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赴合肥市开展“情系海棠,温暖你我”实践调研报告

作者:戚奇 植物保护学院2022级 植物生产类Ⅲ8班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关于社区发展的调查研究
 
摘要: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服务同学们就业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们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响应我院提出的主题为“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号召,我们自行组织家乡都在安徽的七名成员,在联系好社区负责人后,于2023年7 月24日,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平楼社区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将近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前后参与并组织了三场活动,分别为暑托班辅导工作,对社区独居老人进行走访和组织参与公益集市活动。同时我们也对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青少年攀比现象,独居老人生活状况和中老年人对健康关注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成员们都怀揣着积极向上的热情,在求知和收获的同时顺利的完成了实践的任务。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社会阅历,对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青少年;攀比;独居老人;健康;公益集市  
  • 暑托班青少年攀比问题
(1)调研过程
       在进行社区实践之前,我身为负责人搜寻各个社区联系方式,分发给成员进行拨打咨询。在几天的调查和了解后,我们确立了目标,并在7月24日上午八点早早地来到海棠街道平楼社区中心集合。社区负责人首先带领我们参观了暑托班服务地点,要求我们做好学生签到工作,按时清点人数。随后又带领我们去了开水间,让我们时刻注意孩子们的饮水情况,适当补水。最后我们一起来到了教室里,见到了素未谋面的孩子们。刚见面时都有点生疏,孩子们都是一脸好奇地望着我们,就算遇到难题也不敢举手发言。但是当我们看到孩子们踌躇不定的样子时,心中便已猜出了大概,于是我们主动上前解决问题,让孩子们打破害怕情绪。
其中有孩子家长给我布置任务让我看管孩子完成作业,让我们真的有种当老师的感觉。但是有些孩子些许调皮,扰乱课堂纪律,志愿者们买了点糖果实施奖惩制度,孩子们也逐渐恢复了安静。在我们的监督下,孩子们一一完成了作业,我也完成了家长交付的任务。在历时三天的日子里,我们和孩子们也积攒了不浅的感情。为了留下纪念,我们各自给孩子们拍了很多照片。在负责完孩子们的签到后,大家就安静下来写作业,孩子们一口老师老师地叫着,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才知道,原来做老师是这么有意义的一件事。
(2)存在问题
       但是在这几天相处中,我们也发现了几个重要问题。很多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攀比自己的东西,并借此嘲笑他人。攀比现象是指人们在追求虚荣心满足和自尊心膨胀的心理驱动下,比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并试图通过追赶超越他人来实现满足感。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常常受到攀比现象的影响。经过分析大概是以下几个原因。
  • 社会环境:社会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网红等形象的宣传,让小学生误以为物质和外貌是衡量成功的标准,导致攀比现象的滋生。
  • 家庭因素: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呵护和溺爱,过分关注成绩和外在形象,使孩子形成攀比的心态。
  • 同伴影响:同学之间的互动和比较,会加剧攀比的心态,特别是在小学生阶段,彼此间的竞争意识较为明显。
  1. 调研结果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 物质攀比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热衷于物质攀比的表象背后常常隐含着精神的失落, 折射出成人世界的某些庸俗和丑陋, 透视出青少年群体道德和心理上的迷茫, 这些现象形成青少年成长中不和谐的音符:如, 沉溺于物质追求, 比生活条件, 看谁吃得好、看谁穿得俏、看谁花钱阔绰、看谁发型新潮;对家境津津乐道, 比谁的家庭金钱多、比谁的父母权力大、比谁家的轿车档次高、比谁家的房子面积大;与明星比派头;与大款比享受, 等等。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来说, 如果热衷于追求物质与享乐, 而不顾精神的提升, 必将导致品行的变异。他们所攀比的是“不该比的东西”, 这些并不是自己劳动所得, 也不是智慧和德性的结晶, 更不是青少年成长所追求的目标, 可以说, 物质攀比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调查显示,近半数(48.02%)受访者在学生时代亲身经历、体验过校园攀比,33.77%的受访者表示没有相关经历,也有近两成(18.21%)受访者不确定自己是否经历过校园攀比。六成(60.27%)受访者认为校园攀比实属常见,很难避免;32.12%的受访者坚决反对校园攀比,认为必须制止;仅7.61%的受访者认为校园攀比有偶然性,无须过分警惕。在谈到校园攀比现象的利弊时,48.85%的受访者认为弊大于利,24.14%的受访者感觉利大于弊,还有27.01%的受访者认为个案情况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人们对校园攀比现象并不陌生,同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歧与矛盾。近四分之一受访者不仅认为校园攀比并非一无是处,而且相信其积极影响超过了负面影响。因此,面对校园攀比行为时,过半数受访者是持积极态度应对的,其中14.37%的受访者是攀比的发起者;37.36%的受访者则是被动参与;27.01%的受访者以消极态度应对他人攀比行为;21.26%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无视攀比、不受干扰。
物质攀比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不断比较和追求会增加他们的压力感,影响到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发展。且往往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和不真实,可能造成友谊的疏远和信任的缺失。为了追赶别人而频繁购买新的物品,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对小学生的家庭经济和环境都带来负面影响。教育孩子理解和认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和特长,在学习和生活上注重自我发展而不是与他人比较。所以我建议相关社区部门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培养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只关注成绩和外貌上的成功。
引导积极健康的社交互动: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友善和合作意识,鼓励团队合作和相互尊重,减少攀比的机会。
提供平等机会和资源: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减少贫富差距,降低攀比现象的出现。
培养价值观和自信心: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不用攀比评判自己的价值。
小学生攀比现象的存在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深入了解攀比现象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远离攀比的阴影,健康快乐地成长。
  • 独居老人的生活问题
(1)调研过程
       我们在结束暑托班任务后,跟随社区负责人来到了庐阳区昆仑花园小区。在负责人手里的名单中就可以看出小区的独居老人数量可见一斑。名单上每个老人都做了相应记录,包括年龄,工作状态,身体情况等等。据调查显示:为满足辖区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十三五”以来,庐阳区深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模式,扩大优质养老资源覆盖面。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标准化社区养老服务站点55个,覆盖率达100%;建成54个社区助餐设施(10个社区食堂、44个社区助餐服务点)以及5个示范性老年人托养中心、3个老年人助浴示范点;完成对200户特殊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智慧化改造。
按照这个说法,独居老人的情况应该有所好转。我们长途跋涉来到各位老人家时,很多都不在家,其中听别人说部分老人在外面捡垃圾才没归来。但是当时的温度非常高,我们早已汗流浃背,不敢想象这么热的天气是如何忍受的。再然后我们来到了另一位老人家,从一开门便传出的烧香味和桌子上的遗像我们便得知这位老人的老伴就在前不久刚刚离世。尽管如此老爷爷还是非常豁达,与我们讲述着他和老伴生前的故事。社区负责人随后了解了一些老人情况后,免费为老人测起了血压,在测得老人高血压后便让老爷爷按时去医院吃药看病。爷爷不断道谢,直到我们走到楼下时才给我们送别。
虽然之后又拜访了很多老人家,但是还有一位老人让我印象深刻,同时也引起了社区负责人的高度注意。在我们拜访家里的时候,开门的是那位老人的老伴,在说明来历后,我们跟着他一路到了卧室,才发现被拜访人只能直直地躺在床上。原来奶奶身体在不久前出了车祸,下肢瘫痪不能动,包括手指也断了一截,每天在床上过着以泪洗面的日子。在得知我们的到来后,奶奶说着说着就流下了眼泪,拉着我们志愿者的手边叙述边感谢,我们的心情也为奶奶感到难受。在不断地慰问后,社区负责人记录下奶奶的复查时间,并安排好车辆准时送奶奶去医院,奶奶不断道谢后依依不舍地送别了我们。
(2)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独居生活。然而,独居老人面临着诸多生活问题,尤其是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困扰。据民政部数据,当前,我国有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老年人1338.6万人,纳入政府供养范围的特困老年人388万人,享受高龄补贴的老年人3104.4万人,享受护理补贴的老年人81.3万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535万人,享受综合老龄补贴的老年人132.9万人。其中,不少为孤寡、独居老人。
(3)调研结果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孤寡老年人的权益保护工作。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供养或者救助。”“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应当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所以我认为独居老人会有以下心理问题:
独处感:独居老人长时间处于单独的环境中,缺乏家人和亲友的陪伴,使其容易产生独处感,感到孤独和无助。
2. 孤独感:独居老人社交圈子狭窄,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导致孤独感增强,产生身心方面的负面影响。
3. 心理健康问题:孤独感加重可能导致独居老人出现抑郁情绪、忧郁症以及认知功能下降等心理健康问题,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4)政策建议
所以社区和政府应当在以下几点有所改进:
定期探访:政府、社区和亲属等应定期探访独居老人,关心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提供社交支持。
社区组织活动:社区可以组织一些适合独居老人参与的活动,如集体旅行、文艺演出等,丰富他们的社交生活。
心理支持和咨询: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独居老人有效应对孤独和心理压力。
互助组织和志愿者活动:鼓励独居老人参与互助组织和志愿者活动,加强彼此间的互动和社交联系。
远程交流技术:推广使用远程交流技术,如视频通话、社交媒体等,帮助独居老人与远在他方的亲友保持联系。
心理健康评估:定期对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其孤独感和抑郁情绪的改变情况。
生活满意度评估:通过生活满意度问卷,询问独居老人的社交生活满意度,是否感到更加幸福和快乐。
参与度评估:统计独居老人参与社区组织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的程度,评估其社交互动的频率和质量。
独居老人在生活中常常面临孤独和心理压力等问题。通过关怀方式的有效实施,可以改善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政府、社区、家庭和亲友都应共同努力,为独居老人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过上幸福、健康、有意义的晚年生活。
  • 公益集市调研情况
(1)调研过程
       最后一天我们跟随社区负责人们共同举办了一场大型公益集市活动。我们首先早早来到庐阳区万象汇集合,然后搬动桌椅布置会场,挂海报,拉横幅,活动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活动主要分为爱心义诊,爱心义卖,宣传防诈骗,爱护视力讲解和中医养生五个方面。
(2)存在问题
       在活动举办过程中,吸引了很多中老年人群停留驻足,尤其是爱心义诊的区域中老年人络绎不绝,可以见得在健康方面中老年人群比青壮年人群更注重。据相关调查可知,随着中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的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照料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和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如何满足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中老年人的活动范围较小,与中老年人生活和健康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社区及其相关环境,特别是社区基础设施环境。社区中的基础设施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中老年群体健康。所以研究社区基础设施状况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社区社会经济地位和社区失业补贴与社区中老年居民自评健康呈正相关。需要特别关注低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完善失业保障政策,促进社区中老年居民健康,这样才能提高居民对生活满意度。 
(3)调研结果
       公益集市作为一种将商业与公益相结合的形式,旨在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共同发展意识。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同时,公益集市还可以激发社区居民的创新和创业意识,提升整个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我认为社区多举办公益集市这类活动可归结为公益集市有这三点功能:
1.社交功能:公益集市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和建立社交关系的平台,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友好氛围。
2. 商业功能:公益集市为居民提供一个展示和销售自己产品或服务的机会,促进小型企业和创业者的发展。
3. 公益功能:公益集市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卖、志愿者招募等,凝聚社区力量,共同关注和解决社区问题。
(4)政策建议
同时在社区和政府方面,对于公益集市活动能早日积极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当中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渠道、社交媒体等途径,向社区居民宣传公益集市的概念、意义及相关活动,增强参与和关注度。
2. 政府支持:政府应提供有利于公益集市发展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如场地租赁补贴、场地管理等,促进公益集市持续稳定运行。
3. 增加活动多样性:公益集市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如手工艺品展销、农产品集市、音乐表演等,吸引不同人群的参与和关注。
4. 引入专业指导:借鉴其他地区成功案例,引导公益集市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增加专业性和可持续性。
公益集市作为一种促进社区共建共享的平台和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只有通过有效的推广和发展,才能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其中,使公益集市成为一个真正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活动形式。政府、组织和社区居民都应共同努力,推动公益集市的发展,打造更加融洽和有活力的社区环境。
  • 总结
       经过以上的实践经历,我了解到大学,是一个让你走出舒适圈的地方,为你以后与社会交锋做铺垫,教会你怎样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你大学生涯必不可少的一环,实践出真知,万千理论敌不过你去做,去经历。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服务中有所得,有所启示。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既提升了自我的社会实践活动潜力也更好的服务了居民的生活,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认清了自己的地位,意识到自己还有许多的不足,还有很多需要去成长的地方。除此之外,我收获了快乐,收获了感动,得到了成长,我的身心在实践中得到了释放。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得到丰盈,并且,我的职业责任感也得到了强化,这场实践让我受益匪浅。
在我看来,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只有利没有弊的事情,它教会我们很多东西。说说我,我享受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享受服务带给我的成就感,我发自内心感觉:能为人民服务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很乐意去奉献自己,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生长的这片土地,能为建设好这片土地献出微薄之力,我倍感荣幸。
 
参考文献:
[1]鲍玉婵--合肥市庐阳区:多元养老服务体系擦亮“幸福养老”底色--央广网--2020-12-11 09:58:00
[2]陈磊,孙天骄. 那些没子女照料的孤寡独居老人们[N]法治日报,2021-10-14(004).DOI:10.28241/n.cnki.nfzrb.2021.005766.
[3]张红, 任晓晖. 社区社会环境与中老年居民自评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2(6): 992-1000. doi: 10.12182/20211160304
[4]莘军龙. 社区基础设施对城乡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21.DOI:10.27412/d.cnki.gxncu.2021.001619.
[5]沈贵鹏.青少年攀比:亦忧亦喜的成长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7(01):18-21.
[6]邢斯馨,刘亮--“校园攀比”折射家长矛盾心理--今晚报--2021年04月05日 09:34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9-15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三下乡|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助农电商团队实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