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简介:“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毛主席诗词中所写的长汀,是个枕山临溪的千年古城,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最久经岁月的风骨,当属那历久弥新的城墙,向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人们诉说着沧桑与荣耀。笔者为此多次来到长汀,登临城墙,摩挲砖石,用自己的身体与心灵去与长汀城墙对话,为具有深厚底蕴又带着鲜活印记的长汀城墙精炼了五个特点,既穿越时空追抚往昔又延展望今焕彩蝶变。以文字承载随思,在心绪的抒怀吟唱中让长汀城墙这“平民兰"散发出“别样香”。以下为正文:
说到长汀,免不了套用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说过的那句“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湖南的凤凰古城我多年前去过,对它的古城墙印象不深,但我对长汀的城墙倒印象深刻,不独它是闽西县区里唯一保存完整的城墙,更因它的魅力独具,甚至执拗地认为承荷着“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依山沿河而建的城墙,让这座小城任性地美了千余年。
长汀的城墙是有历史的。它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大历四年,汀州刺史陈剑将汀州治所从东坊口迁到现址,筑土为城。历经州、郡、路、府,至明清时期,汀州古城墙总长为5000多米,设有12个城门,土城全包于砖石,让彼时的长汀有了坚固、雄伟足以御敌的砖石砌成的府城墙。城墙上旌旗在望,长风吹过了一朝朝一代代的兴衰更替。现在仍保留的城门还有六座:唐宋时代的三元阁(广储门)、朝天门,宋代的济川门,明代的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城墙将朝天门、济川门、五通门、惠吉门串联在一起,全长约2600多米,成为长汀悠久历史的见证。于是,映射在城墙上的光阴里处处投下了朝代的影子,镌刻在城墙上的更鼓声时时记下了变幻的风云。
长汀的城墙是有格局的。它东沿汀江逶迤,南濒西溪河蜿蜒,西北和东北依附卧龙山麓沿山延伸而上,形成了“枕山临溪为城”的“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景观。同时,汀州城墙环抱全城,从卧龙山顶金沙寺两翼沿山势而下,将半座卧龙山圈进城内,就像观音菩萨脖子上的佛珠,故其独特的格局和形态被人们称之为“观音挂珠”。在这布局里更是把一峰突起的卧龙峰,紧紧相拥在城中,守护着客家人永不弥散的精气神。
长汀的城墙是有诗意的。唐朝名相张九龄登上城墙边乌石山巅的谢公楼,品酒观景,兴来赋诗“谢公楼上好醇酒,三百青蚨买一斗。红泥乍擘绿蚁浮,玉碗才倾黄蜜剖”,诗魂文魄扶摇长空,引得天下文人墨客竞相而来,朱熹、陆游、文天祥、王阳明、纪晓岚等文学大家个个争先恐后,生怕在汀州府缺席。走在长汀的城墙上,随想当年汀州“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的景致,你瞬间便能体味南宋时陆游在夜行长汀时所写的《长汀道中》“凭鞍久忘发,不是马行迟”的陶然诗意。你便更不难明白为何民国时期大文人包树棠撰写的《汀州艺文志》中能收入文人500多名,著作书目900多部。这足以让人卓立于皓皓汀江之滨的城垣上,任日风轻拂,追思古人在这城墙上作诗吟赋的雅逸,回味那些无穷绵长的意韵。
长汀的城墙是有傲骨的。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惠吉门募兵抗元,留下了“江城今夜客,惨淡飞云汀”的悲壮诗篇。明朝末年,隆武帝朱聿键从福州退逃至汀州,引发了一场抗清斗争,东城墙边的杨衙坪因此改为“救驾坪”。当烽烟散去,这道城墙凛然显露着在家园破碎、民族危难之际挺身护佑众生的嶙嶙傲骨。
长汀的城墙是有色彩的。它不仅有着砖石的历史旧青,更带着风展红旗如画的历史回响——1929年3月,红军攻下长汀城后,将胜利的红旗插上城头。毛泽东多次来到城墙傍的云骧阁,亲自提议和主持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正式批准成立长汀县革命委员会。于是,红四军从井冈山下来,在中央苏区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诞生了。这些彪炳史册的伟业给这城墙赋予了鲜艳的革命红。
长汀的城墙是有生命的。新罗城、临汀郡、汀州路、汀州府,长汀县运时而易,而永远不易的是城墙的风采,枕山临溪,晨雾氤氲,白云窥宇,晚霞耀金,奇幻而多姿。更不要说,如今的夜晚,城墙灯光亮起,一江两岸里璀璨的色彩,光影音乐的交互,展现出的是另一番绚烂夺目的风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在保护与开发中蝶变的长汀让这城墙有了无限的鲜活生命力!
踽踽行走于长汀的城墙上,极目所至,沧桑的城楼老墙,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每一处流动的风光,都是历史的印记。那穿越时光的唐砖宋瓦明墙就有着厚重的汀州城底蕴,或许这也是长汀之美的最好具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