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的讲话精神,怀揣着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学生会馨星社会实践服务队于2022年7月18日至7月22日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深塔中学为实践地,开展为期5天的“民族团结我践行”线上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队伍以“非遗牵起文化结,认同浇灌团结花”为主题,深入挖掘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与哲学多专业特色,融合团史教育,在引导民族地区青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培育新时代青年精神,树立新时代青年担当。
馨星实践队伍由五个板块构成:文教板块、艺体板块、服务板块、调研板块和宣传板块,其中文教板块遵循“认识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的逻辑线索,开设非遗系列课堂和非遗知识竞赛,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以丰富生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体板块通过开展手语操、剪纸、云旅游三门特色课程引导学生深化对非遗传承的理解,创设作品成果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服务板块运用社工工作坊的专业特色,创新“社区+传统文化”“社区+红色文化”新模式,启发学生观察社区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细节,深植传承文化的信念。同时实践团设计石榴籽积分制度,一颗石榴有56个石榴籽,象征56个民族,以此为跨越粤疆两地四千多公里距离的师生建立起更好的沟通桥梁,激发深塔学子积极参与课堂的活力,鼓励同学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可视化成果;调研板块结合实践地实际发展情况,致力于探究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援疆的行动逻辑及现实困境,并植根于民族地区特色环境提出教育支援转型路径及对策;宣传板块则以电子相册、vlog视频等形式记录了队伍实践的全过程。由此,五个板块通力合作、相互支持,充分发挥支撑作用,谱写非遗文化之旅的灿烂乐章。
本次实践拓宽了一条多元的教学之路。队伍点面兼顾、整体推进,向深塔中学的高一学生由浅入深地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新疆当地红色历史文化、传统民俗,重点介绍新疆木卡姆、新疆剪纸、古尔邦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深塔学子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夯实同学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华师学子不但在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教书育人的精神,更深入地学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而且加深了与学生之间关于文化教育的教学和互动,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更具创新性、时代性和生命力的非遗文化学习路径。
实践活动巩固了东西部的沟通之桥。队伍实事求是、研以致用,紧扣后扶贫时代教育援疆政策面临的现实问题,深入分析大量和零碎的调查资料,将收集到的观点、思路和意见建议转化为有效的对策措施,产生教育对口援疆工作的真知火花。在牢牢把握调研工作思路的同时,队伍成员服务传承非遗、文化润疆的主题,弘扬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主旋律,巩固壮大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主流思想舆论。馨星队通过结合求真务实的调研和守正创新的宣传,有力推进东西部的共同繁荣,在深塔这一教育援疆工作的实践地进一步感悟到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伟大力量。
活动中,深塔学子在别开生面的非遗课堂启发下,抱着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念,通过提交设计喀什旅游路线、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剪纸等自主作业踊跃分享学习成果。来自塔吉克族的迪斯吐尔恰同学录制视频,热情讲解塔吉克族服饰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件件饱含诚意的作品凸显深塔学子探索文化底蕴的决心,努力将传承非遗的意识外化于行。
馨德常传,星火不息。2022年馨星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这是馨星队在非遗文化教育创新领域探索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探究民族地区教育支援转型路径和展示队伍魅力风采的一次有效试验。作为一支实践经验丰富、传承悠久的队伍,华南师范大学哲社学院馨星队将致力于弘扬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以实际行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现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并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路上砥砺前行。
(图1:非遗系列课程之《璀璨非遗·薪火相传》)
(图2:学生剪纸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