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学子守初心 大漠九载治枯沙

作者:唐莉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愿做沙漠变绿洲的实践者

  太阳才刚从远处的沙丘爬上来不久,队员们早已吃完早餐,在博龙基地沙漠治沙人曾叔的带领下,活力满满开始当天的种树任务。

  “腾格里”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天”,用以描述沙漠“像天一样浩渺无际”。在一望无际的沙漠,气候条件恶劣,不仅热,而且非常干。团队一行人不顾环境恶劣,带着铁锹、手套等工具前往种树地点。此次种植的树苗是梭梭苗,属于防风固沙的常见植被,具有沙漠卫士之称,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分布极为广泛,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队员们随机组队,一人用铁锹挖坑,一人在后面插苗。经过多次配合工作,逐渐产生默契,种植水平不断上升,种植效率不断提高。劳动过后,一排排整齐的梭梭方格延伸开来,治风沙,护新绿。日日往复,日月升替,在本次治沙实践中,团队成员栽种200余捆幼苗,共计20000余棵。

  (团队植树中 祖铭悦摄)

  梭梭虽然属于耐旱植被,但当它刚被种下时,急需水源。黄沙莽莽,降雨稀少,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仍需要人工浇水。就这样,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场景,除三、四个队员在曾叔的带领下,用浇水车为平地里排列整齐的幼苗进行规模化浇水之外,剩下的队员们井井有条、配合默契地排成一列长队,通过人工传递的方式,将一盆盆水浇给水车难以到达的地方所种植的树苗。铲土、围堰、浇水,队员们干得热火朝天。浇水的土方法虽显落后,但这不仅传送了树苗的生命之水,更传递了队员们不灭的治沙之情。点绿成金,方心未艾,现在的梭梭苗虽还很柔嫩,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团队成员们今日所站立的地方,又能成为一片沙漠绿洲。

  (队员浇水中 洪喆摄)

愿做孤漠指引方向的行动者

  大漠漫漫,一眼望去,少有大型参照物,沙丘的样子又都差不多,所以行者最怕的事情就是辨不清方向、找不着道路。人们可以通过太阳和月亮来判断方向,但是由于日月不断移动,在专业知识不够的情况下,极易辨错方向,因此沙漠道路的划分显得格外重要。队员们带着大量废旧玻璃瓶,沿着常走的道路两侧,隔距插瓶,一锹一锹、一脚一脚踩出一条条人工划分的“瓶子公路”,为行走于沙漠的人们指明方向,指引道路。

  (团队插瓶中 祖铭悦摄)

愿做沙漠风光、西凉文化的传播者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团队成员们大多初次来到沙漠,他们珍惜难得的机会,亲近大漠、拥抱自然。在这里,既可以体验一把野营滑沙的乐趣,又能享受“长河落日圆”的意境,还可以在欣赏明月星空的同时,畅谈人生理想、思考生活意义。队员们的沙漠生活多姿多彩,充分感受大漠风光的别样魅力。

  绿勤行,为“绿”而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宣言需要人们宣传,需要人们号召。实践团队文创组的队员们在具有异域风光的大漠中捕获灵感,把所见所思所想,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创作了一幅幅沙漠文创作品。其中,设计初稿的“绿勤行”吉祥物便是梭梭的化身,如同幼苗在队员的精心培育下生根发芽,吉祥物活泼可爱,展现了盎然的沙漠绿意。此外,绿勤行实践团队将会挑选一部分作品做出文创实物产品,以绿勤行与腾格里的故事为依托,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弘扬绿色建设信仰。

  (团队成员 陈健创作)

代代治沙,薪火永传

  新青年自己的路,得靠自己开拓。“绿勤行”团队在沙漠中用实地行动,开拓着属于沙漠的绿色之路,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并带领着越来越多高校的青年共同加入治理沙漠的行动中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绿勤行”团队九载接续治沙,步履不停,艰苦投入,现已建成了百余亩“南航林”。“南航林”的绿意不断延展,嘉木苍郁,生命粲然。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治沙,沙漠终将变林海。

  既往开来,绿化民勤。“绿勤行”团队怀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治沙之志,积极参与防风治沙,在热爱和责任中助力沙漠建设、民勤发展。在治沙之余,队员们帮助基地进行垃圾分类,新营地搭建及沙漠道路划分等基础设施建设,用青年人的智慧与力量,在祖国西北的一片漫漫黄沙中,甘做绿色大漠的建设者、守护者。

  (团队合照 邓庆哲摄)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01 关注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南航学子守初心 大漠九载治枯沙
  • 南航学子守初心 大漠九载治枯沙
  • 打造美丽沙漠,实现绿色发展,弘扬生态文明。7月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领衔“绿勤行——我家有片心绿洲”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甘肃省民勤县
  • 社会实践总结 08-01
  • 走进陈疃镇,聆听乡村振兴故事
  •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
  • 社会实践总结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