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主题介绍
本次活动是为期四天的尧头窑历史文化暨瓷器艺术调研活动,主要围绕澄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尧头窑黑釉瓷历史文化进行相关调研,此次活动的实践小组为西安理工大学“嘿哟黑釉”社会实践设计小队,小队由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20级八名同学组成,学院团委书记马欢老师和视觉传达系副教授俞瑾华老师指导并带队,澄城县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管理委员会权艳军老师接待开展。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短期实践活动,能够发挥西安理工大学视觉传达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对当地的品牌文化的开发设计和传播上作出努力,让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尧头窑黑釉瓷被更多人看见,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尧头窑当地来参观学习,使得尧头窑烧制技艺能够发展传承下去。
千年窑火 生生不息
(上图为与陕西鸿运来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合影)
通过跟随景区讲解员以及对尧头窑非遗传承人的采访,小队了解到了尧头窑历史发展及现存遗址相关知识内容,还有制瓷流程及一些简单的烧窑技术,并且延伸讲述了尧头窑相关的⼀些故事传说,也为接下来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创作背景和灵感来源。
(上图为与刘忠阳师傅的合影)
(上图为周红志和他的作坊)
实践队随后到刘忠阳和周红志两位非遗传承人的旧窑遗址进行实地调研采访学习,更加深刻认真的学习了尧头窑陶瓷的烧制技艺,并且通过采访分析了尧头窑黑釉瓷目前面临的问题。景区的人说,正是因为有着像刘师傅、周师傅这样的手艺人一直的坚守,才有了尧头窑现如今的延续和发展。
刘忠阳的妻子周引弟同样也出身于陶瓷世家,和刘忠阳成家后,两⼈一起经营着自己的小作坊,依靠这项手艺经营生活。据周女士介绍,澄城尧头陶瓷共碗窑、黑窑、翁窑和砂窑四个 窑系,刘忠阳就掌握了其中三个,而且,工艺娴熟且细致,名声远扬。
在与刘师傅的采访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刘师傅这些年来⼀直在⼴收学徒,并且⽆偿教学,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刘师傅此举也是为了这⻔⼿艺能够有⼈传承下去,保护⾮物质⽂化遗产不被流失。刘师傅说到:“艺多不压⼈,技多不压身”,年轻时⼀定要会⼀⻔⼿艺,只要能学到⼀⻔技术对以后⼈⽣定会有帮助,刘师傅说⾃⼰电脑不会⽤,⼿机不会玩,只会做罐罐,但是单凭这⼀⻔⼿艺,就带给他了⽆限的乐趣。刘师傅是尧头窑现在唯⼀的⼀名省级⾮遗传承⼈,他身上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我们每个⼈都为之动容。
周师傅说到:“⼉⼦跟着学了两年,政府也补助了⼀些,但是这项⼯作太枯燥⽆味了,孩⼦们耐不住,更是留不住年轻⼈。”关于手艺流失情况,周师傅也说了,这些都是脏活累活,真正想要学到功夫,要悟性,其中的技巧太多了:关于瓷器的器形,也需要创新,要赶上社会步伐。
据周师傅讲,从拉坯烧制到装窑都是他⾃⼰把关,但纯手工制作人工成本极高,既耗时又耗力。随着年纪和时间的增⻓,以前⼀天能烧100多个,现在⼀天只能烧50来个。“自己拉胚过程中看到不完美就废掉,自己看着都不满意顾客更不满意 ”从周师傅的话中也不难看出他对烧瓷成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
走近大师 感受温度
在采访的最后,实践队每个成员都体验了拉坯这⼀环节,看似很好塑造的泥,只有亲自实践后才明白并不是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真功夫真本领的,刘师傅也亲切的指导了同学们怎样操作,并亲手制作了⼀个“将军碗”以便学习临摹,⽓氛融洽欢乐。
跨越历史文化时空 感受澄城文博魅力
(上图为与澄城县博物馆王馆长合影)
实践队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先后参观了古徵纪事厅、发现尧头窑主题展厅、民俗工艺厅、传统工艺主题展和室外拴马桩展区。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深切感受到,每一件文物展品都承载着一段尘封久远的沧桑岁月,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民俗文化。最令他们惊叹的,就是那些古芮国青铜器,鼎、甗、簋、鬲、车马器、编钟等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在展柜中依然绽放出古老神秘的色彩,展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小队成员有话说
通过与刘师傅、周师傅的交谈后,我们明白了尧头窑黑釉瓷的特点,刘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在做瓷器上的经验以及他在做瓷器时的态度让我有所感悟,作为一个设计师需要考虑方方面面、需要了解所设计的东西的实际用途,创作前期要多调研多看资料,只有让人达到共鸣、得到观者认可的作品才是优秀的设计作品。还让我明白作品是对作者来说是有自己的想法,是有精神文化意义的。民间艺术可以说是属于生产者的艺术,是人民智慧的展现,同时,也呈现了他们具有的审美和艺术素养。其次就是对于非遗文化传承的保护,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大家一起在这个充满瓷器的古镇里学习调研,不知不觉中,让我们心中都充满了对尧头窑的热爱,掀起了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利用自己所学所感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之更实用、更贴近生活;要挖掘其优秀,汲取其精华;应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自觉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国家民族争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