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大学生接力乡村教育,深耕细作的助学实践

发布时间:2024-08-28     阅读
“河洛青苗,启智护航”助学筑梦实践团以“助学筑梦”为核心,致力于为洛阳偏远地区的青少年提供紧缺学科的教育资源和成长支持。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她们走入洛阳涧西区大所村大所学校,教授一系列教育援助课程和提供课下进行答疑解惑的项目,旨在凭借作为高校青年学子所拥有的知识、热情和创新能力,带去知识的光芒和希望的种子,为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提供教育援助,激发他们建立持续学习的信心。报告将详细阐述我们的实践过程、意义以及对未来持续性援助的展望。
一、实践背景与目标
背景:河洛地区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在2024这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之年,且在两会声音中我们明确得知“乡村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根据人大代表邹联克对乡村学校紧缺学科(如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教师走教的建议,同时也为响应“推进县域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号召。“河洛青苗,启智护航”助学筑梦实践团应运而生,她们把“通过助学活动协调和补充河洛地区不均衡的教育资源,用心为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点燃希望之火,丰富他们的课堂生活”作为目标,帮助他们意识到自我价值,为筑就未来梦想奠定基础。
目标:队伍成员无一不热切地希望成为注入“推进县域学校基础教育建设”的新鲜血液。故设立以下四点重要目标:
1.激发学生建立持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引入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如科学实验、艺术讲解课堂等,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最重要的是去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设定个人学习目标,有持续性学习的信念,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激励。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
课余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提供的文艺课堂,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贴切社会时事展开的反校园霸凌、健康人际交往的心理交流课,还教授学生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在遇到危险时的应对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健康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等技能。这些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校园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为他们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设立法律小课堂,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帮助学生塑造相对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反校园霸凌、健康人际交往课的教育,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他们将学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范围,从而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未来建立长期关爱和教育援助计划:
与乡村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持续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大学生志愿者将进行回访和跟踪,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成长情况;
争取社会资源和政府支持,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二、实践活动开展
实践团由15名朝气蓬勃,满怀热情的河科大学生和指导老师扈老师组成。确定了助学筑梦的实践核心后,她们积极准备。前期开会两次,例会在介绍实践地点情况和准备要求的同时,以传递助力教育,搭建梦想和公益的理念为主,这也洗礼着全体实践队员的精神。她们分工合理:联络组,负责队伍的内、外联;教学组,负责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对涉及知识面的实际所需,制作教学提案和准备授课内容;领导组,由三位有经验的同学负责协调队伍成员的时间安排,统筹规划,参与并给予队员评估和指导,使得整个实践活动有序展开。
1.知识课堂:实践团是由高校学子组成的助学团队,根据对应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开设有涉及粮食安全,用药健康,初识文学,谨防电信诈骗,行为习惯的修正与养成,健康人际交往,探秘洛博珍宝馆,法律的红灯与绿灯,走进美术,有趣的物理,mbti主题班会,汉服之美等多元化的课程。易见之她们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要问题,致力于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借此丰富课堂,孩子们能在快乐中学习,开阔视野。
2.心理释惑:除了教育支持和在课堂上答疑解惑外,她们还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在课下与部分学生们进行交流,尽力积极引导,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三、实践意义与反思
实践意义:
(于乡村教育发展)
1.助力教育资源均衡化:
大学生通过短期助学活动,将本身能力转化为教育资源,弥补了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并且大学生作为榜样和引导者,她们的经验和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标。
2.心理健康辅导:
在当前乡村,留守儿童现象较普遍,大学生通过个性化辅导,帮助留守儿童打开心结,加强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3.正确学习习惯的塑造:
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影响低年级学生的性情和处事方式,她们不仅注意自己的言行规范,也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鼓励和批评有助于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4.乡村教师队伍的补充:
虽然短期助学不能直接解决乡村教师短缺的问题,但大学生的参与可以为乡村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激发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的热情。
6.教育创新的推动:
大学生作为新鲜血液的注入,为推动乡村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活力,有助于推动乡村教育发展朝着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于助学队伍)
1.队员转换与输出能力提升:通过教育援助项目提供的平台,队员们能够将所学的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提高了表达能力。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志愿者也学会适应环境,尝试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2.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增强:教育援助使助学者更深入地了解乡村教育现状和学生们的需求,增强了自我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也让她们体会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3.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升:该项目是大学生组成团队进行,这有助于提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她们不断适应和交流,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4.感悟:该段时间与同学在课堂上的相互陪伴下,助学者们真正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含义——一方面她们带着一颗颗热切的心去公益性助学,另一方面同学们求知若渴又端正的上课态度使我们感到这是一个互相奔赴和成就的事情。对于乡村教育,助学者们也意识到,教育均衡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未来,她们将进一步优化授课内容,提升公益服务质量,同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来。
反思:
1.建立长期援助机制:这是实践团的第一次教育援助,属于短期援助,但助学者们意识到可以借此增加经验,为长期教育援助打下基础。
2.倡导教育公平理念:作为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倡导教育公平理念,提高社会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度和认识度,以助力乡村教育发展,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3.宣传成功案例:有了经验的助学者愿意公益性地积极宣传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做法,为其他地区和学校有相似想法的志愿者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4.助力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关注教育扶贫政策的推进与制定,积极建言献策,提供该次的实践经验。
5.评估与反馈:未来在教育援助队伍在发展与完善的道路上,队员们将建立及时有效的评估机制,对援助效果进行中肯的评价,以便自省和改进,从而保障对实践地教育发展有实质性的贡献。
四、展望未来
“河洛青苗,启智护航”助学筑梦实践团于这次成功服务乡村基础教育建设后,将积累经验眺望充满希望的未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结束之日,实践团这股新鲜血液继续涌动不息。计划在未来,队员们将持续秉持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继续为河洛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添砖加瓦。我们坚信,每一株青苗都值得被呵护,每一个梦想都应该去追逐。我们愿做众多明灯中的一盏去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五、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该报告由教育部和多个研究机构联合编写,全面梳理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和挑战。它是一本权威的参考书,我们据此了解乡村教育的近阶段发展。
2.《乡村教育振兴之路》:该书从政策、实践、理论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乡村教育振兴的路径和策略。我们凭借该书对乡村教育助学项目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3.《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研究》:该书系统分析了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为我们以大学生的身份赋能乡村教育助学项目提供了理论支持。
4.此外,我们的指导老师还关注一些与乡村教育助学相关的学术期刊和论文,如《教育研究》等,以及各大高校的教育学院和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
总结
实践团将持续致力于助学筑梦,以期让在河洛这片土地上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的课堂更加丰富。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和文化的碰撞,对双方的综合素质水平都有提升效果,同时也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青春力量。
作者:赵瑞麟    来源:“河洛青苗,启智护航”助学筑梦实践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报道】温情接力支教路 青年担当燃薪火:巢湖学院青年志
  • 相“豫”东方,筑梦未来
  • 家访连心,助学筑梦
  • 助学筑梦 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