪念功能。

分水新村依托万祥山红色教育基地,抓牢抓实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创新实施党员队伍“三定”制度,在本村积极开展争创“先锋党员”活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依托何万祥纪念馆、退役军人事迹展厅,开展“党员能力素质大提升”活动,利用党员大会、主题党日等载体,突出“党性教育+重点工作”,让党员为本村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建言献策,提高党员能力素质,促进本村工作水平提升,营造了实干担当、奋勇争先的红色氛围。发挥这些功能和作用,对于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推动作用[6]。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实施“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其中生态振兴是根本,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持续攻坚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环,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持久生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实践团成员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成员的团队合作能力,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经过实践使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此次乡村实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又多彩的回忆。
【参考文献】[1]颜炳罡.人类文明的中国模式何以可能——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实质及其当代意义[J].文史哲,2021(04):145-153+168.DOI:10.16346/j.cnki.37-1101/c.2021.04.13.

[2]田芬芬.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美丽乡村建设优化策略探索[J].大众标准化,2022(16):49-51.

[3]杜志刚.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讨[J].南方农业,2022,16(12):129-131.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2.042.

[4]赵盼盼.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研究——以淮安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7):160-162.DOI:10.16227/j.cnki.tycs.2022.0389.

[5]李成楠. 社区调研工作方法的实践与思考[C]//.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住房与社区规划).[出版者不详],2021:662-675.DOI:10.26914/c.cnkihy.2021.024584.

[6]吕欣睿. 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21.DOI:10.26977/d.cnki.gccgc.2021.000379.  
撰写人:程明辉,姚昊慧,张雯雯,李宇浩,刘奕辰,马康静,季芸竹,邵金玉,国宁,王辉,王子豪,陈国文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31 关注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走访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