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传承优良师德师风
——关于乡村教师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
□王雨生 牟 欣(城市与环境学院2104班)
【摘 要】 乡村教师是农村教育“活的灵魂”,是农村学生睁眼看外部世界的“第一面镜子”。他们地位的变化,事实上与乡村社会对待读书的态度直接相关:乡村教师的地位愈高,农村家长和学生对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以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认同度也就愈高;可见,让全社会赋予乡村教师这个群体本应拥有的崇高地位,绝不仅仅关乎这个特定群体自身的光荣,更关乎乡村社会与农家子弟对待知识的态度,关乎底层社会对未来的期望。然而,作为一个庞大的知识群体,当前乡村教师的地位总体不高,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补充渠道、生活待遇、编制标准、职称评聘、交流轮岗、能力素质、荣誉制度八个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解决乡村教育薄弱问题。为了解广大基层教师生存,传承优良师德师风,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特开展此次“乡村教师生存现状及面临困境的调查。【关键词】乡村振兴 教育强国 学生发展 黄石市 社会实践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的主题是“关于乡村教师现状及面临问题”的调查,以基层乡村教师为调查对象,从而得到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乡村教育,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乡村教育,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乡村教育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传承并发扬乡村教育,可以使大家充分了解党史,坚定信念,积极维护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调查大学生对党史的了解程度,可以充分地开展发扬传承红色经典文化的活动,从而使乡村教育得到更好的弘扬和发展。
(一)社会背景在城市发展的道路上,黄石在奋力奔跑。每位乡村教师,对于黄石这座城市的未来,都有自己的期许。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继武汉之后湖北建立的第二座城市,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黄石市临近武汉,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92所、幼儿园388所,在校在园人数48.39万。阳新位于黄石市东南方,被誉为“鄂东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但阳新城乡教育发展规划滞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学校建设未能与城市建设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教育资源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黄石市乡村学校生均面积普遍不足,如阳新县实验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2亩,学生6300余人,生均用地面积2.3平方米,远低于省定标准,部分年级有学生在80人以上的大班额。由于种种原因,黄石市乡村教师外流严重,严重阻碍了乡村教育的发展。
(二)历史背景城市因历史而有了底蕴,一座城市的历史不应该为人们所忘记...一座有历史的城市,必定在历史的长河中锻造出这座城市的性格。黄石,就如它三千年矿冶炉火,刚正不阿。这座城市的人们也具有炉火般热烈的性情。
(三)文化背景三、概念与内涵
(一)乡村教师的概念
(一)乡村教师的内涵
1.乡村教师的实质内涵
乡村教师的实质内涵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方面。
2.乡村教师的价值内涵
四、目的与意义
(一)目的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充分了解黄石阳新地区乡村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且更全面地开展传承优良师德师风的活动。
农村教育“活的灵魂”,是农村学生睁眼看外部世界的“第一面镜子”,进行本次社会调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让师范生勤敏训练营的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当下乡村教育存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二是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传承优良的师德师风,也是本次社会调研的核心任务。本次调查将范围定为乡村教师,是出于对调查数据准确性的考虑。所以本次调查实际上以乡村教师为范围进行问卷调查。发展乡村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美好乡村生活的出发点。乡村教育在中国全面教育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做好乡村教育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整体教育质量。【2】通过在收集大量调查问卷,可以得到最广泛最有价值的数据,通过统计和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大学生对乡村教育最真实的了解程度,从而知晓是否应该加大乡村教育的宣传力度或者改变宣传方式。
(二)意义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在各种文化中,乡村教育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思想上武装起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弘扬乡村教育,还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引导。应通过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在我们青年一代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方法与过程
(一)方法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乡村教师
调查地点:问卷发放在整个阳新县枫林镇坡山小学内展开,支教小队分为若干小组,以不同的班级划分,如5年级和6年级。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分为三个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训练营通过开会,列出具有代表性的相关问题,经过实践队全体队员们的反复讨论,认真分析与归纳,收集资料,最终确立的调查问卷。、运用统一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是自填式标准化的、书面的、抽样的问卷。
2.实地观察法:在社会实践调查中,要分年级进行调查,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会向调查对象询问有关乡村教师的信息和对调查问卷内容的建议。
3.文献调查法: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搜集了一些黄石有关乡村教育的文献资料,从互联网上了解到一些乡村教师的先进故事。
(二)过程
准备阶段: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由湖北师范大学师范生勤敏训练营全体队员进行讨论,准备社会实践调查的前期工作。全体队员通过不同的维度设计调查问卷题目,然后分块整合,统一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题目设计要求具有典型性和合理性。最后主要由问卷组展开工作,其他小组辅助完成。
活动第一天:全体队员们早上7点半点于篮球场集合,合影留念,之后负责人讲解了支教和问卷调查的相关事宜和注意事项,分组确定调查地点,待负责人发放完问卷后,各小组分批出发。各个不同的区域,使实践调查结果趋于多元化,从而有利于实践调查活动的进行。实践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的对象范围广阔,包括不同的年级教师、不同的文化程度。组内两三个队员一起,有的队员拍摄活动照片,大大提高了调查效率。虽然调查的任务工作量很大,但并没有阻挡住队员们的脚步,并且第一天的问卷调查任务很顺利、满意的完成,随着太阳下山了,队员们在下午6点结束今天的工作。
活动第二天:
活动第三天:,将各小组的数据全部总结,对前几天的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对每一张问卷进行核对统一整理。虽然在调查过程中,有部分匆忙的路人以没有时间填问卷为理由拒绝。但是大部分的老师都是积极地与我们合作,认真地填写,最终大家顺利地完成了整个实践调查。通过这次问卷调查,队员们不仅了解了关于如何开展问卷调查的一些相关情况,学习到了如何做问卷调查,如何正确的与他人沟通,同时也看到了队员们的素质。在这个烈日当空的天气下,队员们进行问卷调查时态度诚恳,不急不躁,有礼貌,展现了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当所有的调查数据都录入并整理好后,实践队全体成员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其中的结论并找出一般规律,最后进行材料整理与调查报告的编写。
五、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一)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有关“乡村教师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社会实践调查由城湖北师范大学师范生勤敏训练营发放问卷,社会实践调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走访调查,另一类是网页电子档调查问卷。本次社会实践调查走访调查和网页电子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71份有效的问卷。调查问卷全部收集进行整理后,问卷资料由小组成员核实后进行统计,然后统计汇总交与训练营负责人,各同学根据负责人公布的调查数据结果,利用电脑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保证数据分析的客观性和精准性,为调查结果的分析处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采用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excel表格软件进行绘图,得到结果如下:
表一:样本的性别分析
性别 |
男 |
女 |
比例 |
35.00% |
65.00% |
个数 |
152 |
278 |
表二:样本的年级比例
年级 |
比例 |
个数 |
大一 |
69.00% |
297 |
大二 |
18.00% |
77 |
大三 |
8.00% |
34 |
大四 |
3.00% |
12 |
研究生 |
2.00% |
10 |
根据表一可知,本次实践调查的调查对象是湖北师范大学在校生,所调查的人群男女人数相差不大,所得比例比较协调,其中女生占比较大。使性别差异造成结果的误差降低,能更加客观的反映社会现象。 根据表二的数据,可以看出年级分布跨度较大,且每个年龄阶段的都有分布,其中大一年级所占比例最大。表明大一新生对现代乡村教育了解较多,也有着自己更深刻的见解,这为调查与社会实际相符。其次是大二大三年级,他们接受调查的比例较小,但相对于整体来说还是较高的。研究生的比例最小,只占了2%,比例不大但却丰富了本次社会实践调查的内容,因为这个阶段本身自身时间较少,能参与问卷调查是难能可贵的,另外也说明研究生对红色经典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是受乡村教育影响最深的,使得调查结果更完善更科学。总体来说各年级都有分布,数据覆盖面较广,这有利于我们总结出更全面的结果。
(二)发展现状与问题1、大学生接受党史主题教育现状
(1)大学生对乡村教育了解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从党史中寻找开拓进取的前进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大学生只有把握自己历史的发展规律,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走过哪些路、要到哪里去,才能深刻了解现在的位置和未来的走向。从党史中夯实砥砺奋进的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才能有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开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走进了新时代,迈向了新的未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就是一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奋斗史。从党史中积累不忘初心的源泉力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学好党史,不仅能体悟到他们“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更能让我们谨记党的优良传统,增强我们续写共产党人使命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乡村教育,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迷茫委顿、备受欺凌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实现了由落后衰败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乡村教育,从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
乡村教育的发扬和传承不仅仅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更需要广大青年主动担当。因而大学党史主题教育的离不开广大学生的支持,只有在对党史有更深刻的了解的基础上,大学生才会重视发扬乡村教育对我们社会生产、生活教育的重要作用,才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因此,在本次社会调查问卷中,在对“请问您了解乡村教育吗?”的调查中,我们单
选题的形式来进行社会调查,以问卷最终分析处理的结果为依据,经过统计
得出相关数据,绘制图如下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大致知道党的三大法宝和红色文化的主要精神的比例在38%,并未超过一半,说明同学们对党史的党史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侧面反映了党史主题教育活动大有可为。只有不到3%的同学对党的三大法宝和红色文化精神完全不了解,站比较低,说明活动还是有一定成效,部分工作值得肯定。
(2)湖北师范大学推进党史主题教育的力度有待
加大
在中国共产党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不懈探索中生根发芽,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茁壮成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发展成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焕发时代光芒。伟大乡村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一切奋斗、一切创造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青少年是伟大乡村教育的传承者,。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大学生观念的转变和客观环境的改变等一系列的原因,乡村教育正面临着愈加严重的信仰危机和传承危机。由图2可以看出湖北师范大学对乡村教育的推广工作有待改进,由此可见,大学对于乡村教育的推广力度还需加大。学校和社会应该承担起重拾乡村教育的历史责任,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突出红色精神文化时代性,先进性,把青年作为党史主题教育的重要参与人群,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大学生乐于参加,便于参加。
(3)接受党史主题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展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是党史国史的传承者。通过开展党史知识进校园活动,加强党史知识在青少年中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更多的正能量。积极以青少年为抓手,定期对青少年开展党史主题教育,逐步使青少年成为校园党史教育传导的主力军。要拓展党史主题教育途径,以重大纪念节日为时间节点,注重抓牢用好重大节日、纪念日、老一辈革命家的诞辰以及地方革命英雄人物这些时间、人物节点,以专栏或专刊的形式进行集中宣传。同时,要利用好地方党史教育基地、地方革命历史遗址和各种展馆。多种渠道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党史学习渠道,能够增进青少年对于党史的了解,能更加促进党史入心,践行。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打破了以往常规的通过书籍、报刊、电视传播的渠道,党史知识、历史人物、革命事件的宣传方法更加多元化。
通过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方式,运用高效便捷的新媒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党史知识、革命历史人物、党的丰功伟绩进行宣传,让更多的青少年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新媒体来获取地方党史知识和了解地方革命历史人物,这对于搞好党史宣传工作、弘扬革命精神和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特别的将接受党史教育的渠道的反馈整理如下:
从整体上看,大学生接受党史教育途径呈现多样化特点,其中通过上网和青年大学习渠道接受党史教育比例达到了80%说明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但是通过图书馆进行学习的比例只有一半左右,说明大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普通的纸质学习,多样化的学习渠道正在加速形成。不过也要看到的是,其他途径进行学习的比例适中,说明“书香中国”正在不断建设中。在党史学习组织上,要开展分类编组、分级指导的差异化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监督、检查与考核制度,做到“勤学者奖,怠惰者罚”,不仅保障了青少年学习任务的落实,更提升了青少年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可以积极利用网上展馆、网上课堂、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开展“指尖上的宣教”,打造红色数字家园,生动传播红色文化,青少年足不出户就能学习革命历史,受到教育熏陶。
(三)后续发展
1.改善党史主题教育的现存问题
由上面图3可知,大多数学生对于认为乡村教育表现形式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由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学生认为乡村教育主题教育内容与形式枯燥乏味,超过一半同学认为乡村教育教育形式化,效果不明显,有近一半的同学认为乡村教育教育离现实远,帮助不大。由此可以看出,现在乡村教育主题教育活动给人们的印象多为内容单一呆板、毫无新意等。要想弘扬乡村教育,首先要改变宣传乡村教育的形式,只有跟上社会变化的乡村教育宣传才能重新焕发活力。
六、意见与建议
(一)政府1.出台有利政策,开展相关活动
政府应履行好职责和义务,充分发挥党政部门的能力,大力支持并弘扬乡村教育。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切实的政策。保障广大乡村教师的合法权益。
2.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优良师德师风是我们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积淀和凝聚,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乡村教育属于非盈利项目,所以政府在财政资金上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乡村教育宣传、推广力度较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缺乏资金,而政府的资金投入则会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乡村教育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乡村教育也正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子孙,乡村教育发展社会也会随之进步。政府应加大对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弘扬现金模范,我们才能离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更进一步。
(二)大学生1.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从文化上来说,它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和历史教育功能,乡村教师的存在正是为了将人类的知识传承下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要时刻身怀感恩之心和忧患意识,把握过去,对比现在,展望未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
人民群众是历史和文化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动力。、广大青少年是未来乡村教育的接班人,大学生是未来走上教师岗位的重要人群。有了政府的乡村教育宣扬政策后,乡村教育深深影响着大学生,大学生的一举一动也在践行着优良的师德师风。大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青少年的形象,也展现着广大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因此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是有必要的。
2.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弘扬优良师德师风贡献一份力量
社会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建设更好的社会,弘扬乡村教育离不开广大青少年的参与。比如通过学习宣传、报刊书籍、广播电视、旅游参观、讲座报告、网络媒体等方式弘扬优良师德师风。因此,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关注自己生活的社会,把自己当作国家的主人,并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每一个青年都应尽一份绵薄之力,为建设更美好的社会而奋斗。
七.结 语
本次关于大学生对乡村教育了解程度的社会实践调查也告一段落了。在整个调查活动中,收获良多。本次社会实践调查选择乡村教育主题教育这一课题,一方面是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必修课,不仅是响应当前国家对民族发展的号召,还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无论是调查工作的准备还是正式进行调查工作,还是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与分析,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经过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我发现人民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青年学生要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才能够更多对当地的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在伟大乡村教育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打下重要基础,同时又使自身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社会实践中引导我们学生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培养克服困难,勇于拼搏、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精神动力。
通过此次的社会调查,我们对乡村教育有了详细的了解。我们既深入阳新县枫林镇坡山完全小学向当地一线人民教师李老师学习她宝贵地教育教学经验,作了实地考察、寻访最美乡村教师,还有序开展了寻访信息收集,综合整理各方信息,这使我们对乡村教育有了更为详细的了解。斗转星移,时代在向前发展,乡村教师一直沉淀于历史并展现出永恒的强大生命力。推动乡村教育体制改革,对拓展精神文明建设资源有着积极意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我们也从社会调查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尊师重教一定会发扬光大,教育强国目标一定能实现。
【
参考文献】[1] 重新理解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N】2017-10-14
[2] 金武.乡村教育的危机感和乡村教育的振兴和发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第14期):127-128 [R],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