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恩施实践:特色产业,板桥党参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湖北工作,先后五次到湖北考察调研,为湖北改革发展擘画蓝图、指引航向。当前,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湖北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要阶段。作为武汉大学青年学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深入湖北、读懂湖北、认知湖北先行区的建设发展情况,为“湖北之治”、“中国之治”贡献青春力量。
2023年7月9日至7月12日,来自武汉大学“青马工程”八期培训班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实践队共7名同学组成了“中国之治·县域实践”赴恩施市调研观察分队,旨在用脚步丈量大地,深入探究恩施市亮点工作的可行性与先进性,并以此为切入口,读湖北,也看中国。
恩施市板桥镇素有“中国板党之乡”的美誉,把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作为主导产业,立足党建引领、支部组织、党员带头、协会协同、群众参与,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共同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由八期青马学员参与的武汉大学“中国之治·县域实践”恩施分队一行7人赴板桥镇穿洞村开展调研活动,揭开“中国板党之乡”的神秘面纱,深入了解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探索党建赋能产业发展之道。
一枝一叶总关情,春风化雨润民心
云端上,山里面,恩施市板桥镇大山顶村,一场夏雨而过,趁着风势,一座座风力发电机迎风转动。云端之下,漫山遍野的党参经雨水滋润,更显清新鲜嫩。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就明确指出中医药的重要地位。板桥党参久负盛名,是中国四大名党参之首。拥有这一瑰宝的板桥镇在这一指示下,遵循镇党委的引导,将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当地的支柱产业。
在板桥镇党政办主任向浩和当地优秀企业家代表郭涛的带领下,我们在恩施州硒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守着老本、坐吃山空行不通。激活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要从种子抓起,擦亮‘板桥党参’品牌,让产业壮大起来。”据向主任介绍,板桥镇党委大力推动党参、大黄等中药材项目实施,向上争取资金,用于苗圃和基地建设和壮大,向下体察民情,经常深入田间,与种植户一起劳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在参观过程中,向主任讲解了板桥镇党委以及先进代表们在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方面作出的努力。令我们不禁感叹的是,党委班子与群众心连心,时时心系群众生活,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关注最底层最实在的问题,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及时解决。随着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村民生活有了着落,精准扶贫一步步得到落实,村集体正迈向新的台阶。
在村史馆,穿洞村杰出的代表们为家乡作出的贡献映入眼帘。我们与恩施州硒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党员示范户郭涛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回忆了自己创办中药材合作社以及恩施州硒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经历。2018年,郭涛返乡创业。“从事传统中药材种植只能解决脱贫问题,想致富还得拓宽销售渠道,村民的腰包才能鼓起来。”郭涛说。经过市场调研和基地参观学习,他创办了以农业科学技术开发、种植、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恩施州硒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贝母、板桥党参、马蹄大黄、富硒高山土豆等中药材和蔬菜,辐射带动400余户种植户增收。
从在外经营闯荡,到义无反顾回乡,带动村民致富,郭涛对家乡的浓郁情结和自豪之情总是溢于言表,我们也被深深触动。队员们还了解到,和郭涛一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板桥能人反哺家乡。在他们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下,板桥镇产业发展一片向好。
队员认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在当下乡村振兴语境下有了新的阐释,人走出去学到了经验,又不忘反哺家乡,乡土就活了,这是更高尚的品德,乡贤能人可谓真君子。
我们不禁感叹,板桥镇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不是偶然,除了山区海拔和地理环境的“天时地利”,更多的是“人和”,是党委、政府时刻倾听民意、为民解难,是像郭涛一样的有志青年反哺家乡、发光发热,他们不在乎家乡环境的偏远,一心想着共同为家乡产业赋能,带领家乡走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最后,郭涛提到功效作用可敌板桥党参但却未得到官方品牌认证的贝母品牌,我们理解药典认定以及药物审批上市的艰辛与不易,也读懂了郭涛对公司好产品的呵护与希冀,这也许是板桥贝母进一步打开市场的关键。在当地党委班子的关注下,解决阻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痛点问题已经提上日程。
借力深挖优势,激活发展源动力
发挥生态环境优越、药材资源富集两大优势,结合“康养板桥”发展理念,板桥镇通过政府引导、产学研企协同协作、社会参与的方式,建设集产、加、销、游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擘画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招商引资,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
我们去往中药材产业园,在工地旁边看到一位农户正在田地里打理。对于今年的收成,她十分有信心,“按照每亩2.5万元产值来算,今年预计总产值可达300万元左右。”她说,更重要的是销售面变得更广了,单价也不低。她口中所说的销路变广正是指板桥镇大木村“中国板党现代产业园”即将投入使用。
大木村山脚下,三栋现代化的厂房一字排开,厂房内,园区刚引进不久的恩施山巅农业有限公司正在对生产设备进行调试,工人们正在根据生产需求对大多数厂区进行装修。
恩施市山巅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开明介绍道,“山巅农业将以改变板桥镇粗放型低价药材销售模式为核心,引导中药材种植农户从简单的粗加工逐渐转变为精加工。”在王开明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正在兴建的产业园,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国板党现代产业园的签约、兴建过程以及未来规划,也通过具体实例让我们切身体会到板党产业的发展对板桥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持续正向作用。
“不论从历史还是自然等维度,板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今更是如虎添翼。”王开明说,如今,产业园建起来了,企业引进来了,政府更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守住“中国板党之乡”美誉,走好百姓富、产业强、乡村美的振兴之路。
协会统筹,推动产业强势发展
参观完毕后,我们对王总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了解到中药材协会的作用。“中药材协会的成立能够有效打通产业发展壁垒,为辖区药材种植大户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利益共享。”板桥镇中药材协会负责人王开明说。
板桥镇中药材协会充分发挥统筹协同作用,推行“请进来+走出去”模式,通过恩施市恩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打造“中药材专家大院”,结合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积极邀请农科院专家学者、外域药材企业代表、致富带头人等为农户进行药材种植、加工、储藏等知识培训,覆盖该镇约500户种植户。
队员们明白了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正是中药材协会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培养了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土专家”和“田秀才”。同时,协会组织党委班子和企业外出考察学习,更推动了全镇中药材产业强势发展。
权责明确,凝心聚力助推振兴
最后,我们去到板桥镇大木村的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和陈书记的交谈进一步深化了对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理解。我们为什么说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大木村党支部书记提到当地党委班子通过中药材协会牵线搭台,发挥连接党委班子与中药材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党员冲锋在前,在中药材产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队员认为,党建对于当地中药材企业发展的一个特殊赋能路径就是运用企业无法调动的资源来提高中药材知名度曝光度,比如举行板党节,将板桥镇中药材推向更高的舞台,发挥宣传作用,吸引消费者。以板党节为契机,将传统中药产业与文旅产业跨界融合,让药旅融合成为板桥镇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在人才方面,板桥镇也是非常重视。“板桥镇党委通过登门拜访、发函邀请、招商座谈等形式主动联系乡贤,实施‘党建+乡贤’模式聚集乡贤力量,引导他们在美丽乡村、文明乡风、民生福祉等领域发力,探索出一条凝聚贤心、贤力、贤智的共富之路。”陈书记信心满满地说。队员们认为,招商引资不能只靠情怀,板桥镇真正吸引青年群体回乡创业,留住乡贤能人的奥秘还在于当地党委班子切实优化营商坏境,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做好了“店小二”。
定期的理论学习和完善的组织机构,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党建赋能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正猛,必将推动中药材产业腾飞。
结束访谈后,队员们在认识到“党委-协会-企业”三方合作模式在村中的关键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党建赋能中药材企业发展稳固“铁三角”的具体形态,即“党委规划引导、协会搭台推动、企业登台演出”模式。正是这一模式让板桥党参能够打响知名度,中药材企业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恩施市板桥镇政府和党委班子积极对接企业、市场主体,采用“党支部+公司+党员+农户”模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周边农户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以产业振兴为主抓手,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板桥镇以板桥党参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不是源于单方面的作用,其发展背后所蕴藏的党建赋能别有洞天,大有可为。我们在其中看到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另一番天地与发展模式,值得深入探索,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