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毛绍硕 来源:安阳师范学院“河”小青源梦青绿队
大河汤汤,华夏泱泱。为了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在队长的组织下,团队成员开展非遗传承,经过前期的材料积累,队员们实践起来得心应手。其中,崔怡涵同学从黄河文化剪纸入手传承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铅笔勾勒形状,在妙手与剪刀的相互配合下,一条栩栩如生的黄河大鲤鱼制作完成。选择剪纸类型中的鲤鱼,原因是黄河大鲤鱼是中国四大名鱼之一,驰名中外,是我省和我国的宝贵鱼类资源。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几乎是家喻户晓,更是有白居易等古代诗为其写诗作赋,称其为“龙鱼”。民间流传有“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等美好诗句。由此可见黄河大鲤鱼与黄河文化渊源颇深,这一著有指尖乾坤之称的非遗剪纸更是源远流长,通过亲手制作,方能更好地领略黄河文化的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寻访黄河文化,赓续剪纸技艺,传承黄河非遗是“河小青”源梦青绿队暑期实践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体会到了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将延续黄河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在生活中自觉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23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传承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
  • 深入家访乡村,日渐感悟言行
  • 大地卧于刀耕火种的手中,一栋栋朴素的民居虽然不起眼,却饱含着乡亲们的牵挂与期盼。今天,我踏上了家访的旅程。我是一名大学生,暑期
  • 大学社会实践 07-23
  • 家访 感动·收获
  • 家访 感动·收获
  • 第二十一天,我踏上了支教之路,带着憧憬和期待来到这个乡村小学。今天,我和其他老师一起举办了一次家访活动,这让我对这个小村庄的孩
  • 大学社会实践 07-23
  • 江西师范大学:宣讲团以青春姿态绘就乡村振兴“新
  • 知行合一深化素质教育 深入调研助推海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