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恩施实践:茶旅融合,擘画洞下槽村发展新诗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湖北工作,先后五次到湖北考察调研,为湖北改革发展擘画蓝图、指引航向。当前,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湖北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要阶段。作为武汉大学青年学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深入湖北、读懂湖北、认知湖北先行区的建设发展情况,为“湖北之治”、“中国之治”贡献青春力量。
2023年7月9日至7月12日,来自武汉大学“青马工程”八期培训班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实践队共7名同学组成了“中国之治·县域实践”赴恩施市调研观察分队,旨在用脚步丈量大地,深入探究恩施市亮点工作的可行性与先进性,并以此为切入口,读湖北,也看中国。
2022年,洞下槽村凭借2家市场主体和6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获评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全州唯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了全面部署,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洞下槽村抓住茶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村企合建、民企共利、农旅融合、以农养农”的致富发展之路,给出了属于自己的“洞下槽方案”。
茶旅融合,点亮发展金叶子
在坐落于山顶的蓝焙公司,实践队员在企业青年讲解员刘艺云的带领下参观了园区车间并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就公司在政府引导下利用产业园区进行的茶旅融合模式进行提问。
在调研过程中队员发现该公司已经在茶旅融合和乡村旅游实现长足发展,民宿、星空平台、采摘园等配套设施均已建成投产实现盈利,并帮助茶农实现大幅度增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但是讲解员告诉我们,对茶叶资源的利用不会止步于此。队员们了解到,未来企业将会和政府加强合作,推动六产进行深度互动。
队员将这六产归纳总结为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制造业;休闲农业,具体包括茶旅融合和乡村旅游;文化教育产业,可以包括劳动教育、自然教育、乡土教育和爱国教育等方面;生命产业,包括康养、寿养等方面;最后是历史文明传承方面,弘扬茶文化与非遗传承。
队员储馨禹认为,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经济迈向新台阶的催化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让农业有更好的良性发展。并且即将发展的六产也是基于当地实际而开发的具有极强可行性的项目,队员们相信这一项目落地实施后可以更进一步地为当地注入发展活力,提高洞下槽村的知名度,促使洞下槽村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此外,队员们还了解到六产融合发展的创新理念由当地青年引进。
除此以外,当地青年还带来了先进的营销与管理理念,全新的销售模式以及全自动化操作流程。青年人的优势之所以能在当地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因为当地党委班子鼓励企业运用官方背书,校园招聘等方式吸引青年人才。
这才是真正地将青年人红利运用到乡村振兴的推进中,迸发出巨大的能量。而且这些青年人所具备的反哺家乡的情怀也是我们大学生应当学习并付诸实践的。
村委引导,探明发展新方向
沿山路盘旋而下,是洞下槽村村委。在那里,实践队参观完村子打造的茶旅绿道后向村委班子进一步了解了茶旅融合背后的故事。
我们认识到,目前村中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农业,以合作社为依托发展第二产业,进行一些低级的代加工,第三产业正在布局,主要集中于发展茶旅,文旅,农旅。洞下槽村不仅巧妙抓住生态优势,而且深挖文化内涵,逐步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尽管市场销路未完全打开,但当地的农业已可以“以农养农”,实现村民自给自足。并且探索出以农旅为方向、以村企共建为路子、以田园综合体为形式、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发展模式。
在逐渐深入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村委除了在产业布局上苦心孤诣,还在宣传、招商等多个方面为当地茶农和茶企解决问题。正如蓝焙的讲解员所说,很多问题他们还没想到村委就已经解决了。并且村委还尽可能争取项目,为茶叶打响名号,推动茶叶这一把金叶子走向更广大的舞台,打造属于洞下槽村的发展名片。
当然,就推动三产融合以及后续的六产发展,队员从村委的介绍中了解到仍然还有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景区评级问题、园区建设问题等。虽然有困难,但是村委承诺会尽快解决以上问题,为洞下槽村的发展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队员们也相信,在村委的引导下,洞下槽村能够以茶基地为载体、以旅游为内容、以市场为动力,把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擦亮茶旅融合发展品牌。
“洞下槽村在茶旅融合、三产融合的基础之上,积极探索六产互动,真正地将茶叶资源盘活,让其成为带动当地发展的金钥匙。”这是队员任訸结束今天调研的最大感受。邵瑜同学认为:“在洞下槽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农民和企业之间搭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桥梁,一幕幕乡村振兴的美好图画刻在我的脑海中。”
坐上返程的车,回望群山掩映下的洞下槽村,队员们似乎看到一条从山顶蜿蜒至村中湖泊的绿道在万千茶树的簇拥下迎接着慕名而来的游客,将洞下槽村的茶香美景送往五湖四海,打出响当当的茶旅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