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博大,中国基层农业本质升级进度于国路夼村中的体现。

作者:王毅然 来源:王毅然
目前农村为发展经济振兴所面临的问题
年轻人口流失,村落空心化,老龄化,这是国路夼村乃至全国农村一直以来所面临的问题,并由此产生了的一系列难题。在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的乡村,随便进个村子就会发现除了老人和孩子很少能看到年轻的劳动力,这些就是我们口中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年轻人出去打工了,把老人留在了家里,有些人带着孩子一起出去了结果发现在城市里自己根本无暇照顾,所以又送回了农村,而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很多年事已高没有稳定收入,再加上没有子女在身边照顾,无法享受天伦之乐,不仅如此还要照顾自己孩子留在村里的孙儿嫡女,去干繁重的农活,这让一些老人很是绝望,除了逢年过节盼着自己的子女回到自己的身边团圆好像也做不了什么了,而跟在老人身边留守在农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缺少父亲或母亲的陪伴,享受不到该有的父爱和母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心理健康的问题,也着实让人担忧。在团队考察的路上,我发现村子生气比较微弱,不见孩童,有零星几位老人倚仗门前,亦有锄头,手提水桶刚从地里回来的,韩经理似乎注意到了我们的发现,也向我们提到了自从他来到这里就发现村子极度缺少劳动力,自己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满山大片的经济作物需要自己配合打理。为什么年轻人不愿留在农村?还是穷字不可能避免,当农民根本不赚钱,粗加工的粮食产物无法满足当前农村人民的致富愿望,收入低这件事情,在农村可能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可是大多数城里人往往不会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农民都有自己的土地,还可以进城打工,进城的农民工给人家换一个水龙头,都要几十块钱,可是这些城里人看到的也只是沧海一粟,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农民收入都高。在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农村,一家三口可能会有个三五亩耕地,每年初春将庄稼种上以后一直到收获都要忙碌个不停,可是近几年农产品的价格一直低迷,而物价却不断上涨,这三五亩地,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定了天也不过有个四五千块钱的收入,平均的每一个身上才不过1000元左右,这1000块钱,在现在的社会能干点什么呢?为了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很多中年农民不得不外出打工,甚至有些人干脆都不种地了,任由家里的田地撂荒在那里,青年,中年农民都出去打工了可是村里的老人只有种地这一条路。
如何使农民摘掉贫困帽子
这是韩经理和他的公司一直以来的任务命题,他带领考察团队参观的几种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和产品生产线的建设,从中能总结出的他们的农村致富道路有两条:
一、种植高附加值农作物。比如金银花、桑树、杜仲、板蓝根等,其中有包含茶料作物,中药作物,但是对于农村几乎都算是改革作物,好多的作物是农民闻所未闻的,其各种功效对于我来说都是第一次听到,足以看到韩经理和他背后的公司目光独到和长远,这些作物对于山村来说很年轻,可确确实实是高附加值作物,但是都面着收获周期长,前期各种资源投入量大的问题,目前解决方法只有不停的往里面砸钱,没错,韩经理提到了自己所在的公司一直从其他领域赚取资金来支持农村经济改革,既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也是为了完成自己心中对于家乡的执念,此等家国情怀不得不让人发自内心的佩服。
二、进行农村产业转型和生产资料的下放。韩经理跟考察团队讲述了当前多条路径齐头并进的任务状态,一边发展高附加值作物种植,一边建设农家乐旅游观光产业。对于高附加值产物的加工技术引进建设也已经积极展开,采集和消毒流程机器已经到位,等待着进一步的完善,他们的工作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让我非常敬佩。
或许,韩老师和他背后企业所做的便是中国农村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石,建设新农村是真正需要人们耐下性子来干的工作,需要人们长远的目光,不能苟且于当前利益。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7-22 关注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以小博大,中国基层农业本质升级进度于国路夼村中
  • 整理红色校史,探寻皖南文化
  • 青年协契理红色校史,赤子踔厉助民族复兴。6月28日安徽学子赴南陵中学整理红色校史,探寻皖南文化团队利用暑假假期来到芜湖市南陵县南
  • 社会实践总结 07-22
  • 果香情浓,发展有“李”
  • 云南省绥江县是有名的“李果之乡”,当地盛产的10万亩“半边红”李子在七月陆续上市,漫山遍野的李子园里,一颗颗散发出浓浓果香的“半
  • 社会实践总结 07-22
  • 江苏省宿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入选江苏省科普教