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的新疆考察中指出,像《玛纳斯》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7月21日,为提高民族地区青年学生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积极性,增进文化认同,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学生会馨星队(以下简称馨星队)于腾讯会议平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深塔中学的高一学生开展“璀璨非遗,薪火相传”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向非遗传承中的先进榜样学习,自觉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使者,主讲人为队伍文教板块队员丁东翊。
“璀璨非遗,薪火相传”特色课程内容丰富新颖,过程生动形象,紧扣学生所学重点探讨了木卡姆与粤曲这两大艺术形式的传承危机与发展出路。在课堂的开始,教师通过播放十二木卡姆表演的视频素材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非·凡,遗·产”中学习的木卡姆知识,帮助学生梳理木卡姆的种类和地位,由此展开后面的课程内容。
围绕木卡姆与粤曲,教师介绍了在当今时代,非遗传承面临危机的原因和榜样人物所作出的创新性发展。在“木卡姆的危机与传承”部分,教师通过介绍十二木卡姆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依力哈木·热依木的个人经历,向学生展示依力哈木·热依木利用抖音等现代传播媒体创新传播形式,紧跟时代潮流,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再创新这一深耕不辍的精神。在“粤曲的危机与传承”部分,教师介绍了戏曲演唱家陈玲玉,并通过播放陈玲玉的演出片段,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陈玲玉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融会贯通,推动粤曲走向世界的魄力。同学们在观看表演视频后表示到,只有将非遗合理有效地保护传承,融入现代生活,才能更好地展现出当代价值,散发出绚丽光彩。
紧接着,在分析总结依力哈木·热依木和陈玲玉传承非遗的亮点后,教师抛出“非遗的传承还应该依靠哪些力量”这一关键问题,带领学生深入思考非遗文化的发展道路。学生纷纷有感而发,营造了良好活跃的课堂氛围。进而,在观看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传承的系列讲话视频后,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国家对于非遗文化的重视,认识到中华文化瑰宝的一体性,明确青年肩上的责任与担当。最后,教师对课堂进行了总结,着重指出非遗的传承不仅离不开传承人的努力,还离不开国家的重视,离不开青年的加入,并鼓励同学们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投身到非遗的传承中,以自信昂扬的姿态助力非遗文化永焕光芒、永久流传。
“璀璨非遗,薪火相传”特色课堂在教师的细致讲解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下顺利开展。本节课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更在讨论中引导了学生如何自主思考当代非遗的发展道路,感悟青年肩上的责任与担当,自觉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为青春铺上靓丽的底色。至此,馨星队“走进非遗”系列特色课程已圆满结束。馨星队仍步履不停,砥砺前行,引导当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图1:十二木卡姆表演视频导入)

(图2:学生踊跃回答十二木卡姆面临危机的原因)

(图3:丁东翊老师讲解非遗的传承离不开国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