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政治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以下概念: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我们知道,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属性,使用价值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它是商品对人的作用或意义。而价值指商品用来交换时值多少钱。衡量价值大小最常用的方法,可用商品在交换中所能换到的钞票或货币多少来表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的。
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人类劳动,即价值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人类劳动量决定。为什么呢?人们知道,马克思的人类劳动价值学说是继承17、18世纪西方古典经济学的产物,而人类劳动价值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科学结晶,是人类认识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果。正因此,马克思、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都一致认为,只有人类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且,马克思主义者还坚持,人类劳动价值论是普遍真理,它不仅适应过去所有社会,而且也适应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
但是,人类劳动价值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遭到了无情的否定。这个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马克思经济学产生的土壤是18世纪以前的手工业社会。在这以前漫长的社会里,由于手工工场的生产力主要是人,因此,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只有人类,而商品的价值也是由人的劳动自身决定的。
但当历史进入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业已完成,在工业革命以后,工厂大量采用机器生产,因此,首次大规模地把自然力带进生产过程。这个时期的社会生产力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在社会生产中,不仅有人类参与,而且还有资本(即机械和机器)参与。大批的土地也由无主变成私人占有。
在过去,人类对自然力的使用都是无须代价的,例如,人们对风力、水力和畜力乃至土地都可无偿取得。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对自然力的占有都必须付出代价。因为没有资本投入,没有科学研究所带来的机器革命,人们是无法获得蕴藏在风、水、矿物燃料(石油、煤、天然气等)、原子核和太阳能中的自然力的。人们使用土地也从无代价变成有代价。
当社会生产条件发生重大改变后,马克思的人类劳动价值论是否还适用当今社会呢?关于这个研究自西方古典经济学就开始了。在斯密和李嘉图的著作中,他们早已发现,仅仅用人类劳动价值论,已经不能解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相反,人类劳动价值论在当今社会碰到了空前危机。
因为它不能解释人类劳动与资本相交换的问题,也不能解释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问题。按照马克思的人类劳动价值规律,工人和资本家的交换也要按等价进行,但偏偏资本与劳动的交换存在剥削关系,因此属于不等价行为,这就违背了劳动价值规律。同样,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由于受平均利润率的影响,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从而使个别商品的价值不再决定于人类劳动耗费,而是决定于生产中投入的总资本。这样确定商品的价值,同样违背了劳动价值规律。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正是碰到了以上两个不可克服的“价值矛盾”,才最终宣告破产。既然马克思的价值学破产了,那么,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规律是什么呢?事实上,在资本主义以后的社会,决定社会经济的价值规律,除了人类劳动价值论,还有生产要素价值论。
什么是“生产要素价值论”?这个价值规律不仅承认人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承认资本和土地,管理、科技和信息等非人类生产要素也会创造价值。也就说,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决定社会经济运行的价值规律,不仅有马克思的人类劳动价值论,还应当增加其他非人类生产要素价值论。
那么,在当今社会,否定马克思单一的“人类劳动价值论”,而接受复合的“生产要素价值论”,有什么非常意义呢?这个意义在于:第一、它使人类长期摸索的经济学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因为马克思经济学所碰到的“价值矛盾”表明:如何使工人与资本家的交换做到等价,唯一的出路在于,必须使工人的工资所得等于他在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而资本家的利润不是来自对工人的经济剥削,而是来自资本的生产。同样地,在农业中,地主所得的地租也不是来自剥削农民生产的剩余价值,而是来自土地的创造。因为只有取消了经济剥削,劳动者与资本家和地主的交换才能做到等价交换。然而,要完成这个艰巨的经济学变革,它迫切要求人类建立新的适用的新价值理论。而这个新价值学说就是“生产要素价值论”。
第二、新价值学说拓宽了人类的财富和价值创造渠道。在马克思的经济学中,由于只承认财富和价值创造的途径只有人类劳动,但是,因为价值创造的手段过于单一,致使财富积累的速度非常缓慢,因此,这种生产根本不能满足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大量需求。在新价值理论中,由于价值创造的途径,除人类外,还增加到资本、土地、科技和管理等非人类生产要素,这就极大地拓展了财富和价值创造的渠道。正因此,这种新生产方式能够为人民快速摆脱贫困和致富提供无限的潜能。
第三、新价值学说能够使财富论与价值论得到统一。在马克思的经济学中,马克思虽然承认,生产财富(使用价值)的因素,除了人类外,还有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但马克思坚决否定资本和土地等非人类因素也会生产价值。这种观点最终使财富论与价值论相分离。而这种分离观给社会生产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因为,如果作为资本的机器,虽然在生产中得到采用,但由于机器生产的产品无价值,所以,在市场上,机器生产的商品无法实现价值,即卖不到价钱或换不回钞票。那么还有谁会去采用机器生产呢?既然不采用机器生产,科学发明也就成为多余的。最终,资本会从社会生产中消失,整个社会生产只能退回到原始野蛮境地。正因此,财富论与价值论的统一,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然而,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依然必须建立和采用新的价值理论,这就是“生产要素价值论”。
在经济学说史上,如何证明资本和土地等非人力生产因素也会创造价值这个世界级难题?从西方古典“庸俗”经济学家开始,人类在这个研究领域已经走过了4个多世纪的路程,而且人类所做出的理论贡献是惊人的。他们中的先驱人物如法国的让-萨伊、英国的麦克库洛赫等,中国的钱伯海和谷书堂等,他们都是煌煌赫赫的科学巨人。
可是,要证明这个世界级难题,关键在于寻找到价值创造的最终源泉。因为如果说,资本和土地等也会生产价值,那么,在市场上,资本和土地各自生产的商品如何按价值进行交换呢?即是说,资本创造的价值与土地创造的价值如何比较大小呢?因为不能比较大小,所以不能实现交换。比如,机器生产的衣服与耕地生产的稻米应按什么比例进行交换?这个存在于不同产品中的共同依据是什么?这个追问就是:这些不同来源的价值,它们最终是由谁创造的呢?换句话说,隐藏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价值实体是什么呢?
在自然经济学中,我们把生产要素中的价值实体确定为自然力,即把创造价值的最终源泉指定为自然劳动。从而很好地回答了以上碰到的各种难题。而且我们把自然劳动引进价值论证,从而建立自然经济学。正是在自然经济学中,因为有了自然劳动,我们成功地论证了各种非人类生产要素也会创造价值这个世界级难题。
应当肯定,把自然劳动作为各种不同生产要素的价值实体,还只完成了这个科学论证的第一步。为了证明自然劳动创造价值,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如,首先,要阐明自然劳动生产的价值,是以何种形态存在的。事实上,它在工农业生产中是以超额利润的形式存在的。其次,要证明工农业内部存在的超额利润是自然劳动生产的。最后,要论证自然劳动是如何创造价值的。在这个论证中,要用到自然经济学特有的方法论——劳动运动法。此外,还要解决自然劳动生产的价值,是如何表现的问题。
总之,凡此种种证明,不可能出现任何纰漏,方能达到最后成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