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形式,守护少年长安 ——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长安队 “性别与自我认同”活动型课程顺利开展
作者:王秋妍 来源:王秋妍
7月21日,为倡导“性别平等”进乡村,推动乡村学校性别教育建设,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长安队于腾讯会议平台为广东省汕头市溪美朱学校学生开展以“性别与自我认同”为主题的系列课程,以助力农村学子认识性别、认同自我,形成健全人格。
本次长安队在教学中采取“活动型课程”模式,重在培养农村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在“人格探秘奇旅”课程中,主讲老师张润冰通过“认识自我”手指游戏使得学生在实践参与中了解课堂内容,更快融入课堂;在课程后期,张润冰老师组织“伦理两难”自由辩论活动,引发学生对于“自我同一性”的思考,升华课堂主题。在“他人之镜,照亮自我”课程中,主讲老师卢潇开展“标签定义”小活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更好地认识自己,进而从活动实践中学会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价、实现自我认同。
活动性课程将理论知识教学与课堂游戏、辩论会等多种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主题、真正参与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人格探秘奇旅”课程的主讲老师张润冰指出,活动型课堂可以让课堂更有趣味性,她说:“课堂的知识点本身是有些枯燥的,同学们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各种新概念。但如果把内容放到活动型课堂里面则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提高同学们的兴趣,譬如本次课程中的‘伦理两难’自由辩论活动使大家在辩论中认识了‘同一性’这一概念。这种模式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型课堂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概念。”
另一方面,活动型课程也对教师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润冰老师在介绍自己的备课过程时说:“我在安排课程的时候会思考课程的连续性和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并且预先思考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应对方式。我经历了两次磨课,这两次磨课中长安队的成员们给予我许多建议,也提醒我一些可能发生的状况。”张润冰老师强调,活动型课程相比于传统的讲授型课程更考验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要求教师的备课工作更加全面,教师需要提前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准备好每一环节的设置,这是开展活动型课程的难点。
活动型课程是长安队支教活动的一次创新,长安队希望通过活动型课程,帮助溪美朱学校的学生更好地了解性别知识,增强自我认同感,培养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长安队对农村学子的教育关怀,也是对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微薄贡献。
来稿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长安队
撰稿人:王秋妍
初审:林泽楷 霍姿园 吴丹菁
复审:江 峰
终审:陈 琳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27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聚焦怀远石榴酒,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 为推动怀远石榴酒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团队在暑假前往怀远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对怀远县亚太石榴酒有限公司展开了调
- 社会实践活动 08-27
- 探寻乡村发展,展望时代新貌
- 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遍栽梧桐引凤,留住青年人才;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 社会实践活动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