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激励广大青年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的重要思想,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赴南平市建瓯市顺阳乡实践队于2023年7月13日至7月17日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座谈、宣讲、参观、走访的过程中,队员们投身自然,用心体会,不断成长,在思考中加深认识,于感悟中扎实成长。
围桌座谈,建言献策
7月13日,顺阳乡人大主席叶灿生、“文旅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站长陈超博士与实践队师生开展座谈会。通过他们对建瓯市与顺阳乡详实的介绍,实践队对福建省“引凤还巢”师带徒计划、顺阳乡政企结合的发展模式与各项目的申报情况有深入了解,陈超博士与田甜老师根据顺阳乡情况,因地制宜建言献策,希望政府与企业能够探讨各类“产学研”深度融合项目,共同促进发展。
7月14日,叶灿生主席、陈超博士、顺阳乡人民政府赖副乡长、吴副书记、林业站陈站长以及箬溪生态园范总与实践队师生开展座谈会。通过本次座谈,实践队了解到建瓯市是福建省宅基地改革三大试点之一,理应在保护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促进高效处置与流转、使用权合规化分类处置等方面提出创新举措。面对复杂多样的现状,需要参考借鉴典型案例,根据村情民生不断精进,走出有利于改革的顺阳之道。而“一生养好一只猪”的经验故事与陈超博士“一根竹子插到底”的教导不谋而合,实践队也体会到了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的真切道理。
7月17日,实践队走进顺阳乡养老院,参与“和美顺阳”特色读书汇,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最后一日的汇报总结。队长柯圆圆与副队长叶子璇向在场成员汇报调研成果与调研报告大纲,李孟冉学姐总结实践工作,实践队所有成员分享活动感悟。冯老师与江墩村妇联主任分享了养老院起步阶段的经验故事,告诉实践队唯有大爱才有耐心、有细心的真切道理。急需突破口的顺阳乡与积极肯干的实践青年,一起“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青春不褪色,年华不虚度。

李扬冉学姐总结实践工作(李嘉祺 摄)
宣传讲解,树立新风
7月14日,实践队在顺阳乡人民政府以“耕地保护,服务三农”的主题为顺阳乡村干部和种养、流通大户宣讲。叶子璇与蔡子妍同学首先以“耕地保护政策”为切入口,梳理了耕地保护政策的发展史,体现我国对基本农田保护的高度重视。接着分析了福建省耕地保护的现状,为乡村干部和流通大户介绍了相关的耕地保护制度。最后呼吁大家从“数量”、“质量”、“生态”、“效益”上优化耕地保护。同时,顺阳乡人大主席叶灿生提出乡村振兴应以“治理乡村,振兴产业”为目的,充分发挥顺阳种养基础的优势,助力顺阳抓好土地利用,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乡村振兴。
参观体会,得道多助
7月13日,苗圃负责人带领实践队参观了建瓯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与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并介绍了许多当地特色名贵树种,如金钱松、羊蹄甲等,分享建瓯当地林业良好发展态势的经验。

图为苗圃负责人带领实践队参观基地及示范区(李嘉祺 摄)
7月15日,上午,实践队溯源顺阳乡漈头瀑布群。途中参观石呈村知青驿站与怡心园农庄。石呈村书记与叶灿生主席共同讲述了支部领办的动人故事,同时提出,通过种植业、旅游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将乡村振兴这个长期课题越做越好。实践队队员在宁静肃穆的氛围中,更坚定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求知精神与理想信念。

实践队成员参观怡心园(李嘉祺 摄)
下午,实践队在顺阳乡三产融合中心了解顺阳乡各村的特色农产品。为便利“产销一体化”的产业模式,乡政府在融合中心设立了直播间。销售人员巧用新媒体平台,把当地特色农产品搬进直播间,提升产品的知名度,进而扩大销量。同时,以“兄弟果蔬专业合作社”为示范的商批集散中心为农产品种植、收购与销售人员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返程经过的“健康栈道”体现了顺阳乡政府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奠定基础。

实践队于鸳鸯湖合影(李嘉祺 摄)
7月16日,实践队前往省级水利风景区——鸳鸯湖进行游湖参观。一筏清影身若梦,两岸青山似画廊。不时瞩目鹭行苍狗,鱼翔浅底的风光。实践队成员了解到,鸳鸯湖系修建水库而形成的人工湖,属中型水库,湖区有原始森林3600亩,自然环境保护良好,具有调节较好的生态系统,也是乡村振兴治理的典型范例。
走村访企,实践为民
7月13日,实践队走进建瓯市工业区华宇圣象竹木企业,该企业依托建瓯当地丰厚的竹木资源,大力发展竹木地板装修经济,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建瓯全市经济增长。观看竹木地板在车间的全链条自动化生产流程后,华宇圣象郭总深入浅出地讲解道,企业在专注自身发展之余,极其注重人才引进,希望能增强与福建农林大学的沟通交流,促进企业稳健有力可持续发展。实践队也对当地深加工竹木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7月15日,实践队来到建瓯市和兴顺种植专业合作社探访种粮大户、种菜大户与流通大户。体会到只有提高农民积极性,落实政策,拓宽外销资源,促进交易流通,顺应需求潮流,密切配合,才能解决问题,探索路径,把握通道,精准突破,盘活农产品市场。
随后,实践队在叶灿生主席的带领下访问了溪东村“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在政府的悉心帮助下,夫妻俩经营的“鸳鸯湖饭店”蒸蒸日上,家庭收入与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于2017年成功摆脱贫困。访谈中,女主人对生活现状十分满意,对政府的扶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7月16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乡村振兴示范村——江墩村。青山相伴,碧水泛青,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秀美开阔的生态水系。“政府数年如一日地悉心推行垃圾分类政策,让这片生态区的恢复事业有了曙光”,叶主席介绍道。如今,江墩村通过“旧村复垦”行动,充分利用文旅资源,打造特色民宿,投办长者食堂,加强支部领办,融合服务业与旅游业,增加村民收入,真正书写了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大美画卷。
随后,实践队走进垃圾分类、乡村治理示范村——际下村。际下村在乡村治理中,既富有创新性地组建“婆婆妈妈”巾帼志愿队,又吸取经验,落实“弄长负责制”。“人人参与,人人负责”,浓厚的全民治理氛围,使得际下村频频成为带头模范,助力顺阳乡形成乡村治理新风尚。
午后,实践队来到九仙山生态鱼直供基地,该基地目前存有一个鱼塘与十七个草虾塘,规模已从原有的80亩扩大到了120亩。相比于家鱼的养殖,淡水虾养殖的成本更低,收益更高,在全自动养殖设备的支持下,养殖鱼虾的效益立竿见影。养殖人员心怀“越挫越勇,拾级而上”的信念,组织前往外省,学习交流养殖技术。同时,公司积极贯彻“先富带帮后富”的政策方针,带领其他家庭投入养殖工作,提高村民的凝聚力与总收入,助长共济互助的社会风气。
最后,后房村“建瓯市明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魏明带领实验队参观了当地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五百多亩的基本农田应种尽种,作物品种多、品质高,产品效益较高,给合作社带来可观盈利。魏负责人强调了“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保证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并呼吁大学生群体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投身于农业实践的大军中。
成果部分

图为实践队制作宣传手册
实践队围绕“现存的耕地不合理利用现象”、根据“耕地保护的政策制度”、结合“保护耕地,服务三农”的实践主题制作宣传册与宣讲策划案。以策划案为背景,实践队在顺阳乡人民政府为乡村干部和种养、流通大户进行耕地利用保护方面的宣讲,并在宣讲的同时分发宣传册。村民认真阅读宣传册内容、仔细倾听实践队宣讲,对“如何加强土地整治,实现乡村致富梦”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宣传册的制作与分发,实践队在唤醒村民“土地保护记忆”,提高村民“土地保护利用意识”方面卓有成效。
在对顺阳乡耕地状况、农民基本家庭情况的调查以及生态自然村的走访后,实践队整理调查资料,于7月17日在顺阳乡日照中心总结调研报告成果。根据分析整理,实践队成员总结出顺阳乡在耕作上 面临资金、技术与人才等方面的瓶颈。为了防止“卡脖子”现象愈演愈烈,实践队迁思回虑从政策、营销渠道和民生服务层面上给出了建议。同时叶灿生主席对实践队的工作做出点评。叶主席对高校的下乡政策赞不绝口,并高度赞扬了实践队“不怕吃苦,认真负责”的调研态度。实践队脚踏实地“自找苦吃”的精神、坚持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信念都在调研报告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图为实践队与敬老院的合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殷殷点滴,滋润心田。以德而耕,踏破山河。实践队始终牢记福建农林大学“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不倦校训,孜孜不断地努力实践,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深耕,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奋斗。理想在彼岸,我们永远在风雨兼程。

图为实践队于江墩村合影(李嘉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